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新办23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进展成效。
“‘十四五’时期,我国在提供普惠优质教育公共服务上取得新突破。”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会上介绍,义务教育全国2895个县域实现基本均衡;学前教育毛入学率从2012年的64.5%,提高27.5个百分点,达到92%;今年学前一年免费惠及1200多万儿童;中国基础教育已经达到世界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012年的30%,达到现在的60.8%,提高了一倍多,进入世界公认的普及化阶段;有序实施优质高校本科生招生扩容计划,使更多学生进入高水平大学;继续面向农村和脱贫地区考生实施重点高校专项招生计划,累计录取123.5万人,促进了区域和城乡入学机会公平。学生资助实现了各学段、各级各类学校、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每年惠及学生约1.5亿人次。
统计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高等教育累计向社会输送5500万人才,相当于许多发达国家的人口总量。职业教育供给了现代产业70%以上新增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高校获得75%以上国家自然科学奖和技术发明奖、55%以上科技进步奖,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持续发展也取得显著成效。
怀进鹏表示,教育部持续加强“强基计划”等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围绕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和生命科学等前沿领域推进国家学院试点建设,探索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启动实施国家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突破计划,先期已经在9大领域部署100多个学科先导项目。高校已经成为国家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也为中国经济保持韧性提供丰富的人才资源优势。
编辑:曹鑫宇 实习 付雨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