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汪伦 廖凡瑶)近日,在长沙理工大学新生报到现场,出现了一段特殊的缘分。法学院2025级本科新生王宏羽在父亲王智伟的陪伴下入住的,正是父亲三十年前求学时居住的西苑3栋学生公寓。更巧的是,她的叔叔王智刚研究生时期也曾居住于此。一家两代三人,在同一所大学、同一栋宿舍楼里,完成了青春的接力。
王宏羽和父母在宿舍楼前。
“我弟弟读研时,也住在这栋楼!”王智伟向法学院党委副书记汪伦介绍。他回忆起当年的老师、同窗,以及那些挑灯夜读、并肩奋斗的青春岁月。1995年,王智伟考入长沙电力学院数学教育专业,2004年又重返校园,在当时已经合并组建的长沙理工大学攻读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硕士;其弟王智刚则于2002年考入应用数学专业研究生。时隔三十年,父女、叔侄两代人跨越时光,成为校友,住进了同一栋学生公寓。
“爸爸和叔叔常津津乐道他们的大学生活,那时候西苑3栋还只有公共卫生间,楼道尽头配一台公用洗衣机,”王宏羽笑着说,“现在每间宿舍都配备了空调、独立卫浴和洗衣机,住宿条件不知升级了多少代。但‘西3’这个称呼,一下子就把我带回到了他们熬夜演算、师生促膝长谈的岁月。”
“填报志愿时,我们全家一起分析,最终把选择权交给了孩子。她毫不犹豫地将长沙理工大学作为第一志愿,我想,这里面大概也有我这位‘老学长’的一点影响吧。”王智伟谈起女儿被录取的一刻,这样说道。“女儿收到长理录取通知书那天,我的眼眶湿了。”
对于即将展开的大学生活,王宏羽充满期待。“我希望像爸爸和叔叔那样,在这里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学好专业知识,为未来的人生铺就坚实基石。沿着他们走过的路继续努力,我也要成为一名优秀的长理法律人。”
女儿成为自己的校友,王智伟倍感骄傲。“她考上长理,我特别自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她站在比我们更好的起点上,我相信,未来她一定会超越我。”
三十年时光流转,三个人、两代人、一栋楼,因同一份热爱与努力,在长沙理工大学隔空同行。父辈在这里收获的精神财富,正成为新一代学子前行路上温暖而有力的源泉。
编辑:曹鑫宇 实习 李典茜
二审:李薇薇
三审:李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