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教育》记者 黄佳莉 谭尔豪 陈文静报道
1076万人——这是教育部公布的2022届高校毕业生人数。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首次突破1000万人大关,加之疫情影响,本届毕业季被称作“最难就业季”,相关话题多次冲上热搜。
作为技术技能人才的“蓄水池”,职业教育一直在促进就业创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育部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10年来,中职就业率(含升学)在96%以上,高职就业率在91%以上,高于普通高校的平均值。但不容忽视的是,当前社会仍然存在“重学历、轻技能”的错误倾向,“有人没活干、有活没人干”的结构性矛盾亟待破解。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充分发挥“蓄水池”作用,不仅事关职业教育自身改革发展,更影响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近年来,湖南职业院校坚持将需求导向、校企合作、德技并修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在就业“大考”中交出了亮丽的答卷。记者走访多地发现,湖南职业院校毕业生日益“走俏”,职业教育的“高就业率”正逐渐成为“高吸引力”。
从“企业挑学生”到“学生挑企业”
“史上毕业生最多的一年,或将上演最残酷的就业季。”就在社会各界忧心忡忡之时,刷到这条消息的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2022届毕业生罗佰承并没有太多困扰。在就业季开始之前,罗佰承已经通过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的重重考核与培训,成为一名动车组副司机。这也是他梦寐以求的工作。
能在“最难就业季”中突出重围,对罗佰承来说绝非侥幸。大一刚结束的时候,罗佰承便为自己规划了将来的就业道路:“作为铁道机车运行与维护专业的学生,我有三个方向可以选择,一是在铁路局就业,对口的岗位是动车组司机,这个方向难度最大,发展前景也最好;二是在地铁行业就业,这是比较新兴的行业,学校提供的资源也很多,可以‘保底’;三是在非轨道类行业就业,这个方向虽然就业面更宽,但与所学专业的对口性较低。”
经过权衡比较,罗佰承选择在铁路局就业,并有意识地针对招聘要求提前丰富简历。大二学年末,他便向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投出简历,最终如愿被公司录用。罗佰承告诉记者,由于在校期间的学习为自己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公司组织的培训和考试都可以顺利通过”。如今,这名“00后”新手司机已经正式进入工作岗位,驶向人生新的阶段。
同样是在大二结束时就被“预定”,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学生龙颖则是凭借技能竞赛脱颖而出。在刚刚落幕的湖南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上,拿下银奖的她收到了世界500强企业巴斯夫公司抛出的“橄榄枝”,并将在毕业后任职该公司的水处理岗位。
“还没走出校园,就能拿到心仪企业的录用通知,这让我很受鼓舞。”龙颖与记者分享了内心的喜悦。
2022届毕业生校园供需见面会上,156家单位带着1万余个岗位前来招贤纳士(供图: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再把目光投向千里之外的新疆。在这里,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2022届毕业生魏真正通过科技助力乡村振兴。
魏真是一名新疆籍学生。在校期间,他便决定利用专业知识进行研发和创业,帮助乡亲们富起来。2021年,魏真牵头的“新边疆—水肥一体化智慧灌溉系统”创新创业项目在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奖创业规划大赛上斩获银奖,并获得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
创业大赛上的成功,愈发坚定了魏真投身美丽新疆建设的决心。2021年5月,魏真与团队成员成立长沙市新边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开展多地域水肥耦合技术的研究,同时把新边疆灌溉技术向全国推广,服务乡村振兴。如今,公司的月纯利润已达10万元,形成了“研产销”一体化网络。
三个故事,三条不尽相同的就业路径,一致指向了湖南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广阔前景。
“以前是‘企业挑学生’,现在是‘学生挑企业’。不少用人单位主动来校合作,我们可以按照5∶1的供需比为学生提供岗位,也就是说,每名学生至少有5个岗位可以选择。只要学生想就业,就不愁找不到工作。”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招生与就业处副处长吴文平告诉记者,学校近年来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尤其是像殡葬专业这样的特色专业,学生更是市场上的“香饽饽”,“全国的殡仪馆基本上都有学校的往届毕业生。”今年6月,江苏省的两家殡仪馆还主动来校组织专场招聘,全部提供事业编,“这种重视程度放在全国都很罕见。”
“只要是你们的学生,来多少我们要多少!”作为专注于培养电力人才的高职院校,长沙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在业界可谓远近闻名。连续15年,学生就业率一直在90%以上。“今年长峰电力集团慕名前来招聘,这家公司目前年产值达20亿元,开出的薪资也不错。”学校招生就业处负责人徐振宇向记者透露,由于学生大部分已经落实去向,还有的在准备今年7月举行的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招聘考试,这家公司在上半年来了两次,一个学生都没招到,但公司负责人仍然“恋恋不舍”:“等学生考试结束,我们还要来招人,就认准你们学校了!”
凡津市以外的学生毕业后赴津市工作满3年,市政府将全额补贴学生学费——自去年就业季开始,常德津市市政府便率领当地生物医药产业园内重点企业来湖南食品药品职业学院组团“抢人”,并向毕业生开出了丰厚的条件。“津市高新区还安排专车,把‘相中’的毕业生从长沙接回当地企业上岗实习,这可是真正的‘人才引进’待遇!”湖南食品药品职业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李建新的话语中满是自豪。
在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这种企业“上门抢人”的情况也是屡见不鲜。每年秋招拉开序幕,徐记海鲜集团、新长福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五十七度湘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等省内外知名餐饮企业便会齐聚校园,开办专场招聘会。“没想到在就业季,会有‘挑企业’这样幸福的‘烦恼’。”学校湘菜学院2022届毕业生向旦敏感慨。
“餐饮行业是一个‘勤行’。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培养的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扎实的专业技能,和我们的需求完全对口。”徐记海鲜集团监事会主席殷辉说,近年来,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有近200名学生进入公司实习及就业,其中40多名学生已获得企业门店中高级岗位,成为公司发展的骨干力量。
湖南省教育厅发布的数据显示,在受疫情影响的情况下,全省高职院校2021届毕业生就业率仍然达到89.07%,进入规模以上企业就业的毕业生达5.47万人,其中进入500强企业就业的为2.48万人,占比11.48%;近5届高职毕业生对口就业率平均为80%以上,就业起薪、毕业3年后平均月收入、雇主满意度等各项指标均逐年提高。中职学校2021届毕业生就业率(含升学)为97.38%,对口就业率达83.43%,超过六成的学生每月起薪在3000元以上,学生就业满意度为98.93%。
目前,2022届毕业生最终的就业情况仍在统计中,但多名职业院校就业工作负责人告诉记者,从近期形势来看,学校今年毕业生就业率较往年将稳中有升。
“截至7月4日,学校5637名2022届毕业生已经有5027人落实去向,就业率近89.2%,商务贸易学院、车辆工程学院就业率更是超过96%。而这些数字还将继续增加。”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郭红球说。
职校毕业生缘何“走俏”
“坚持以需求导向办学,市场缺什么人才,学校就培养什么人才。”湖南省教育厅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处长崔书芳认为,这正是湖南职业院校毕业生“走俏”的首要原因。
为对接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湖南职业院校重点打造了一批特色专业(群),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据统计,2021年湖南高职院校新增服务“三高四新”战略专业群8个,专业群总数达323个,服务“三高四新”战略的专业点达1214个,输送高技能人才8万余人。湖南中职学校加快优化专业结构,及时淘汰就业率低、社会需求不高的专业,目前各专业在校生数量构成与湖南产业布局发展方向基本吻合。
以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随着湖南航空动力世界级产业集群的加快崛起,这所“航空立校”的学校敏锐地嗅到了发展机遇,新增多个航空产业转型升级急需的新型专业。同时,学校围绕国家和湖南省航空产业发展规划、全国航空产业与企业分布情况,开展航空企业的发展态势和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分析评估,科学制订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近3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6%以上,对口就业率超过80%。
既有“高大上”,也要“接地气”——扎根基层、服务乡村,湖南职业院校同样走在前列。作为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娄底职业技术学院不仅开设园艺技术、畜牧兽医等22个涉农专业,还启动了村干部定向培养工作,首届175名定向培养生将于今年正式奔赴基层;针对基层水利专业人才短缺问题,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联合湖南省水利厅开展基层水利特岗人员定向培养,定向生免缴学费、住宿费、教材费,考核合格后由生源所在县(市、区)安排入编,直接服务乡镇水利机构;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实施永州市乡镇农医特岗生定向培养计划,预计用10年时间培养2000名以上乡村医生和基层特岗医生……
深度的校企合作,则是湖南职业院校在就业市场上最突出的“先天优势”。
学生技能考核现场(供图:长沙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6月15日,一场持续3天的学生技能比拼在长沙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火热开场。这些学生是学校2019级供电服务定向生,他们刚刚完成在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各市(州)公司的顶岗实习,返校参加考核评比。
记者留意到,学生在实训室比赛期间,好几名中年人一直站在门口张望,脸上满是紧张和期待。比赛一结束,他们就赶紧上前询问成绩。令记者感到有些意外的是,这些人并不是学生家长或老师,而是学生实习期间各市(州)公司安排的带队人。
实习单位为什么如此关注学生的考核情况?“顶岗学生实习的考核成绩,将纳入市(州)公司的年终绩效考核。”徐振宇告诉记者,这项“硬指标”倒逼市(州)公司高度重视对学生的培养。在为期4个月的顶岗实习中,市(州)公司为376名学生精心挑选了384名经验丰富的师傅进行“一对一”指导,确保学生能够达到上岗标准。学生毕业后,可以回到家乡所在的市(州)公司就业。这种融入血脉的紧密合作,正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不仅是长沙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各职业院校都在不断加快融入园区、融入企业的步伐——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对接重点企业,与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博世汽车部件(长沙)有限公司等139家领军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战略协议,目前全校41个专业中,就有34个专业开展了订单、定制、定向培养;
平江县职业技术学校与当地知名品牌“麻辣王子”合作开设了全国首个“辣条班”,并根据企业岗位需求“量身”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覆盖产品生产、研发、销售全流程;
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长沙轨道交通运营有限公司等200多家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在2022届已就业毕业生中,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下属铁路局签约的占比58.8%,与地铁公司签约的占比25.2%,与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等其他企业签约的占比16%;
…………
头部企业接连加入“朋友圈”,为就业水平带来了妥妥的“高”。数据显示,2021年湖南高职院校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的学校达67个,培养学生超5万人;开设订单(定向)培养班3264个,培养学生10.28万人。湖南中职学校合作企业录用毕业生达2878人/校。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正进行工业机器人基础应用实训(供图: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这些企业为何选择“牵手”职校?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学生用得好、留得住”,是不少企业给出的共同答案。
“我们最近对去年招进来的职工进行了考试,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通过率排第一,综合素质也很高。今年我们还要去学校招收更多学生!”中航工业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人力资源高级经理黄坚赞不绝口。
德技并修,让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供图: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在黄坚等人看来,“高素质”不仅要求高超的技艺水平,更意味着高度的敬业精神。聚焦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湖南职业院校坚持以德为本、寓德于技,让德技并修成为学生“过关斩将”的重要法宝。
一组数据可见一斑:仅在2021年,湖南高职院校便开设了6406门有关工匠精神教育与传承的课程,覆盖学校全体学生。
课堂以外,湖南职业院校还注重以赛促学,让学生在“实战”中增强使命感。就拿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来说,学校电梯工程技术专业常年“制霸”技能竞赛现场。但鲜为人知的是,一次竞赛大约要接200根电线、拧400个螺母,光是拧螺母,选手就常常练到拇指起泡、破皮、结痂。
一路汗水一路歌。在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的同时,学校就业率也逐年走高。“这两年,我们还为新加坡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输送了十余名电梯专业人才。其中一名学生告诉我,他现在可以独立负责18部电梯的运维,并享受当地政府提供的高技能人才待遇!”学校招生就业处处长阳桂桃告诉记者。
与工科类专业相比,艺术类专业虽然看上去“光鲜亮丽”,却同样需要锤炼匠心匠技。作为全省最早开设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高职院校,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便坚持育德与修技并重,引导学生自觉追求作品的完美与极致。
惟妙惟肖的妆发,一气呵成的演绎,精美细致的布景……不到4分钟的短片里,《山海经》中描绘的珍禽异兽、敦煌壁画里的飞天形象、大唐盛世中的簪花仕女,无一不被妙趣横生地“神还原”。这场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今年的“网红”毕业设计——“盛世千年·华夏之卷”,由近90名学生花费大半年时间精心打造而成。
“每一缕头发、每一道妆容,甚至是一个细小的配饰,我们都严格按照史书和古画反复调整。”正如参与其中的人物形象设计专业2022届毕业生徐亚闻所言,“只要对每件小事都做到精益求精,那就是工匠精神!”
打好“高质量就业”组合拳
实现“高就业率”只是湖南职业院校迈出的第一步。“能就业”之后,如何进一步确保“高质量就业”,才是重中之重。
“所谓的‘就业难’,更多的是难在‘高质量就业’,让学生找到称心如意、人岗匹配的工作。”吴文平说出了大家的心声。
尤其是在这个“最难就业季”,吴文平明显感觉到,他的工作要比往年更加繁忙。
“最直观的一点,用人单位刚开始为学校2022届毕业生提供的岗位数量比往年缩减了10%~20%。为了帮助学生‘就好业’,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吴文平告诉记者,疫情对就业造成的冲击不小,除了直接导致岗位减少以外,还给社会心理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一是人们更加求稳,不再轻易地跳槽,现有岗位的流动性因此减弱,这对应届毕业生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二是随着疫情反复,家长担心孩子的人身安全,不急于让孩子外出找工作,‘慢就业’现象进一步增加。”
“唯学历论”的传统偏见,也为职业院校毕业生设置了无形的就业门槛。虽然新职业教育法规定,职业学校学生在就业、职业发展等方面与普通学校学生享有平等机会,但距离法规完全落地实施,仍有较长的路要走。吴文平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比如说社区管理岗位,本科院校几乎不会开设相关专业,基本上只有高职院校才会培养这方面的人才。但很多用人单位把招聘门槛设置在本科及以上学历,直接把高职院校‘卡在门外’。事实上,我们的学生接受了三年对口的教育,完全可以胜任这份工作。”
学生认真研究招聘单位信息,寻找合适岗位(供图: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重重压力下,湖南职业院校坚持抓好就业“一把手工程”,打出了保障学生高质量就业的组合拳——
第一招是加大优质岗位供给。
今年3月,一场覆盖所有高职院校的“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全面开启。湖南各高职院校领导班子成员纷纷走进一线,为毕业生开拓新的优质就业渠道和就业岗位。
在这场行动中,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同样跑出了“高速度”。仅4月以来,党委书记吴伟生、院长姚方元就马不停蹄,带队走访省内企业30余家,为毕业生新增岗位4000余个。截至5月,学校2022届毕业生就业率已经超过90%。
值得一提的是,相较于理工类院校,文科类院校往往在拓岗中的难度更大:一家制造业企业可以一下子招几十个甚至上百个技术工人,而很少会有企业同时招这么多会计。“这恰恰要求我们和更多的用人单位建立合作关系。”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赵刚告诉记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访企拓岗最重要的作用就在于加强校企联系,找准未来合作的切入点,同时深度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不断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丰富便捷的线上“云招聘”,则为湖南职业院校毕业生提供了更多选择的机会。
2021年9月开学以来,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共开展线上大型招聘10场,512家企业参会,累计为4188名2022届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46000多个;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内搭建网络视频面试间,并提供通畅稳定的网络环境,配备专业的手机支架、补光灯等硬件设备,面向毕业生免费开放;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着力构建基于互联网新技术的智慧就业模式,建成包括2387家用人单位的就业信息库,毕业生还可以通过手机软件实现签约全程“无接触”“零跑趟”……
“云端”之上,毕业生得以“码上”就业。多名职业院校就业工作负责人透露,“云招聘”正成为今年就业市场主流,某些专业毕业生在线上实现就业的比例或将超过一半。
第二招是加强职业认知教育。
“不管学校再怎么拓岗,‘拓’出来的肯定还是同类型的岗位。如果学生不能从心底里认可这个职业,学校提供多少个岗位都没用。”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黄毅向记者表示,只有增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才能让他们真正“爱一行、专一行”。
为此,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自新生入学开始,便将职业发展教育和就业指导纳入课程,并定期举办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把就业指导工作“做在前头、干在实处”。临近毕业季,学校还会推送就业指南,引导学生制订合理的求职目标,增强就业竞争力,从而更好地实现人岗匹配。
为了进一步扩大职业认知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今年4月以来,湖南职业院校还大力开展了“技能成才 强国有我”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全省青少年乃至全社会增强对人生价值、使命担当、职业素养的认识。
截至目前,湖南职业院校共推介183名“新工匠”榜样人物、275个“技能绝活”作品、1300余个“大国工匠”故事讲述视频,为打破“重学历、轻技能”的传统偏见营造了良好氛围。“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种子,正在越来越多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第三招是拓宽学生上升空间。
相较于起薪,高质量就业更多地体现在广阔的上升空间。根据《中国青年报》发布的调查数据,当前45.13%的职业院校学生倾向于选择个人成长速度快的岗位。
随着办学水平的快速提升,湖南职业院校为拓宽学生上升空间提供了更多可能。湖南省教育厅发布的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显示,2018届高职院校、中职学校毕业生毕业3年内职位晋升比例分别为50.84%、37.63%。
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2018届毕业生戴强便是其中之一。戴强告诉记者,他在2019年通过社招进入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华中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之后主要从事电气调试工作,这与他就读的专业算不上对口,“可以说是从零开始。”得益于大学期间参加全国机械行业技能大赛并获一等奖的经历,戴强在学习意识、动手能力和心理素质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基础。进入公司短短一年,戴强就能独立上手所有工作。去年年底,他已经升任公司项目经理。
通过职业教育实现“人生出彩”的故事,正在湖南职业院校接连上演。有着轨道交通行业“黄埔军校”之称的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其毕业生中成长为“高铁工匠”“铁路工匠”,获“火车头奖章”及全国、全路技术能手的达126人;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数控技术专业2019届毕业生刘佳旺,2021年便在长沙市“十行状元、百优工匠”竞赛中获得“长沙市技术能手”“长沙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并晋升为铣工技师;新田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20届毕业生龙石松、郑柏井、蔡志强,在吉利汽车集团参加顶岗实习期间就被公司选为技术骨干,并于集团举办的首届技能大赛中一举夺冠,被授予“技能新星”称号……
更令人欣喜的是,毕业生就业质量的不断提高,也让职业教育逐渐形成了“高吸引力”。在湖南一些优质职业院校,超过普高或本科分数线的学生早已数见不鲜;每年的高职院校单招考试中,个别院校招生录取比例甚至超过5∶1。在职业教育“大有作为”的今天,越来越多青年学子正主动走上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成长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