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教育新闻网 > 先声 > 先声观察 > 详情

【聚焦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系列报道⑤】公费师范生成“主渠道”: 既是历史性回归,又是历史性开始

2023-01-26 21:45:43 来源:湖南教育新闻网 作者:湖南教育新闻网

编者按:日前,湖南省委省政府出台重磅文件《关于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这是党的二十大对教育作出新的重大部署之后,全国首个就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发布的省级重磅文件,标志着湖南吹响了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集结号”。文件提出了20条重要举措,其中许多具有湖南特色,有很强的针对性。为深入宣传贯彻落实文件精神,湖南教育新闻网特别策划了“聚焦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聚焦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系列报道⑤】

公费师范生成“主渠道”: 既是历史性回归,又是历史性开始

湖南教育新闻网报道 记者 曹鑫宇

近日,湖南省委、省政府出台重磅文件《关于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建立以公费师范生为主渠道的义务教育教师培养机制”。据了解,这是全国首个明确义务教育教师培养以公费师范生为主渠道的文件。

作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公费师范生培养省份,湖南启动了主要面向乡村学校的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计划,为乡村教育输送了一大批“下得去、留得住”的骨干力量,这些公费定向师范生已成为全省乡村教师队伍的源头活水。而随着《意见》的出台,他们也将成为全省义务教育教师队伍的源头活水,这对于推进湖南教师队伍专业化、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广受好评的公费定向师范生

数量不足、素质不高、补充不力……这些曾困扰乡村教师队伍的难题,在湖南,十余年来,因公费定向师范生政策的推行而得到较为有效的破解。

2006年,湖南在全国率先恢复公费师范教育,正式启动了“农村小学教师公费定向培养专项计划”,后来逐步扩大到农村幼儿园教师、初中教师、特殊教育教师和中职专业课教师。

从此,公费定向师范生成了补充乡村教师队伍的主渠道,为教育帮扶、基层人才建设、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也形成了公费师范生培养的“湖南模式”。

按需招生、择优录取、公费培养、定向就业,这是湖南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最显著的特点。

多年来,湖南省属公费定向师范生招生计划由县(市、区)提出,按需培养。所有考生依照志愿按成绩从高分到低分录取,同时学生与培养学校、县(市、区)人民政府签订培养协议。公费定向师范生的学费、住宿费根据培养项目层次由省、市、县三级财政负担,但公费定向师范生毕业后需按照协议回生源所在地从教。再通俗一点说,就是“公费定向师范生从乡村来,也将回到乡村去”。

作为全国首个恢复公费师范教育的高校,湖南第一师范学院2011届至2021届履约任教的15 008名公费定向师范生中,有13 557人在乡镇以下学校从教,占比90.33%。在全省的14个市州、122个县(市、区),几乎都能看到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公费定向师范生的身影。更令人欣喜的是,这些公费定向师范生大部分都成了乡村学校的中坚力量。

截至2022年8月,经过16年的探索实践,目前湖南共有33所高校承担了公费定向师范生的培养任务,招生人数从2006年的1000人增加到2021年的1.45万人,累计为全省乡村学校输送3.99万名公费定向师范毕业生,在读生规模达6.43万名。

“基本功扎实,素质全面”“富有激情和活力”“骨干、引领、中坚力量”的公费定向师范生甫一下乡任教,就因深厚的教育情怀、过硬的师范技能受到当地学校的热烈欢迎。

早在2017年,湖南省教育厅就对2011年至2014年毕业的3577名公费定向师范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其中有3255人受到县级以上奖励,占总人数的91%;335人成为所在学校的领导班子或中层管理骨干。

让教师队伍回归“专业”

定向的公费师范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乡村教育的师资短缺困境。那么,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师资缺口,能否也依靠这一培养模式来补齐呢?对此,舆论一直有争议。有的观点认为,教师理应由师范院校培养,有的观点则主张教师来源需要多样化。

近年来,各学段的师资来源确实不再单一。全国每年的“教资”报考大军中,非师范类专业的考生越来越多。以2021年为例,全国1144.2万名考生中,非师范类专业考生高达800万人,占比近70%。然而,教师来源多样化,虽然拓宽了教师来源渠道,为教师队伍输送了不同专业背景和知识框架的人才,较好地改变了“近亲繁殖”现象,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不少教育部门领导和一线校长、教师反映,非师范生的专业能力、教育情怀、教育思想等普遍较为欠缺,需要很长时间的培养,很多非师范生从教只是为了一份“工作”,缺乏终身从教的意愿,容易造成教师队伍不稳定。

此外,不少师范院校办成了综合性大学,师范教育的优质资源反而不突出了,培养目标也逐渐模糊。现在的师范教育存在生源质量不高、专业情意不牢、就业机制不畅等问题。

这样看来,教师来源日益多样化的同时,教师队伍的专业性、纯粹性也在不断被稀释。

而纵观我国义务教育教师队伍的发展历史,一定离不开一个词——中师生。

改革开放之初,百废待兴,国家为缓解中小学教师缺乏的问题,选拔初中毕业生到中等师范学校学习,3年后再分配到中小学任教。那个年代的中师生,几乎都是最拔尖的学生,按现在的话来说,中师生都是“学霸”。

中师生是特殊时代背景下的产物,但这样的培养模式让中师生在中小学教育领域大放异彩,“精通十八般武艺”的中师生们一干就是几十年,成了中小学教育的中流砥柱。

“一专多能,全学科全方位发展是中师培养最大的特色。”曾任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第二附属小学校长的特级教师余宪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批中师生,当年余宪以全县第三名的成绩考入当时的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她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师教育是真正的全科教育,学校不分系,每一个学生都要学习能满足小学各科教学之需的课程。

而现今的公费师范教育,具有与中等师范教育相似的制度安排,它传承着中师教育的优秀传统,在此之上还叠加现代师范教育的创新,更时刻保持着作为教师“预备役”的专业性、纯粹性。

为保证公费师范生培养质量,湖南立足“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要求各培养学校突出师范教育的特色,培养专业素养高、专业思想牢、专业情意深的当代师范生。各培养学校必须按规定开设教师教育课程,并开足课时;要按课改要求,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现代教育技术、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研究等方面的教学;要加强教育实践和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实习实践专科不得少于6周,本科不得少于8周,实习成绩不合格的不能毕业。

据了解,公费师范生在校期间不仅要学习语数外等知识,音体美劳等课程也都要掌握。简笔画、“三字一话”等方面的训练更是必不可少。此外,师德养成教育、各方协同培养机制、教育教学技能实训平台、“双导师”等现代师范教育制度让公费师范生的教育情怀、教育理念、教育方法进一步提升。

因此,建立以公费师范生为主渠道的义务教育教师培养机制或许能让教师队伍重新回归自身的专业性、纯粹性。毕竟每一位公费师范生从签下培养协议的那一刻起就明白了自己的责任。

新目标带来新挑战

当前,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已成为未来义务教育发展的目标。在实现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过程中,加强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是关键。

建立以公费师范生为主渠道的义务教育教师培养机制,便是促进城乡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的有力手段。但这是一条从未走过的道路,是新机遇,也是新挑战。

“目前全省公费师范生的招生计划每年在一万名左右,是否已满足全省乡村义务教育的师资需求?”

“一直以来,公费师范生主要为乡村教育输送人才,那今后能否扩大其范围至城区学校?”

“省属公费师范生由省、市、县三级财政负担,若扩大招生规模,财政能否负担得起?”

……

这些都是推进公费师范生培养过程中必须直面的问题,如何回应这一个个“问号”,一些教育工作者给出了自己的思考。

某县教育局干部建议,面对今后公费师范生的数量需求问题,教育部门可以根据地方教育发展规划,结合学生数量、教师数量,建立科学预测师资需求的长效机制,对区域内师范院校和高校师范专业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使师资培养数量、结构和质量能最大程度契合地方需求。

而在财政这一问题上,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相关专家则提出,是否可以将公费师范生享受免费学习待遇的权利由“进口控制”转为“出口控制”,即在入学时可以半免或者不免相关费用,但在其毕业后履行协议任教时,退回其就读期间所交的所有学费、住宿费等。

另外,怀化市鹤城区芦坪学校教师张晶晶表示,公费师范生之所以能成为反响良好的乡村教师补充渠道,是因为其生源质量好。今后若确定建立以公费师范生为主渠道的义务教育教师培养机制,要牢牢把握住生源质量这一根本前提,唯其如此,义务教育教师队伍的质量才能真正迈上新台阶。

编辑:曹鑫宇

热稿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