湖南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谭尔豪 通讯员 王鸽)近日,2025年度衡阳市中等职业学校技能竞赛落下帷幕,一则喜讯从比赛现场传回衡东县职业中专学校。学校学生参加24个赛项的比赛,获得一等奖7个、二等奖11个、三等奖13个,团体总分排全市第一名。值得一提的是,在该赛事上,学校已连续5年获得团体总分全市第一名的好成绩。
与竞赛场上的优异表现形成对比,在2018年之前,学校受老校区条件限制,被贴上“薄弱”“困境”等标签。“在校生不足800人,办学条件差,与‘省示范’‘省卓越’等荣誉基本无缘。”衡东县职业中专学校党总支书记段德祥说道。为此,学校领导班子达成共识,坚持党建引领,通过打造德育品牌活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育人质量等举措,助推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
把好育人“方向盘”
2024年12月23日清晨,天蒙蒙亮,衡东县职业中专学校全体学生身着统一服装在操场集结,他们即将参加的是学校一年一度的“新长征,新征程”30公里毅行活动。学校原党总支书记谢正余将象征着勇敢无畏的旗帜交到学生代表手中,学生们个个精神抖擞,踏着坚毅的步伐,朝着目的地前行。
“毅行活动自2019年首次启动以来,已经成为学校一项重要的德育品牌活动,对学生来说是一次难得的锻炼体魄、磨砺意志、增进团队精神的‘补钙’之旅。”段德祥告诉记者。
学校学生参加毅行活动
“以前不敢想象我能走这么远的路。”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唐细浪同记者分享。在得知要走30公里的路程,唐细浪的第一反应是怀疑:“曾经徒步走过最远的距离是7公里,我能行吗?”一路上,唐细浪和同学相互鼓励、相互帮助,最终一起顺利完成30公里毅行。“这次体验是我人生中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唐细浪坦言,通过长距离的徒步,他发现那些看起来无法完成的事,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达成目标。回到校园,唐细浪把这股子劲头用在学习上,不断成长,在2024年获得国家奖学金。
毅行活动是学校深化活动育人的缩影。学校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积极探索构建“有温度、有体验、有仪式感”的“三有”德育模式,为学生制定了“心中有梦想,肩上有担当,手里有绝活,脚步有力量,脸上有阳光”的“五有”成长目标,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文明行为习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在此基础上,学校构建全年节庆活动体系,积极推行德育实践,开展常规德育主题活动以及各类节日、纪念日的系统性活动,做到“年年有计划、月月有主题”。
在思政课程建设上,学校锚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总目标,夯实“党建+德育”基座,把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核心素养有机融入课程教学活动中,采用“理论讲授+课堂实践+课外实践”的教学模式,不断推进课程思政和思政课教学改革,将思政课堂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充分发挥思政课堂固本铸魂的作用,为学生打好人生底色。
德育活动的广泛开展,让学校和学生都收获满满。近年来,学生在文明风采德育实践活动中荣获国家级、省级奖项30余项,学校连续3年被评为衡阳市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学校团委被评为省级五四红旗团委,“中职‘有温度、有体验、有仪式感’德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教学成果获湖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建好人才“强师队”
“强校必先强师,师强才能兴校。”学校领导班子深刻认识到,教师专业素养决定了学校办学水平和育人质量。
学校在教师队伍建设中以党建为抓手,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党员教师邓四云自从1994年登上三尺讲台,凭借匠心育人、无私奉献的工作态度,先后获得“衡东县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共产党员”“高中教育教学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在学校发展过程中,邓四云总是主动担任“排头兵”的角色。2018年,学校搬迁至新校区,并根据衡阳市交通运输产业和机械制造专业发展方向创设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群,邓四云勇挑重任,担任专业群负责人。自专业群建立以来,他四处调研,牵头先后购进机电维修、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液压与气动等教学设备。2021年,该专业群首次派学生参加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在汽车机电维修与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两个赛项均获得二等奖,这也是当时衡阳市中职学校在这两个赛项上获得的最好成绩。2023年,学生参赛范围扩大到汽车机电维修、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营销、车身修复四个赛项,均获得二等奖。由于师资队伍不断壮大,教师专业能力大幅提升,该专业群更是入选了湖南省楚怡优质中职学校建设单位B档。
在青年教师培养上,学校提出了“三年站稳讲台,五年成为骨干,十年成为名师”的教师专业成长目标。一方面,学校高度重视教师培训工作。“只要有培训的机会,一定派教师参加。”段德祥向记者介绍,学校积极争取国家级和省级培训机会,并通过外派教师到企业锻炼、去兄弟学校观摩学习、校内教学比武等多种方式,全方位提升教师素养。近3年来,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达100余人次,累计投入培训费用超过29万元。另一方面,学校广泛开展师徒结对活动,充分发挥老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新教师入校后,都会与至少有5年职业教育教学经验的老教师签订“师徒协议”,老教师传授经验,帮助新教师成长,从而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青年教师邹轶正是“老带新”的受益者。邹轶大学毕业后在普通高中任教,2015年进入衡东县职业中专学校任教。从普高到中职,邹轶有诸多不适应,学校安排高级讲师、湖南省楚怡教学名师杨军与他“结对”。杨军积极引导邹轶更新教育理念,帮助他有计划地开展教学工作,并带着他参加教师职业能力竞赛,帮助邹轶以赛促教、以赛促研。2023年,师徒二人组队参加湖南省职业院校教师职业能力竞赛教学能力比赛,获得二等奖的好成绩。“很感激杨军老师,没有她的指导并‘推’着我参赛,我难以快速成长。”邹轶坦言。
像杨军和邹轶通过“结对”实现互促互进的教师在学校还有很多。近3年,在教育部组织的教学设计和说课展示赛项中,学校有3名教师参赛并获奖;在职业院校教师职业能力竞赛中,学校获省级奖项7个、市级奖项32个。“学校不断提升教师整体素养和育人水平,打造出一支‘强师队’。”段德祥欣喜地说。
用好工匠“练兵场”
“我希望走好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从就读学校的工业机器人专业起,学生刘林洁便定下了清晰的目标。凭借认真、勤奋的学习态度,她不但学习成绩稳居年级第一,而且被选中进入工业机器人赛项竞赛团队。为备战技能竞赛,刘林洁在日常课程之余,只要一有空就一头扎进实训室,经常晚自习后还主动留下来加练。功夫不负有心人,刘林洁第一次参赛便在衡阳市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中夺魁,并在当年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中获得二等奖。面对这个成绩,她并不满足,次年继续参加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并获得一等奖。“现在,我对实现心中的目标更有底气了。”刘林洁坚定地说。
学校机器人专业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操作设备
与刘林洁类似,学生陈芸也从未停止追梦的脚步,但与刘林洁不同的是,陈芸是在“跨行”中实现成长。
陈芸就读于学校的数字媒体专业。出于好奇,陈芸报名加入了学校的技能社团,并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加入了植物病虫害防治赛项的备赛团队。“作为职业院校的学生,我清楚参加技能竞赛对个人成长很重要,但‘隔行如隔山’,要想取得好成绩不容易。”虽没有抱太大希望,但陈芸依然很认真地投入到备赛中。学校为技能社团配备了专业教师,备赛期间,陈芸每天上午学理论、下午练实操,跟着指导老师认真钻研技能。让陈芸欣喜的是,她以市赛第一名的好成绩晋级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并在省赛中斩获二等奖。“先是惊讶,然后是兴奋。”陈芸告诉记者,这次“跨行”成功让她的专业发展多了一个选择,也让她更有信心面对未来。
“我们要为所有的学生提供技能舞台。”段德祥笑着解释,“一直以来,学校坚持‘重点突破,局部超越,全面提升’的发展战略。重点突破是指在每个专业的所有赛项全部覆盖的基础上,重点选择一两个赛项,志在冲击国赛;局部超越是指要瞄准新赛项,实现新突破;全面提升是指鼓励教师和学生在学校未开设相关专业的赛项,通过开设社团创造条件参赛。”
在竞赛保障上,学校成立了技能竞赛领导小组,学校党总支选派专业知识扎实的青年党员骨干教师担任各类技能竞赛项目的指导老师,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备赛过程中,学校建立了训练会商制度,书记、校长、分管领导、督训领导、中层干部、教研组长、指导老师相互协作,层层落实,实施赛项目标管理,对选手比赛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严格指导和把关。在学校的各项保障下,近年来,学校学生在国家级技能大赛中共获奖23项,在省级技能竞赛中共获奖120多项,让更多学生在技能竞赛中出彩,持续推动学校人才培养工作高质量发展。
编辑:黄佳莉
二审:陈文静
三审:倪正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