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教育新闻网 > 要闻 > 教育快讯 > 详情

【深度报道】火焰山下“石榴红”

2023-01-09 18:11:49 来源:湖南教育 作者:徐鹏 阳锡叶

《湖南教育》报道 记者 徐鹏 阳锡叶

天山南麓,茫茫戈壁,黄沙漫漫。广袤无垠的荒漠中,散布着生机勃勃的片片绿洲,这里便是“火洲”吐鲁番。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教育援疆团队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及党的教育方针,始终牢记“援疆为什么、在疆干什么、为疆留什么”初心使命,着力推动吐鲁番教育高质量发展,全面开启了援疆工作的崭新篇章。

十年来,“湖南教育力量”在吐鲁番蓬勃涌动,800余名干部教师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至深的教育乐章,成就了一个个特色鲜明的教育品牌,深度诠释了“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时代内涵,有力促进了当地教育从基本均衡迈向优质均衡。如今,在维吾尔族悦耳动听的民歌里,唱出了湖南教育援疆人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恪尽职守的使命担当、出类拔萃的不菲业绩。

近期,记者专程从湖南长沙赶赴3000多公里之外的新疆吐鲁番,实地采访了湖南教育援疆队伍和吐鲁番的干部、群众、师生,切身感受到十年来吐鲁番教育振奋人心的变化。

一批又一批湖南教育人奔赴火洲——唱响民族团结“最强音”

“妈妈教我一支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2021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时刻,一部反映吐鲁番各族师生“红心向党”、表达对祖国最诚挚祝福的MV传遍九州大地,引起强烈反响。

这部MV的策划、导演武丽华来自怀化市芷江侗族自治县第三中学,是湖南省第九批教育援疆教师。为了拍好这部MV,武丽华和团队行程3000多公里,走访了60余所学校,从选演员到找场景,从试镜头到拍摄,耗时5个多月最终制成。

“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每次在视频里看到近千名学生戴着鲜艳的红领巾在操场上整齐地拼出中国心的时候,武丽华总是热泪盈眶,“无论何时何地,我都会将这份‘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初心传递下去。”

可以说,每一位奔赴吐鲁番的湖南教师,都有着武丽华这般朴素的援疆情怀——和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唱响民族团结“最强音”。

李朝胜,株洲市渌口区第五中学语文教师,因为2010年在火焰山下顶岗支教的经历,2018年、2020年他先后两次援疆,走进心中无比眷恋的荒漠戈壁。

值得一提的是,同为教师的妻子张金也追随李朝胜的脚步,于2019年,带着两岁半的女儿茜茜,义无反顾地走进吐鲁番,开启了援疆生涯。两人的事迹,一度成为湖南教育援疆队伍的佳话。

这段佳话,不仅仅是因为夫妻二人两次援疆的“资深援友”情,更是因为两人在援疆过程中所做的努力与贡献。

他们卖掉了城区住房,个人捐资和募集资金共13万余元,为吐鲁番市实验中学、吐鲁番市第六小学捐建“嘉轩·民族团结书法教室”;捐资7万余元,购买了400个爱心书包、1001盏爱心台灯、2台爱心打印机、1台爱心电脑等,点燃了郭若村五星小学、高昌区二堡乡巴达木小学等学校近千名孩子的希望。

不仅如此,他们还定期下村走访,给老党员和困难群众赠送米、面、油等物资;发动援疆干部及其后盾单位和社会爱心人士认购郭若村及周边村庄的灰枣、哈密瓜等农产品数百吨,有效巩固了当地的脱贫攻坚成果。

李朝胜夫妇对吐鲁番的无私付出,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在新疆长大的女儿茜茜。当有人问及“你是哪里人”时,茜茜总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的家在吐鲁番,在援疆人才小区。”

援藏归来又援疆,娄底市第一中学骨干教师曾超光2001年曾赴西藏山南支教,2016年他又克服了家庭重重困难,开启了2年的援疆路。在父亲的感召下,曾超光的儿子小曾从西安体育学院毕业后参加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特岗考试并被录取,现已被委派到阿克苏的阿瓦提县支教。“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奉献自己的力量,是我应尽的责任。”曾超光说。

上善若水润万物,大爱无疆满天山。在这个团队中,从不缺乏双休日里,走进当地学生家中开展义务辅导的援疆教师;从不缺乏节假期间,在葡萄架下、枣树林中、甜瓜地里干农活的援疆教师;从不缺乏在植树治沙、捐资助学中,全心全意开展公益活动的援疆教师……

教育援疆干部更是坚持把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上,自觉将个人援疆意愿与中央治疆方略结合起来思考并付诸实践,有力唱响了民族团结“最强音”。

把生命融入新疆这片土地的留疆干部陈书国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对吐鲁番的至情至爱已深入当地群众心中。在他去世后,湘吐两地干部教师及群众无不为他流下惋惜和怀念的眼泪。

其后,祁怀好、吴晟、李进军放弃了熟悉的工作氛围和稳定的生活环境,义无反顾接过接力棒,在援疆路上书写家国情怀,以实际行动促进民族团结一家亲。

第九批教育援疆工作组组长,吐鲁番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进军于2019年12月入疆。两年多来,他组织带领389名教育援疆干部教师,累计助销结对贫困村哈密瓜、灰枣等特色农产品近500万元,带动捐资助学计划、助残扶弱等爱心捐款(物)80余万元。

为了让吐鲁番各族特殊儿童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他从湖南首次选派特殊教育教师援疆,并协调援疆资源为吐鲁番市特殊教育学校安装了一套户外健身器材,为全校学生捐赠夏季校服160套,促成了该校与湖南百年名校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结对共建,指导该校连续获评自治区文明校园、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

同时,李进军还主动联系特殊学生作为他的“新疆亲戚”,为听障学生班级捐建了“红石榴”图书角。为改善智障学生买买提一家生活条件,他定期带队上门送生活物资、学习及体育用品,积极帮助买买提的姐姐寻找合适的工作……实现了“小亲戚”们一个又一个愿望。

当然,还有湖南科技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特种电源技术与装备研究所所长,时任托克逊县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肖华根为托克逊县60多名贫困学子捐赠了价值7000多元的衣服、鞋帽和学习用品;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时任吐鲁番职院副院长郭凤鸣积极筹措资金,为结对“亲戚”盖新房……

“他们‘忘却关山是远方’,和各民族同胞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唱响了一曲又一曲民族团结赞歌。”湖南省委教育工委委员、湖南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刘静为每一名援疆干部教师竖起大拇指,称赞他们不仅用忠诚坚守教育援疆使命,更用真情书写富民兴疆大爱,为吐鲁番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出湖南智慧和湖南力量。

90ea8f6f1bf9fd0a5b0fbff88d84a736.jpg

从“输血”“造血”向“活血”转变——打通湘吐教育“坎儿井”

过去,受当地经济条件的影响,吐鲁番教育事业基础薄弱,办学条件普遍较差,教育质量普遍不高。如何才能真正扛起教育援疆重任?

“从固本强基做起。”曾长期分管民族教育工作的湖南省教育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王玉清每年基本都会走进吐鲁番考察调研,他对当地教育事业如数家珍,对援疆工作更是了如指掌,“教育援疆是湖南对口支援吐鲁番的品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历来在人才和资金安排上把教育放在优先位置。”

“‘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湖南共投入教育援疆项目资金5.5亿元;2012—2022年十年间派出援疆干部教师800余人,不断夯实吐鲁番的教育基础。”湖南省教育厅民族教育处处长贺星辉介绍道。

作为全省教育系统援疆时间最长的干部,连续担任第五、六、七批教育援疆工作组组长,湖南省教育厅督导处处长祁怀好深有感触地说,自己援疆的那五年,省里派出的教育援疆教师队伍,是当时援疆规模最大、技能层次最高的团队,所实施的项目资金接近整个湖南援疆盘子的1/5。

祁怀好向记者列举了一连串数据,从2012年到2017年,在硬件援助方面,湖南为新疆新建了1所高中、3所职校、20余所幼儿园,校舍面积达15.2万平方米,新建或改造运动场地6个,面积达13.5万平方米;添置班班通设备1722套、教学电脑1300台,建成计算机教室39个,直播教室8个;购置仪器设备、校车等,价值1300多万元……

同时,柔性援助也源源不断,除输送3批共计120余人的援疆干部教师外,还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邀请大批湖南教育专家和骨干教师进疆送教讲学,直接培训当地师资近1.5万人次;开展湘吐学校“一家亲”结对帮扶活动,当地76所学校与湖南87所学校结成发展对子;通过对口援疆招生计划、周南中学新疆高中班、韶山实验中学新疆初中班和大学生岗前培训,为吐鲁番培养各类人才4000余人次;资助贫困大学生300余人次……

2018年,国家开始实施“援藏援疆万名教师支教计划”。在湖南省教育厅的积极沟通协调下,167位支教计划援疆教师纳入湖南省援疆前方指挥部统一管理。自此,湖南开启了“组团式”教育援疆。

“累计选派援疆干部教师260人,比过去七批的总和还要多。”湖南省第八批教育援疆工作组组长,湖南省电化教育馆馆长吴晟说。从第八批开始,除干部教师队伍不断壮大,援疆资金、项目大幅增加外,援疆模式也在持续拓展深化,确定了“系统、精准、共享、实效”的“组团式”教育援疆原则和“援智与援制并重”的工作思路,全方位推动教育援疆工作。

吐鲁番市实验中学是“组团式”教育援疆的最大受益者。“湖南师大附中吐鲁番联校”挂牌后,启动“联校联班”合作新模式,由湖南师大附中、湖南广益实验中学、湖南师大附中梅溪湖中学对吐鲁番市实验中学开展精准帮扶,内容涵盖管理人员结对、师生交流互访、班级学生结对、教学科研互动、教学资源共享等方面,有力推动了吐鲁番市实验中学教育援疆工作从“单兵作战”向“集体行动”、“单向输血”向“双向造血”、“集中援班”向“全面融合”的转变,全面提升了吐鲁番市实验中学的教育教学质量。“组团式”教育援疆工作得到当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和湖南省委有关领导的肯定性批示。

同时,湖南还构建“院校联专业”模式,11所优秀高等院校对口援助吐鲁番职业技术学院,实施对口专业精准帮扶;加大教科研援疆力度,成立“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吐鲁番工作室”;通过“网络联校”平台,开启湘吐异地同步网络直播,共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在湖南省韶山市实验中学开设全疆第一个、援疆省(市)第一个内地初中教育项目——“湖南援疆韶山初中班”,配备一流软硬件设施和优秀师资,全面提升吐鲁番基础教育水平。

2019年12月19日,湖南省第九批教育援疆工作组接过接力棒,着力推动“组团式”教育援疆工作向纵深发展。

“必须把湖南教育所长与吐鲁番发展所需结合起来,全方位、多形式开展教育援疆工作,推动教育援疆工作从‘输血’‘造血’向‘活血’转变。”吐鲁番市委副书记,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湖南省援疆前方指挥部指挥长刘中杰如此要求。

在湖南省援疆前方指挥部的领导下,“红石榴”教育援疆特色品牌应时而生,构建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线上线下融通一体”的教育援疆新格局,探索出“品牌引领,聚焦主线,层层结对,多维融通”的教育援疆新范式,打造了“红石榴”教育援疆的三张名片。

——针对优秀学生精准培养,开设“红石榴”湖南援疆班。以红色思政教育为重点,实施小班额,招收品学兼优学生,精选湘吐两地名师授课,进行分层教学管理和导师制精准辅导。同时,广泛开展“五课五好”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立志成为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增进民族团结的亲情使者。目前,办班数量增至25个,招生1193人。

——聚焦湘吐交往交流交融,在各区县和市直学校实施“红石榴”·“1+1”湘吐同心工作室项目,进一步完善湘吐两地各级教育机构精准帮扶机制,发挥教育人才、资金项目、柔性支援、社会力量等多方资源聚焦协同效应。目前,已建设工作室81个,实现湖南教育援疆对全市151所各级各类学校、11所中心骨干幼儿园帮扶全覆盖。

——着眼民族团结示范工作队创建,以受援校为单位成立了“红石榴”湖南援疆教师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工作队,充分发挥援疆教师数量多、素质高、受援面广的优势,持续开展“三结对”(结对带徒、结对认亲、结对帮扶)和“三服务”(服务各族师生、服务疫情防控、服务富民兴疆)活动。目前,已组建工作队19支,与当地青年骨干教师结成师徒对子448对,送教送培2200学时,帮带当地干部教师1351人次,捐资助学13.87万元,切实凝聚起推动巩固脱贫攻坚、开展爱心捐赠等社会公益和民族团结的合力。

这其中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9月,湖南省第九批教育援疆工作组在全国首创开发了“红石榴”湘吐同心平台,实现了湘吐两地教育系统帮扶合作的网格化、常态化、精准化。

“特别是该平台独创的‘微心愿’板块,各受援学校师生可将办学发展或个人学习上的小心愿发布到平台,援疆教师们可随时认领,或亲自上阵,或协调后方,或发动亲友,助力‘微心愿’的实现。”李进军说,目前平台共发布“微心愿”605条,已完成330条,275条在积极响应落实中。

当前,“红石榴”教育援疆三张名片已经深入人心,正在向基层学校延伸、向农村学校覆盖,实现了“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一个班级影响一个年级,一个年级影响一所学校,一所学校影响一个片区”,如润泽千里茫茫戈壁、哺育新疆无数生灵、最终成就千古绝唱的“坎儿井”一般,在全国“组团式”教育援疆中彰显“湖南风采”。

12月1日,“红石榴”湘吐同心平台成功入选“2021年全国教育管理信息化应用优秀案例”,这是全国19个援疆省(市)唯一入选的援疆工作信息化案例,也是全疆入围的3个年度案例之一。

1aaaa6a57b7865ba3a64244e05b75eaa.jpg

基础条件、队伍建设、教学理念得到巨大改变——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化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宽敞明亮的舞蹈教室里,孩子们正对着屏幕表演京剧《戏说脸谱》。精彩的表演,不时引来屏幕另一端师生们的阵阵掌声。

这是吐鲁番市高昌区第四中学依托“红石榴”湘吐同心工作平台,与来自结对帮扶校湘潭市岳塘区火炬学校开展同步云课堂的场景。

谁都没想到,这所曾经破败不堪的学校,如今通过援疆项目旧貌换新颜,校园不仅绿树成荫、环境幽雅,而且设施完备、书香弥漫。

“现在十里八村的家长都想把孩子送到我们学校,教室早就坐不下了。”时任高昌区第四中学的党总支书记,现任高昌区教育局党组成员、教研中心主任王占武自豪地介绍道。

高昌区第四中学是一所以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九年一贯制农村学校,此前因为教学质量不高,招生困难。2021年4月,“红石榴”·“1+1”湘吐同心工作室落户学校,湘潭市的第四中学、火炬学校、第一幼儿园与之结对,双方广泛深入开展共建共享活动,学校教师专业素养和教育管理能力显著提升,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就成为当地各族群众眼中的品牌校。

不仅仅只是高昌区四中,现如今,鄯善县、托克逊县所有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都大大改善,功能室、运动场、信息化教室一应俱全。“现在最漂亮的地方就是学校了。”吐鲁番群众纷纷表示。

农村学校尚且如此,城市学校就更不用多说。1998年湖南省刚启动援疆工作时,就高起点建立了吐鲁番市实验中学——投资2100万元,用时86天,17名教师全部来自湖南名校,一开学就被当地传为美谈。

“学校不仅环境好,教学质量也很高,孩子根本不用去外地,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最好的教育,我特别高兴!”吐鲁番市实验中学“红石榴”援疆班学生艾力凯木的妈妈由衷感慨。

当前,吐鲁番市实验中学已发展成为吐鲁番市规模最大、质量最好、环境最优、设施最全、疆内一流的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湖南1.27亿元项目资金的援助之下,2015—2016年,仅仅用了一年时间,吐鲁番就在城郊光秃秃的戈壁滩上,高规格建成了该市第一所大学——吐鲁番职业技术学院,实现了吐鲁番高等教育“零的突破”,载入了吐鲁番教育史册。

这“第一所大学”占地面积约20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设有马克思主义学院、旅游管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师范学院等9个教学院部,建立起“大旅游”专业群1个,中高职、技工、五年一贯制专业38个,成为当地学生和家长眼中的“绿洲之地”。

“湖南援助的不仅仅只是项目资金,更重要的是人才支持、智力支持,包括对学科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建设、产教融合发展、技能竞赛培训、教育教学管理等方方面面的保障。”吐鲁番市委副秘书长、吐鲁番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胡续文表示,因为有了湖南对口援建院校的深切关心与大力帮助,吐鲁番职业技术学院实现了从建起来到强起来的跨越式发展。

建校以来,在一批又一批援疆教师的指导下,吐鲁番职业技术学院立项14个课题,技能大赛获自治区级奖项50项,其中3个赛项冲入国赛,实现“零突破”,获奖层次、数量不断刷新历史新高。

该校还构建了校企双元育人模式,实现“教育+产业+就业”无缝对接,推动了就业率再创历史新高。2022年首批毕业生全部在离校前签约,部分毕业生月薪高达10000元。

如今的吐鲁番,一座座规范化、高标准的校园,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媒体教学基本实现全覆盖。不仅是硬件得到全面改善,当地教师的精神风貌也发生了很大转变。

“真心感谢薛海涛校长,两年时间就帮我校培养了市级教学能手1人、市级教坛新秀1人、校级骨干教师17人。”吐鲁番市特殊教育学校党支部书记张立高兴地说道。

师资队伍不强一直是制约吐鲁番教育发展的痛点、难点。为此,湖南优秀教师与当地青年教师结成对子,并在常规课堂之外主动带头上公开课、示范课。

特别是从2020年开始,针对吐鲁番教研工作短板,湖南还选派了10名专职教研员主动发起“轮值式”答疑,指导中小学、幼儿园开展学科教研教改,并精心组织当地教师参与湖南省、自治区等省级及吐鲁番市级课题,不断引领当地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据统计,截至目前,吐鲁番市教师中有26人成长为市级教坛新秀,9人成为市级教学能手,37人成为区县级骨干教师,63人成为县校级骨干教师。此外,在学科技能竞赛中,分别有2人获国家级、8人获自治区(省)级奖;在集体备课大赛中,分别有8人、19人获得自治区(省)级一等奖、二等奖;在课堂教学大赛中,分别有29人、43人获得自治区(省)级一等奖、二等奖。

“毫不夸张地说,吐鲁番市获评自治区级以上教学成果荣誉的骨干教师几乎都是湖南援疆教师指导的,我们为吐鲁番打造了一支带不走的骨干教师队伍。”李进军自豪地表示。

当然,湖南教师还带去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让吐鲁番市的课堂教学一改原来“满堂灌”“填鸭式”的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心,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和质量。

疫情期间,湖南援疆教师积极开展线上教学,让千里之外的孩子“停课不停学”;湖南省“我是接班人”网络大课堂全面覆盖吐鲁番全市所有中小学校、幼儿园,让当地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吐鲁番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教育工委书记陈锦介绍:“当前,吐鲁番各级各类学校校风校貌发生了质的飞跃,城乡教育实现了一体化均衡发展,推动了教育高质量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教育援疆干部教师深感自豪,湖南省第九批援疆教师张劲松感慨:“不是所有的树都能在沙漠生长,但胡杨做到了;不是所有的花都能在雪山开放,但雪莲做到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在西域圆梦,但我们做到了。”

如今,在这片7万平方公里的火洲大地上,一株株“红石榴”正不断抽枝展叶,一片片民族团结之花正肆意绽放。

“今后,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充分发挥湖南教育特色优势,全面深化湘吐教育交流合作,用心用情做好各项工作,不断谱写湖南教育援疆新篇章,力促吐鲁番市教育高质量发展。”湖南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夏智伦说。

热稿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