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教育新闻网 > 先声 > 先声杂谈 > 详情

【教育故事】汪大爷天堂建校记

2024-03-25 09:30:17 来源:湖南教育新闻网 作者:姚治伶

汪大爷悄悄走了,村子里的人们都说,他是去天堂建一所学校了……

汪大爷曾经是新晃侗族自治县凉伞镇中学的“扫地僧”。他常常身着印着建党、建军多少年纪念文字的短袖,扎一条老式皮带,皮带上挂一大串钥匙,用塑胶弹力绳系着,走起路来哗哗响,我们背地里都叫他汪大爷。

与汪大爷初遇时,是在八月底,我作为刚毕业的新教师来校报到。

十点未到,太阳已经热起来,晒的人晕晕沉沉,加之班车摇摇晃晃,胃里早已翻江倒海,一脸疲态。在门卫沟通之后,一位头发发白的大爷从二楼疾步而来,汪大爷满脸堆笑,“累了吧,我这就领你们去休息。”一边说话一边给我们搬东西,安顿之后又告知我们办公地点,去哪里买生活用品,事无巨细。

汪大爷有一颗责任心。他无数次抚摸过学校的墙,清楚每一条纹裂;总是在冰冻天气来临时关掉学校自来水的水阀,多次疏通下水道;一遍遍走上正在施工的办公楼,跟进施工;还总是走进食堂,关心后厨的食材和柴火,总是默默给我们这些爱吃辣的老师调拌一个香菜辣椒。

在这所距离新晃县城车程两小时的偏远乡镇学校里,不论风霜雨雪,不管是否上班,每一天,他都会来学校巡查两次。他无所不能,把自己活成了一支队伍。校长吴继纲常常说:“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老汪!有他,是凉伞中学之幸。”

有他,是凉中学生之幸。他热爱学生,遇到问题学生,总是循循善诱,即便是多次犯错的学生也仍不厌其烦。学校有个别因病不能到校上课的学生,他亲自送教,带去的不仅是知识,更是鼓励。对于想辍学的学生,他总是上完课就匆匆下村寨去了解情况,做学生家长的工作,去开解学生,去帮助解决困难。他总是花很多时间家访,到最远最难的地方去,他总说,党员同志要冲锋在前。

他是凉伞的“活地图”,撤乡并镇之后,一些村寨重新划分,他仍是最了解凉伞的人,因为每一条沟壑,每一座桥,他都用脚步丈量过,不是因为他是凉伞本地人,而是因为他是凉伞中学心系学生的汪老师。

有他,是凉中教师之幸。他见不得老师有矛盾,总默默从中调停。他与校长相互配合,一个红脸一个白脸,将凉中的决策顺利推行下去。他是年轻人的开心果,我们总爱笑他不会熟练使用电脑,也常常使唤他给我们倒水倒茶,还拍他午休时间他晒着太阳打盹流口水的丑照。

对于新老师,汪老师总是多一份关心,特别是年轻班主任,遇到班级管理和学生问题,汪老师实例指导,教授我们和家长沟通的诀窍。在疫情来袭之时,外地教师要到校隔离方可上班,是他,给老师们买菜做饭,免除老师的后顾之忧,若有老师没有及时报餐,他要打电话确认老师的身体状况。我们爱戴他,敬重他,就如同敬重家里的老者,我们钦佩他是一位真正慈爱、能引领后辈的优秀老人!

可是这样一位老人,在一次普通的校园巡查之后,悄悄走了,离开了凉伞中学。办公桌那本翻开的党员笔记本上还留存他的温度,安放的那枚党徽熠熠生辉,笔记本上的那一页,停留在了53岁。

两年过去了,当时的人也陆续离开了,可我们总是谈起他,总是想起那段我们朝夕相处的时光,想着他的宽厚,念着他的慈悲。不止我们想着,家访路上的树也想着,小鸟也念着,那些路上拂来的轻柔的风,大概就是他的回应吧。

他走的时候,灵堂挤满了人,人们都以为,他去了天堂建学校,走起路来,皮带上的那串钥匙,还是哗哗的响在教学楼的走廊上。

(作者单位:新晃县扶罗镇中学)


编辑:李薇薇

热稿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