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吴瑞 摄影 谭梦瑶)随着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不断加深,新技术持续赋能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11月13日上午,近500名专家、学者、湖南各市区县教研员,各学校校长书记及教研副校长、骨干教师代表齐聚株洲市二中附属小学,共同开启人工智能赋能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学提质的实践盛会。

“在这飞速发展的过程中,Al 驱动的智慧校园管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株洲市二中附属小学党总支书记、校长彭小英在致辞中表示,AI赋能排课,实现从手工作坊到智能工厂的效率革命;AI助力班级管理,成为班主任日常管理好帮手。

“当前,人工智能正深刻重塑教育的形态与未来。通过‘中南智研’等项目的先行先试,一批可借鉴、可推广的实践范例正在三湘大地萌芽、生长。”湖南省教育学会副会长易晓辉表示,“智赋教育”的核心在“教育”,目标在“共创”。AI可以成为教师备课的“智慧脑库”、课堂互动的“得力助手”、学科融合的“跨界引擎”,助力教师实现更有价值的专业成长。

“作为一个有着36年工龄的老教育工作者,我认为AI时代教育的美好,或许就是能让老师和学生更加轻松、快乐地学习、思考,能更加健康地护惜自己的精神成长。”湖南教育报刊集团党委委员、总编辑吴新宇表示,AI时代的教育,不是机器与人类的博弈,而是技术与人文的共舞。75年来,湖南教育报刊集团始终秉持“立德树人”根本宗旨,服务教育强省大局,全面致力于教育管理、教研教改、教师专业成长以及各年龄段孩子们的精神成长。他期许与教育同仁一起在变革中坚守初心,在创新中抵达教育的诗意之境。

“《湖南教育》办刊75年来,形成了‘新闻+论文’的办刊风格。”《湖南教育》主编赖斯捷详细介绍了刊物的各大板块。她期待老师们将从事班主任工作中产生的所思所想或是教育教学工作中解决问题的经验形成文字,通过《湖南教育》分享给全省的教育工作者。


示范课堂与平行课堂上,株洲市二中附属小学教科室副主任陈广带来的《军神》语文展示课以及临湘市第三完全小学教师郭佩带来的《示儿》语文展示课,让现场的教师们“沉浸式”体验了一场生动的AI教学应用案例,直观感受人工智能技术如何赋能课堂。

“教育AI的深层价值不在工具层面而在范式层面,要警惕未来技术复刻陈旧的课堂。”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中南教育智库首席专家吴亚滨带来主题讲座《运用人工智能助力教学质量提升》。他表示,教育教学中的人工智能不是一键式地生成,而是和教师有互动的交流。人机协同评课环节,吴亚滨表示有AI智研工具的相伴,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教师在教学教研路上“孤军奋战”的局面。其搭载的自然语言技术持续迭代升级,老师们历经多轮深度使用与场景适配,每一次操作都能收获惊喜,每一次优化都带来突破性提升。
在教师分享环节,株洲市二中附属小学语文教师吕凤艳说,“赋能备课增效、驱动教研创新……‘中南智研’做到了让技术俯身,真正帮助教师成长,让学生素养落实在了课堂。”临湘市第三完全小学教师郭佩说,“智能启航、专家点睛、实践淬炼、智慧赋能……‘中南智研’清晰的‘成长路径图’打消了我的疑虑,引领我完成教学蜕变。”

“人工智能能让课堂备课更便捷、更方便,让研课更精准、更循证。”株洲市教科院副院长丁文平表示,教师与人工智能需要互动交流、双向奔赴。人工智能需要了解教师的需求、学生的需求、教育发展规律;老师需要主动拥抱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用好人工智能。教师与人工智能的双向交流,会使人工智能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
上传教案,即可得到极速响应,获得专业化指导;上完一堂课,10分钟生成课堂评价,精准分析课堂的每一个细节……本次活动上,湖南教育报刊集团推出的“中南智研”数智化教师成长平台吸引了与会者的目光。
据了解,平台集成两大核心系统,即“小青助教—教师备课指导系统”和“数智教研员—AI课堂观察系统”,将教师从经验摸索转向数据驱动的精准提升,将教学行为转化为可分析的数据,实现评价从模糊定性到精准定量的转变。
“中南智研”深度融合“教育+AI+出版”三大领域优势,将教育服务的实践经验、出版资源的内容优势与科技的赋能深度融合,将《湖南教育》积累的静态课例资源与智库智力转化为可动态应用的认知资产,开创了“服务沉淀数据—数据优化产品—产品升级服务”的数字化转型闭环。
活动末尾,还举行了中南教育智库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株洲市二中附属小学、长沙市雨花区万境小学、中南大学附属学校管理中心、湖南师大附中星城实验学校、临湘市第三完全小学牵手中南教育智库,携手推动数智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共同探索未来教育发展新路径。

本次活动由湖南省教育学会、湖南教育报刊集团主办,株洲市二中附属小学、《湖南教育》杂志、中南教育智库承办。
编辑:吴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