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陶旭 张巧玲)12岁少年小浩(化名)不再用“没事”“还行”敷衍父母的关心;72岁的刘爷爷学会了自己上网查询血压管理知识,远离了虚假养生广告的困扰;王奶奶能熟练使用政务服务平台查询健康资讯……今年,是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文创薪火”志愿服务实践队参与湖南省高校大学生“健心践行”暑假社会实践调研活动的第三年。他们采用“云端联动+在地服务”模式,深入益阳、岳阳、邵阳等地的乡村,用青春智慧破解数字时代下“一老一小”面临的“心”问题。
在衡阳县金兰镇龙兴村,实践队队员聂良宇调研发现,尽管78%的老人用上了智能手机,但其功能大多仅停留在接打电话。面对王奶奶对海量养生视频真伪的困惑,他敏锐察觉到老人们强烈的健康资讯需求与薄弱的信息甄别能力之间的矛盾。与此同时,在洞口县、祁阳县等地,队员白洁和毛怡含观察到一个更令人忧心的现象:约80%的家庭陷入“陪伴时各自刷手机”的尴尬沉默。手机成了亲子间的“隐形墙”,传统的家庭交流模式正被数字洪流冲淡。
结合实际,团队迅速开出“对症药方”。对于老人,他们化身“数字孙辈”,精心筛选权威平台的健康知识制成图文推送,并手把手教学,让政务服务平台成为老人身边的“健康顾问”。针对新发现的“数字代沟”,团队创新推出“亲子暖心坊”干预方案。借鉴往年经验,他们设计出“故事接龙”“家庭任务卡”等互动游戏,并以“每日10分钟专注倾听”为核心,配套“手机时间管理”课程,引导全家共同制定用机计划,巧妙地将手机从亲子关系的“隐形墙”重塑为增进沟通的“暖心桥”。
“文创薪火”实践队成立以来,已深度调研9个村落,收集问卷百余份,并凝练实践经验,为老人量身定制了含“医保电子凭证使用”等实用模块的《智能手机简易操作手册》,为儿童绘制了卡通风格的《健康上网时间计划表》。“从教会老人一键查询到引导亲子放下手机真诚交流,同学们在一次次‘爱他人’的真切付出中,将数字技能转化为温暖关怀,用实际行动提升了‘一老一小’的生活品质,这正是学校‘六爱’育人理念的生动体现。”实践团指导老师徐亮表示
编辑:王轶诺
二审:陈文静
三审:倪正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