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教育新闻网讯 (通讯员 李燕)7月3日至5日,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求学楼报告厅举行2025年暑假教职工集中夏训。该校党委班子成员与教职工500余人参加培训。培训由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陈志军,党委委员、副校长周永新、陈翼翔主持。
本次培训由教师发展中心牵头,联合组织人事部、教务处、科研与职教发展处、实习实训中心等多部门精心筹备,以“分层分类、精准赋能”为核心,通过教学沙龙、专题讲座、团队展示等,为干部、教师、辅导员及管理人员量身定制培训“菜单”。
靶向发力:分层培训破解“供需错配”
本次夏训打破“一锅烩”模式,针对不同岗位需求,精准划分为三大培训模块,实现靶向赋能、全面提升。一是干部培训聚焦数智化转型与党建引领,助力提升管理效能;二是教师培训围绕智慧课程建设与教学能力提升,破解课堂创新难题;三是管理人员培训侧重产教融合与科研成果转化,赋能专业建设。培训中既融入宏观政策解读,又强化微观实操指导,同时注重对全体教职工心理健康引导,通过针对性关怀调适状态,既精准补齐业务短板,又筑牢身心健康防线。
专家领航:前沿引领破解“学用脱节”
学校邀请省内外高校党委书记、职业教育领域的专家、心理健康领域的专家,以扎实理论与鲜活实践案例为参训者带来思想盛宴。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李斌以《加快推进数智化 引领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开启首讲,从专业建设数字化升级、师生数字化素养提升、校园建设数字化转型、应用研发数字化创新等四个方面,为我校加快推进数智化建设提供了系统思路、实践路径和宝贵经验,为破解数智化转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指明了方向。
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潘军以《以高水平党建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为题,用“三个实”“三个引领”勾勒党建与业务融合路径,并围绕“实在、实招、实效”与“引领机制、引领方向、引领教师”展开详细讲解。为我们清晰阐明了党建工作如何深度融入办学治校全过程,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明确思路和实践路径。
南通职业大学教务处副处长樊登柱以《职业教育智慧课程:为何?是何?如何?》为题,从为何?教育数字化的必然;是何?职业教育智慧课程概念意义;如何?职业教育智慧课程建设的“不变”与“变”三方面运用大量案例,深入剖析,让在场教师直观感受到技术赋能教学的实践路径与创新魅力。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职教混改研究所、劳动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雷世平以《高职院校科研课题申报技巧及案例》为题,围绕“你的选题是什么”“你为什么选择这个题目”“你的选题应该研究什么内容”“你用什么方法和工具去研究”“你想取得什么样的研究成果”“你有什么样的优势”等六个核心问题,结合实用技巧与案例分析,为教师破解科研申报中的困惑。
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机电学院院长、教授孙连栋以《产教融合的困境与出路——以精雕产业学院建设为例》,从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产教融合重要性与困境、内在机理与出路、产业学院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等方面,结合本校精雕产业学院建设的丰富案例,为学校相关工作创新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教授、博士、临床心理科一级主任医师邓云龙以《心理健康十六字诀》为题,围绕“知己知彼、反应适当、真实和谐、悦纳进取”展开讲解,通过“压力自测量表”“情绪调节小技巧”等互动环节,让抽象理论变得可感可用。
培训中,三个教学团队的展示成为一大亮点,分别是2024年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团队——美育课程教学团队、传统民居微改设计教学团队,以及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团队——数字耕地保护区建设教学团队,他们结合参赛经历,从教学设计、实施、创新等方面展示,生动呈现了高水平教学团队的风采。其分享让参训教师深受启发,纷纷表示将借鉴经验助力教学质量提升。
常态续航:成果转化实现“落地生根”
“培训不是句号,而是精准赋能的续航键。”作为学校师资建设的常态化抓手,寒暑假教职工培训始终紧扣“精准赋能助力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主题。“以前听讲座总觉得‘很有道理但用不上’,这次专家讲的案例能直接用到我的相关课程建设,课题申报里。”一位参训教师的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未来,学校将持续深化教职工培养培训工作,多措并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专家引领、案例研讨、实战演练、经验交流等多元化培训形式,推动数智化转型、智慧课程建设、产教融合等培训内容从“理念吸收”转化为“实践动能”,让每一项成果都能扎根课堂、融入管理、赋能专业。全体教职工也将以此次夏训为新起点,把学到的新思路、新方法转化为提升育人质量的具体举措,以更专业的素养、更务实的行动投身教育教学,为学校内涵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共同绘就高质量办学的新图景。
编辑:谭尔豪
二审:陈文静
三审:倪正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