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李文娟) 7月18-21日,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2022年学术年会在长顺利召开,本届学术会议由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主办,长沙师范学院承办。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的形式,国内外多所高等院校科学教育专业相关院系的院长、专业负责人、教授及教师代表,多地科学教研员、中小学科学教师,共计352余人参加线下会议,106余人通过腾讯会议参加线上会议。
本次会议主题为“高质量科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与实践”,旨在促进各层次科学教育工作者分享近年来我国科学教育学科与专业建设;以及中小学科学教育创新改革发展的新成果、新经验;共同探讨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普建设与科技创新系列批示精神背景下,科学教育学科与专业创新发展的新方向、新思路,为实现我国基础科学教育的腾飞培养高素质的科学教育专业人才。
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2022年学术年会开幕式
开幕式上,长沙师范学院党委书记罗婷对莅临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长沙师范学院的创校历史、办学特色、取得的成就以及学校科学教育专业的现状,期待年会掀起科教同仁对科学教育专业建设的思考,展望与其他院校相关学科继续深化交流与合作,促进各高校和中小学在科学教育领域的交流和合作,为推动我国科学教育专业发展贡献力量。
长沙师范学院党委书记罗婷教授致欢迎辞
胡卫平理事长代表主办方在开幕式上致辞,他首先向与会专家、领导、教师及学生代表表示热烈欢迎,向承办方长沙师范学院表达感谢。他说,在全球科技创新、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优化科学教育的内涵、调整专业实践培养体系、加强工程及科普教育,是提高科学教育学科建设的关键点。他希望本次会议紧密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谁来培养人”深入探讨高质量科学教育体系的构建方法。在教育部加强中小学科学教师培养背景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更好对接国家科技强国的各项需求。
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理事长胡卫平教授致发言辞
本次会议共举行大会特邀报告6场、大会报告5场、分论坛报告39场;大会共收到81篇会议论文。7月19日,胡卫平理事长带来题为“加强改进科学教育的思考”的特邀报告,讲解了我国科学教育目前取得的成绩及2022年科学教育面临的系列新变化,引领科教同仁思考应对机遇与挑战的策略。林长春教授作了题为“高质量的小学科学教师教育:大学的责任与使命”的特邀报告,呼吁要加强小学科学教师职前和职后联动培养。崔鸿教授作了题为“跨学科教学”的特邀报告,以生动的案例阐述了跨学科教学对科学教育的启示。张宝辉教授作了题为“科学教师教育者的职业发展机会、挑战与应对策略”的特邀报告,探讨了科学教师教育者应如何应对国际科学教育的新理念与新挑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夏泽翰教授通过线上交流形式、作了题为“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of the United Nations and Science education”的特邀报告,介绍了2030年全球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议程,表明教育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战略。郑永和教授通过线上交流形式、作了题为“小学科学教师调查报告”的特邀报告,从实证角度出发,用数据有效展现了当前小学科学教师的整体现状。此外,罗星凯教授、尹笃林教授、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包雷教授、蒋永贵教授和郭子峰教授分别就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科技教师的培养、中国科学教育发展的动向、深度学习和科学思维对新时代人才培养的价值、智能学思案助力科学课程改革以及创新型实践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作了大会报告。
7月20日,大会分了“科学教育学科与专业建设论坛”、“中小学科技教育改革与创新分论坛”、“硕博论坛”和“工作坊”四个分会场,引领参会学者全面展开对我国科学教育与科技发展现状、建设经验等的研讨,并在实践中感受STEM教育的教学范式与鲜明的课程特色。7月20日下午,大会闭幕。分论坛分别进行报告小节,胡卫平理事长对会议进行总结发言,高度肯定了本次年会在科学教育专业学科建设、专业发展、人才培养方面的贡献。林长春副理事长宣读会议纪要,代表主办方和承办方对与会的各位师生表示衷心感谢,对长沙师范学院的组织表示感谢,并对大会的圆满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