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既是一种极佳的学习习惯,更是提升语文素养的不二法门。但阅读也是有技巧的,要有兴趣,对知识有很强的渴望,能够静下心,方能收获理想的阅读成效。在阅读《寻书》这篇文章后我不仅体会到了作者觅书的不易,自己对阅读的热忱也愈发深厚。
对于作者而言,读书是件非常重要可又令他头疼的事。在作者小时候,家里并不富裕,只能靠读别人不要的书,所以作者不得不到处去寻书。在作者去堂姐家玩时,他看见学姐在整理不用的书,于是便让他的堂姐把这些书给他读,可堂姐怕他读不懂,因为这些书都是高中的课外书,但作者却毫不在意,他觉得只要有书读就很不错了,在他的再三哀求下,堂姐最终心软应允。在“淘”到几本书后作者便大步流星地跑回家,那迫不及待之态尽显内心的欣喜若狂。
夜幕降临,躺在床上的作者,脑海中依然萦绕着那几本新书,按捺不住的他索性起身,就着微弱烛火,全神贯注地沉浸于书海,一本接一本地翻阅。奈何蜡烛渐趋燃尽,困意也阵阵袭来,他才不得已睡去。天刚破晓,他又满血复活,再度捧起书本,这般如痴如醉,着实令人动容。由于作者阅读速度极快,手头有限的书籍很快就读完了,因而一次次陷入 “书荒” 困境。
但每遇 “书荒”,作者总能凭借自身智慧与不懈努力找到解决的办法。像他曾花费三元钱,从收书的大叔那儿购得诸多读物,得以重续阅读之旅;又听闻同学小梅提及恩和中学图书馆可免费借阅,便满心期待姐姐升入初中,好帮他借书解馋;此外,还从马老师家中借得不少好书。就这样,在作者的执着坚持下,他的藏书日益丰富。多年之后,作者凭借积累的知识底蕴,成功考入大学,成为村里屈指可数的高材生。
总而言之,《寻书》一文着重讲述作者年少时跌宕起伏的寻书历程,其间艰辛历历在目,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收获圆满结局。这篇文章深深触动了我,不仅点燃我阅读的热情之火,更让我深知读书机会的来之不易,往后定当倍加珍视当下的读书时光。
(作者 衡阳县站石口中学小记者 李婷 指导教师 刘娜 阅读内容:《初中生》2024年第4期中的《寻书》)
编辑:吴瑞
二审:李薇薇
三审:李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