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教育新闻网 记者 谭尔豪 通讯员 周共希
“刘爸爸像关心自家孩子一样关心我们。”“刘爸爸平时很温柔,但是督促我们学习时很严肃、很认真。”……在安化县职业中专学校,刘景华教过的学生都喜欢叫他“刘爸爸”。每当提起他,学生总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感谢与信任。
当了二十余年班主任,刘景华送走一批又一批学生,也获评了湖南省中小学正高级教师、益阳市名师(名班主任)、湖南胡杨教育基金优秀乡村教师奖等一系列荣誉,但“刘爸爸”始终是他最喜欢的称呼。这或许与他坚守的一个目标有关——做学生成长最可靠的守护者。
守护学习的“劲”
安化县职业中专学校的学生几乎都来自农村,其中相当一部分学生是留守少年。从小在农村长大的刘景华深知留守少年生活的艰辛,更重要的是,这群学生由于长期缺乏父母陪伴,大多“生活无目标、学习没动力”。
“要改变现状,就必须用功读书,靠知识走出大山。”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里,这是刘景华跟学生说过最多的一句话。
2018级学生喻珊正是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一个代表。在喻珊入学第一年,她的各方面表现都很好,就是成绩“稳居”倒数第三。为了一探究竟,刘景华决定家访。
原来,喻珊的父母都在广东打工,家里平常住着五口人——年老的爷爷、奶奶和三姊妹,可以说是典型的“留守家庭”。喻珊很懂事,主动担起了照顾两位老人和弟弟妹妹的重任,但也落下了自己的功课,加上爷爷奶奶无力辅导喻珊学习,这才导致成绩一直上不来。
“你把家人照顾得很好,说明你很勤快。如果将这份勤快分一点在学习上,再掌握一定的方法,我相信你一定有进步。”家访结束后,刘景华拍了拍喻珊的肩膀,笑着鼓励她。
针对喻珊做事有条理的特点,刘景华为她量身打造了“三步走”计划——第一步,总分达400分,让每门科目都及格;第二步,总分达500分,每科成绩上70分;第三步,总分达600分,每科成绩上80分。刘景华知道,对喻珊来说,成绩的提升不能一蹴而就,转化为三个小目标更有利于提升学习热情。
此后,刘景华一直关注喻珊的学习进度。“刘爸爸经常来家访,为我分析学习情况,有时候一讲就是两个小时。”喻珊告诉记者,经过刘景华的悉心指导,她的成绩稳步提升。成绩一有进步,刘景华就马上将消息告诉喻珊的父母,让他们多鼓励喻珊。两年后的对口升学考试,喻珊以615分的优异成绩考上理想的学校。在获知成绩的那一刻,她给刘景华发来信息:“谢谢您,刘爸爸,是您让我相信我可以做到!”
刘景华的关心并不局限于个别学生。作为语文教师,从征文比赛、演讲比赛到知识竞赛,只要是和语文相关的活动,他都要求学生全员参与,让学生把握好出彩的机会,不断树立自信。在2021年对口升学考试中,刘景华任教的班级本科上线率为全校榜首,在全市同类型学校中位居前列。
守护生活的“暖”
“作为中职班主任,应该千方百计地教育好、守护好每一名学生。”刘景华认为,教育不应该只有课堂上的知识教学,还要在生活中对学生精心呵护。
学生刘喜露得了腮腺炎,但刘喜露的父母都不在身边,刘景华便带着她辗转各个医院看病。“当时喉咙痛得什么都吃不下,是刘爸爸每天为我打来稀饭,看着我喝完才放心离开。为了保证营养均衡,刘爸爸每天都会把不同水果打成果汁,还特意买来葡萄糖,以备不时之需。”刘喜露说。
最让刘景华感到欣喜的是,自己坚守的育人情怀得到了传承——通过升学考试,刘喜露如愿考上了湖南科技大学。毕业之后,刘喜露放弃了外地的高薪工作,主动选择回到安化县职业中专学校,也当上了教师。
“教师这一职业是崇高的,我想将自己得到的这份关爱传递给更多人。”刘喜露说。
原为师生,现为同事,刘景华一如既往地关注刘喜露的成长。每当刘喜露碰到教学上的难题,刘景华总在第一时间伸出援手,做好“传帮带”。如今,刘喜露已经成长为学校的一名骨干教师。
在安化县职业中专学校任教的那些年里,刘景华也遇到过调离现有岗位的机会,但他都一一拒绝,坚持守在学生身边。“一直做中职班主任,费力又不讨好,何必?”家人常常劝他。面对家人的不解,刘景华总是笑着说:“我舍不得我的学生,学生也需要我的照顾。”
2018年和2019年,刘景华因常年坚持在职业教育一线,连续两次被安化县政府授予“安化县教育突出贡献奖”,并立三等功。
守护心灵的“美”
从不少老师眼中的“后进生”,到充满自信的“尖子生”——在刘景华的帮助下,学生易茗重新打开“心门”,并且寻找到了自我的价值。
易茗的父母常年在外,只有外祖父陪在身边,情感上的缺失让易茗养成了很多不良习惯。“性格孤僻,固执”,班上的同学几乎都给易茗贴上了这样的“标签”,不愿意与他来往。在课堂上,易茗则常常呼呼大睡。每当有老师批评,易茗都理直气壮地反驳:“我就是不爱学,怎么了?”
当一些老师对易茗的表现摇头叹气时,刘景华却开始关注起这个学生。他发现易茗很特别:他脑子灵活,思维敏捷,虽然其他科目成绩不好,但是令很多人害怕的数学,他的成绩反倒很好。
带着好奇,在一个午后,刘景华约易茗在学校的小花园谈心。起初易茗有抗拒心理,低着头不说话。刘景华没有苦口婆心地讲大道理,而是笑着对易茗说:“老师真佩服你,虽然父母不在身边,但你的生活还是很有条理,数学成绩也不错,真了不起。”
正是这句看似简单的表扬,一下子打开了易茗的话匣子。他滔滔不绝地倾诉了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苦恼,并表达了自己对数学的喜欢。刘景华马上意识到,这名学生叛逆的根源在于缺乏正面肯定和关注。刘景华告诉他:“刚刚老师和你进行了一次愉快的交流,我们都对彼此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如果你在我的语文课能认真回答提问,同学和老师都会更加欣赏你,想不想试一试?”易茗忽然沉默了,过了好久,他害羞地挠挠头说:“老师,我想试一试。”
这是一次重要的转折。在之后的语文课上,刘景华每次提问时总会有意无意地望向易茗。慢慢地,这名曾经不爱听课的学生主动在课堂提问时举起手,并在更多老师的肯定中找到了学习的热情。在当年的期末考试中,易茗升到了班级的第6名。通过对口升学进入理想的学校后,易茗对刘景华说:“刘爸爸,是您的关爱帮助我走出了自我封闭的囚笼,我会永远记得您的鼓励!”
数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岗位,数十年如一日地守护成长。扎根农村职业教育的刘景华收获了很多奖项与肯定,也帮助一批又一批学生重拾了人生的希望。“我没有做什么了不起的‘大事’,我只是用心做好每一件‘小事’,让更多学生拥有出彩的机会。”刘景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