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教育新闻网 > 基础教育 > 教育人物 > 详情

刘蓉:把“教育”写成最温暖的故事

2025-09-12 17:08:43 来源:湖南教育新闻网 作者:唐可为

湖南教育新闻网报道 通讯员 唐可为

自1993年从湖南师范学校毕业,刘蓉便一头扎进教育事业,从宋桥小学、沙泉二中到金龙中学,再到2007年扎根衡山县实验中学,32年教育生涯里,她当了30年班主任,守过14年农村讲台,如今虽已是51岁的中学高级语文教师、湖南省特级教师,仍带着学生晨读暮诵,办公桌抽屉里,还整齐存放着往届学生送的手工贺卡——那是她用“师者担当”换来的最温暖勋章。

身正为师:以“师者担当”践行教育初心

今年刚送走一届毕业班时,刘蓉因父母年迈需照顾,有过放下班主任工作的想法。可当领导说“学校需要你,请继续担任班主任”,她没有半分犹豫,背起包就迎接新使命,带领人生中的第九届初中班开启征程,再次回归“早上六点到晚上七点”的工作节奏:清晨六点半,准会出现在操场带领学生晨练,帮学生抻直衣角、叮嘱增减衣物;早自习前,办公室里已摆好针对不同学生的备课笔记,上面密密麻麻写着“对内向的李同学用启发式提问”“给基础弱的张同学设计简单文言实词题”;放学后,她的办公室常亮着灯,学生作文本上的批注,哪怕是一个生动的比喻、一个准确的动词,都会被圈出来,旁边写着“这里写得真妙,能说说你当时的想法吗?”“每篇作文都要找到闪光点,让孩子知道自己‘写得好’”,这是她32年不变的习惯,身边同事都戏称她是“把办公室当第二个家”的人。

作为“衡山县第一届优秀人才”,刘蓉从不把荣誉挂在嘴边,只说“这是鞭策,要尽忠职责,更要为衡山教育、国家育才出份力”。这份担当,更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多重角色里;身为衡山县人大代表,她总把“教育心声”刻在记事本上,两会现场提出的建议全是“优化农村学校师资配置”“完善留守孩子关爱机制”;2025年获评“优秀人大代表”时,她的获奖感言没提自己半分功劳,只反复说“要多关注留守孩子的心理健康,给他们更多温暖;要多支持青年教师成长,帮他们站稳讲台”;作为县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她经常了解全校、全县的学生心理问题情况,为孩子的健康成长献计献策并商讨方案并落实,切实解决问题。

11.jpeg

语文教:以“善教勤学”出教学佳绩

在教学上,刘蓉教学方法独特且高效。她从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总是积极探索新颖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在课堂上,她善于引入各种有趣的文学典故和生活实例,把晦涩难懂的知识变得生动易懂 ,让学生们轻松沉浸在语文知识的海洋中。在她的教导下,学生们的语文成绩显著提升,语文素养也得到了全面发展。许多原本对语文学习兴趣不高的学生,在刘蓉的引导下,也逐渐爱上了这门学科。她参加“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视频课《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获部级优课奖,她还经常在县、市级教研会上示范课,受到专家和老师们的一致好评。她所带的连续八届毕业班学生中考成绩都非常优秀。每一次学生到高中以后返校都向她报喜,自己在语文课堂上经常发言,受到同学们的羡慕和老师的赞许。

她辅导的颜红玲、成静文、周嘉兴等多名学生获国家级作文比赛奖励一、二等奖,上百名学生获省、市级征文比赛和朗诵比赛中获奖,她班的同学王倩每天只写“一句话日记”,从“今天吃了苹果”到“苹果的甜像妈妈的笑”,再到后来王倩获部级作文奖,刘蓉说,“孩子的进步,比任何奖项都珍贵。”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即便已成为湖南省特级教师,刘蓉仍保持着“空杯心态”,抓住一切可以学习的机会。她的手机里存着魏书生、于漪等名家的课例,睡前必看;线下只要有教学研讨会,她再忙也会去参加,笔记本记满了“课堂互动小技巧”“作业设计新思路”。2021年-2022年,她参加了湖南省卓越班主任高级研修班培训,2024年、2025年参加县培训师学习和培训,在班主任经验交流会上,她特别强调的一点就是“与时俱进,终身学习”。

因为刘蓉深知,教师培养的人是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人才,教师不能用老眼光教新时代的孩子,唯有学习学习再学习。

示范引领:做青年教师的“引路人”

“一个人优秀不算好,整个团队强才是真的强。”2013年担任实验中学语文教研组长以来,刘蓉把这句话挂在了嘴边。她牵头成立“语文教研互助组”,老教师带新教师,每周开展“教研会”,提升语文教师团队的教学水平。2019年,她辅导青年教师王新媛送课下乡,从教学设计到课件制作,都做具体指导;2020年,辅导康红玉、谷燕文参加衡阳市青年教师赛课,刘蓉陪着她们磨课,从导入语怎么说,到板书怎么设计,具体一个问题的提出都反复演练,最终,他们均获得可喜的成绩。在她的带领下,实验中学语文教研组成了“王牌团队”,每年学校七个教研组评分,语文组总是第一,堪称龙头老大,连年被评为“示范性教研组”,每年的学校的中考语文成绩,总是居全县前列,语文组的老师都成了实验中学的一束光,个个老师积极向上,聚力争先,38名教师里,高级教师占全校高级教师的30%,刘蓉带领的语文组获“衡阳市优秀教研组”。

不仅如此,刘蓉还在全县发挥辐射引领作用,在国培中当指导老师,首席专家。2025年暑假,她带着138名青年教师参加培训,为落实新课标,培训主题选择极具挑战性的“跨学主题学习”——提升全县青年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的提升,突破落实新课标的难点痛点,参加培训的年轻几位老师说:“收获很大,我在这次培训中要多多向刘蓉老师学习。”听了这话,刘蓉感觉责任更大。

22.jpeg

爱心育人:以“温情善导”筑友爱班级

家长们常说,“刘蓉老师是最有爱心的老师。”

刘蓉对孩子严爱相济、爱生如子。30年班主任生涯里,刘蓉总能用爱焐热“难管”的孩子。今年刚毕业的508班学生阳益,初一进校时劣迹斑斑,因家长无力管教,连取消寄宿资格的处罚都难以执行。刘蓉几次找家长交流,和学生谈话,孩子始终玩世不恭,直到深入了解才知:阳益是留守孩子,从未见过生母,继母也即将离开,父亲不但没时间管理孩子,而且社会不良习气很重,刘老师知道孩子是缺爱缺管教。自此,刘蓉对他温柔相待:不批评过错,只耐心分析问题;生活上常带早餐、嘘寒问暖;在同学面前总是表扬他“数学学得好”,帮他找回自信。针对阳益的英语薄弱的情况,她每天早自习单独教拼读,课间帮听写,周五留校辅英语语法;还隔三差五把他的进步反馈给父亲,引导家长多关爱孩子。慢慢地孩子懂事了,守纪律好学习,逐步转化为优秀学生,今年中考,阳益考出了好成绩。

这样的良苦用心,是刘蓉育人的常态,自参加工作以来,她带班的宗旨就是“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她特别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从学生的一生来助力成长:在她的教案里夹着“学生心理晴雨表”,记着每个孩子的情绪波动与家庭情况;课间总在教室转,听学生说心事;对留守孩子,她会定期上门家访,帮他们补习功课、送文具;她班秦某同学经常和父母吵架,刘老师经常找家长沟通,交流教育孩子的方法,多次登门家访,理解孩子、感化孩子,成为孩子的贴心人。刚送毕业的508班,早已不是当初“两级分化严重”的班级:而是体操比赛拿第一,运动会摘“文明班级”,月月能评上“文明班集体”的团队。学生们说:“刘老师严的时候像妈妈,笑的时候像姐姐。”而刘蓉的办公桌上,放着508班学生集体签的卡片:“刘老师,我们想做您永远的学生。”

她常说:“孩子的问题背后,多是缺爱或迷茫,老师多一分关心,就能帮他们少走点弯路。”

32年教龄,30年班主任,8届毕业班,上百名学生获各级奖项,从农村讲台到县城课堂,从普通教师到特级教师,从班主任到人大代表,变的是岗位与身份,不变的是“以校为重、以生为本”的初心——刘蓉的教育生涯,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日复一日的坚守。

如今,她仍保持着“早出晚归”的节奏:清晨迎接学生,带领孩子晨跑,傍晚批改作业,周末研究“校本作业设计”,闲暇时学家庭教育知识,想帮更多家长懂孩子。“我可能不是最聪明的老师,但我乐意用最多的时间,陪学生幸福成长。”刘蓉说。

这就是刘蓉,一个在三尺讲台上开启第33个年轮的语文老师、班主任,用一颗丹心,润得桃李满天下;用一份坚守,把“教育”写成了最温暖的故事。

编辑:曹鑫宇 实习 曾令怡

二审:李薇薇

三审:李茂林

热稿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