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在新时代的壮阔征程中,湖南以坚定的决心和不懈的努力书写教育华章,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湖湘力量。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即日起,湖南教育报刊集团推出“教育强国看湖南·市州行/高校行”专题策划,巡礼式宣传各地各校在教育改革发展中的格局性变化和跨越式成就。
10月30日,全国县域普通高中发展现场推进会在湖南省常德市召开。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总督学王嘉毅出席会议并讲话。(裴维维 摄影)
湖南教育新闻网报道 通讯员 李勇义
2024年10月30日,全国县域普通高中发展现场推进会在常德市召开。作为一个农业大市,常德市目前有县域普通高中26所,其中省级示范性高中7所,县中学生占比74.9%。在这里,看不到一所超级中学,也没有一所高中一家独大。每一个县市区都至少有一所优质高中,没有一个县市区出现“县中塌陷”现象,形成了“优质均衡、特色多样、整体提升”的县中发展格局。
统筹工作布局,扛牢发展之责
常德市地处湘西北,下辖9个县市区、5个管理区,521万人口。受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和大城市“虹吸效应”等多重因素影响,在21世纪最初几年,常德市普通高中教育曾同样濒临“塌陷”。面对当时债务缠身、教师流失、生源流失的局面,常德市坚持全市上下“一盘棋”,把办好县域普通高中作为发展基础教育的龙头性工程来抓。
2003年,常德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常德教育二十条”,突出“一把手”抓教育,引导各级党政领导争做“教育书记”“教育县长”,建立一名县级领导、多家县直部门联系一所学校的援教支教制度,结“亲戚”、解难题、当后盾。
“不搞超级中学”一直以来是常德教育人的清醒认识,他们坚定地认为绝不能集中资源发展一两所“明星”学校,而应实现共同发展、整体提升,高中教育发展不落下一个县、一个市、一个区,目的就是让县域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真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002年,临澧县投入近2亿元,临澧县一中第一个完成整体搬迁。2003年,石门县一中、桃源县一中相继启动整体搬迁。此后,常德市各地掀起了高中学校建设热潮。2022年8月31日,总投资6.4亿元、占地275亩的汉寿县一中正式搬迁,标志着常德市最后一个县市区省示范性高中新建(改扩建)项目完成。
据统计,20年来,常德市实施县中发展提升行动,累计投入30多亿元,高标准迁建6所县中,高质量整合9所农村高中,并累计投入约20亿元,用于增建教学用房、改造运动场馆、添置教学设备,建成7所县域普通高中“徐特立项目”,实现普通高中大班额全面清零、教室智慧终端全覆盖。还积极化解县中债务8亿多元,让学校轻装上阵、安心办学。
统筹队伍建设,厚植发展之本
2024年12月17日,国家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试点工作交流会召开,常德市作为全国十个试点地区之一在会上作交流发言。一直以来,常德市教育系统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恶性抢挖师资现象,在这里基本绝迹。在常德市,市直学校不到县中抢挖教师,县中不到初中学校抢挖教师,成为常德市各学校不成文的一条规定。
常德市敏锐地认识到师资对于办学育人的关键作用,教师缺了,都是通过公开招聘、人才引进、定向培养等方式,最大限度地赋予学校用人自主权,推行县中招聘教师提前校招、当场面签等制度,打通教育人才引进“绿色通道”。近三年支持县中自主招聘教师1201人,让常德市保持了良好的教育生态。
同时,常德市出台《常德市尊师重教十条》,落实通信资费优惠、加油优惠、教师健康体检等优师惠师政策;出台《社会事务校园“四不进”》,切实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建立中小学教师工资收入保障监控机制,为偏远乡村学校教师发放特殊岗位津贴;设立翦伯赞教育突出贡献奖,给予获奖对象10万元重奖;建立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市级骨干教师激励制度,每人每年分别给予10000元、7000元和5000元津贴;大力改善教师工作生活条件,全面改善教师住房条件,近三年新建周转房、人才公寓3485套,实现教师安居乐业。澧县一中创新实施职称和薪资双轨运行制度,对工作成绩突出的教师实行低职高聘,分解绩效工资并进行100%浮动。这些举措,都极大增强了教师职业幸福感、荣誉感和获得感。
统筹招生办学,激活发展之源
长龙翻腾,彩狮跃动,时而腾空跃起,时而俯首低吟。12月19日至23日,2024年湖南省大中学生武术舞龙舞狮比赛举行。比赛中,常德市六中的学生凭借扎实的武术功底和顽强的拼搏精神,在赛场上展现出了非凡的风采,共获得一枚金牌、两枚银牌和三枚铜牌,此外还有多个第四名至第八名的优异成绩。
其实,常德市六中曾在低谷徘徊了10年之久。2019年,该校新任党委书记程光明和校长李井岗等校领导班子成员反复思考研讨后,对市六中的办学目标做出了战略调整:追求错位特色发展,致力于打造符合市六中校情的人文特色普通高中。“要用多姿多彩的文体活动来丰富学生的生活,让他们爱上校园、爱上学习。”程光明说。
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常德市六中构建的“大经典、大讲堂、大银幕、大课间、大舞台、大阅读”六大核心素养平台项目荣获湖南省首届学校文化创新提名奖和全省中小学校“党建+德育工作”融合创新十佳优秀案例,常德市仅此一例。
常德市六中是常德市探索高中特色化、多样化发展之路的一个生动缩影。本着让学校“带着自己的基因生长”的宗旨,常德市大力提倡学校形成办学特色,不断促进学校特色发展。“文化立校,特色兴校,质量强校”是连续几届市教育局领导班子的集体共识。10多年来,常德市高中错位发展、特色发展、多样化发展的态势明显。
除了常德市六中,常德市二中“科技高中”、常德市七中“艺体高中”、常德外国语学校“外语高中”声名远扬,汉寿县二中、石门县二中、澧县二中、桃源县二中、津市市三中等县中也都在多样化发展路径下实现了突围。
在特色发展之路下,常德市各学校加强选修课程建设和必修课程校本化改造,高质量的特色课程群也纷纷涌现:市一中招飞课程群、市七中艺术课程群、芷兰实验学校科技创新课程群、桃源县九中体育课程群……
对于县域高中来说,很多地区为之头痛的“掐尖”问题,这里基本没有。一直以来,常德市坚持公平公正招生,坚决遏止“掐尖”“抢挖生源”等招生乱象,有力维护教育秩序。
常德市一中是市直省示范性高中,是常德市高中的“老大”。翻开该校的学生名册,可以发现,除了每年60名“空军青少年航空实验班”学生来自全省6个市州外,该校生源均来自武陵区、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柳叶湖旅游度假区。市二中、市六中、市七中、芷兰实验学校、外国语学校等市直高中也是如此,“势力范围”均在城区,每年生源基数只有6000人左右。
常德市较早在湖南省推行属地招生政策,不仅市直高中不准违规到县里招生,县与县之间也不准违规跨地域招生,目的就是为了给县中良好的生源基础,确保教育秩序不乱。
此外,常德市出台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细则,建立包括办学行为、文化成绩、全面发展三个维度18个要点的评价体系,实行德智体美劳全面评价和“从入口看出口、从起点看变化”的“增值”评价,禁止学校宣传炒作“高考状元”“清北录取人数”“高分考生”等行为。
从20多年前濒临“塌陷”,到先行先试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再到20年后,大面积优质高中的“常德现象”形成,常德市始终把“振兴县中”摆在核心位置。现在的常德市,走出了一条具有常德特色的县中高质量发展之路。
编辑:李薇薇
三审:李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