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教育新闻网报道 通讯员 李永锋 2021年以来,蓝山县教育局创新思维方式,做好三个“加法”,让学生摆脱束缚,放飞自我,展现个性,助推“双减”提质增效,走出了一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蓝山路径”。
做好劳动教育加法。该县将劳动教育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编制出台《蓝山县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开发劳动特色课程,培养学生劳动素养,养成良好劳动习惯。一是用好校园课堂。全县中小学校全面开展劳动教育,平均每周不少于一课时,并对劳动课堂教学提出严格要求。一年来,各中小学校结合实际,自主开设厨艺、劳技等课程22592节次。全面开展劳动教育进校园活动,利用国旗下的讲话、班团活动、各类知识竞赛等,广泛宣传劳动精神,聘请本地蔬果种植专家开设种植讲解课程,把农耕文化、种植养殖知识以及农业产业创业致富的故事带进课堂,渗透到学校的每一个角落。二是挖掘实践课堂。把劳动教育作为学生社会实践的必修内容,充分挖掘乡土资源,全县选定26个果园、农场、养殖场作为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指导学生掌握修枝、除草、施肥、剪枝等技能。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垦校园及附近空地作为种植基地,带领学生种植茄子、豆角、辣椒等蔬菜,强化劳动体验。一年来,全县开展实践活动共计850余次,参与人数达56300余人次。三是延伸家庭课堂。加强家校协同育人,充分发挥家庭教育作用,把劳动教育积极向家庭延伸。累计为全县中小学校家长印制学生各年龄段劳动技能清单12万余份,鼓励家长组织指导、学生自主参加家庭劳动,让学生掌握必要生活技能。学校将学生在家庭劳动技能掌握情况纳入学期综合素质评价,每学期评选一批生活技能之星,为学生树立好身边的榜样。
做好特色文化教育加法。该县坚持“一校一策,因地制宜”的原则,指导学校搭建特色文化教育平台,打造文化育人高地。一是开设特色课程。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设特色文化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如国学经典诵读、中医药、传统体育、民间美术等。学生根据个人兴趣,自主选课,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增强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目前,由蓝山县教育局牵头,各中小学校聘请老中医、武术教练、书画家、民族文化传人、民间艺人等来校担任特色课程导师,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如蓝山县汇源中心小学邀请瑶族伞舞第五代传人赵金付,作为该校瑶族长鼓舞伞舞特色课程导师。二是建立特色社团。积极鼓励各中小学校根据自身实际,组建学生特色文化社团。目前,各学校充分依托少年宫、体艺活动室等开设戏曲、诗歌朗诵、合唱、器乐、剪纸、特色体育项目等各类社团245个,参与学生达3.5万名,促进了特色教育的蓬勃开展。如田心学校文学社广纳少年文学爱好者,为孩子们量身打造文学素养的平台;大桥学校舞狮社团引进该县舞狮专业团队,专业的训练动作和技巧进一步激发了孩子们对舞狮的兴趣爱好。三是开展特色活动。组织开展全县中小学生体艺文化节,搭建学生特长展示舞台,营造校园特色教育良好氛围。去年以来,蓝山县先后组织开展了大课间比赛、中小学生艺术展演、合唱比赛、“三独”比赛,红色教育、文明礼仪、非遗文化“进校园”,全员阅读,课后服务特色评比等特色活动70余场次,学生参与度达100%。
做好科技创新教育加法。该县积极融入“互联网+教育”大平台,打造智慧校园,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驶入“快车道”,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一是以投入强基础。近年来,全县投入5000多万元装备班班通、计算机和精品录播教室,实现“班班通”、计算机教室全覆盖,大力发展创客教育和智慧校园建设,探索人工智能教育试点,创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教育条件,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二是以实践培兴趣。全县26所中小学充分依托“少年硅谷创客教室”、创客室、操作室,成立创意工坊和机器人编程兴趣小组,组织开展木工、3D打印、机器人编程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种木工机床的使用方法和简单的计算机编程知识,培养创新意识和对科学探索精神。三是以比赛提素养。坚持“以赛带练”,在比赛中不断提升学生科学创新能力和素养。各中小学校和县教育局每学期都组织学生机器人大赛、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比赛等各类科技创新赛事,学生在独立完成组装、编程、试机和实操中,全面提升学生数字创作、计算思维、科创实践技能。2021年以来,全县600余名师生在市级以上科技类比赛活动中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