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教育新闻网 > 基础教育 > 教育人物 > 详情

立德树人 躬耕教坛 | 汨罗市任弼时红军学校吴柳:用心沟通 用爱协调

2025-11-20 17:22:37 来源:湖南教育新闻网 作者:谭雄虎 谭思远

编者按:汨罗江畔人文深厚,素以“素质教育”闻名。在素质教育综合改革进程中,汨罗市涌现出一批无私奉献勇于创新的教育工作者。为此,中国教育报刊社湖南记者站、湖南教育新闻网联合汨罗市教育体育局特别推出“立德树人 躬耕教坛”系列报道,深入展现汨罗教育人如何传承屈子求索精神,如何在平凡岗位上践行师德规范、创造不凡业绩,如何用爱心和责任点亮孩子们的未来,同时激励广大教育工作者坚守教育初心,恪守高尚师德,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投身教育事业,汲取前行力量,共同谱写汨罗素质教育的新篇章。

2432a4604a677cc22aaab0c413f9ca63.jpg

湖南教育新闻网报道 通讯员 谭雄虎 谭思远

在任弼时红军学校的校园里,每天清晨总能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穿梭于教学楼之间。她是吴柳,这所学校的初中部教务主任、教研员,也是一名连续六年担任毕业班班主任的语文教师。今年,是她站上讲台的第十五个年头。“不抛弃,不放弃,不嫌弃”,这是吴柳教书育人的宗旨,也是她贯穿育人过程的核心准则。

从“心”开始,用“爱”铺路

9月的一个下午,吴柳来到学生小冰的家中。这个在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因长期缺乏关爱、无人关注而变得沉默寡言,甚至出现厌学行为。面对一言不发的小冰和言语中尽是指责的家长,吴柳没有放弃,她耐心倾听,温和劝导。

“孩子年纪还小,不能就这么让她提早步入社会,她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吴柳对家长说。通过多次与小冰和家长的谈心和沟通,家长逐渐改变了教育方式,小冰也学会了在生活和学习细节中感受到来自家庭和学校的关爱,脸上的笑容多了起来,与老师和同学的交流多了起来,最终重拾信心,在求学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这样的沟通场景,在吴柳的工作中并不罕见。“我印象最深的是十几年前初任班主任时,班上的捣蛋王小武。”吴柳回忆起往事,“那还是秋季刚开学,下午第一节课快上课时班上同学跑来报告,说小武不见了。”最终,吴柳在河边找到正在抓龙虾的小武。为了防止他再次出现错误行为,吴柳那一段时间亲自接送他上下学,并利用这段时间和小武敞开心扉真诚交流,帮助小武重回正轨。“去年他结婚,他还邀请我去参加了呢!而且每逢过年的时候都会来我家拜年,和我聊天呢。”谈及这段经历,吴柳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觉得这就是教书育人的意义吧。”

在教学过程中,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吴柳有一套系统的教育方法:对优生关注细节,作业详批详改;对中等生腾出最多时间,经常谈心谈话;对困难生因材施教,以表扬为主,和他们交朋友,达成阶段性目标。采访过程中,吴柳戏称自己是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教书15年,除英语外,她承担过各科目的教学任务。她重视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在舒心的状态下学习,她的课堂被学生评价为“最松弛却最高效的课堂”。

公平公正,温度管理

作为教务主任,排课是一项既复杂又容易得罪人的工作。但六年来,吴柳与同事们关系融洽,没有人不服从她的工作安排,她的秘诀是什么?

“站在讲台上,各有各的烦,各有各的难,所以要设身处地的为教师考虑,相互理解。”吴柳说道。在排课前,她会优先考虑有特殊需要的老师:非本地教师周五下午尽量少排课,需要接送孩子的老师早晚尽量不排课……这些细致的安排,体现了她对同事的尊重与关怀。

有一次,期末质量评价显示一位教师的教学质量有所下滑,吴柳找到该教师一起交流分析,最终发现问题是出在课程安排上——该科目每周有四天被安排在第四节课,临近中午,学生状态不佳。吴柳虚心承认了自己排课时考虑不足,并于第二学期及时调整了课程表。“如果发现课程安排不合理,请第一时间与我联系,大家一起协调处理。”吴柳的沟通方式不是自上而下的命令,而是平等尊重的协商。

搭建平台,引领成长

担任教研员期间,吴柳将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作为首要任务。她带头开展教研课,组织“青年教师大PK”比赛,并申请经费为教师发放奖品。她主张将教研课当成随堂课来上,杜绝表演秀,鼓励教师放下心理负担,尽力而为。

“刚开始学校的教研氛围并不像现在这般浓厚,如何将大家的积极性带动起来是最重要的。”吴柳坦言。通过她的努力,学校的教研氛围日益浓厚。

在指导跟岗实习教师时,吴柳尽可能把课堂交给“徒弟”,哪怕是毕业班,也让徒弟上60%的课程,自己则坐在教室后排听课,及时指导,补充讲解不到位的地方。“带徒弟就像教书,你去满堂灌,讲大道理肯定是不行的。”吴柳认为,要给他们上讲台的机会,鼓励实习教师自己去实践,从实践中慢慢摸索,慢慢成长。

她引导新教师在讲台上充满自信,展现最好的一面,关心关注每一位学生。“当做到眼里有学生,学生眼里有教师的时候,这堂课就十分成功了。”她这样寄语青年教师和自己的徒弟。

在吴柳的办公桌上,放着几本已经泛黄的笔记本,里面密密麻麻记录着每个学生的特点、每个教师的需求、每次沟通的要点。这些笔记本,是她十五年教育生涯的缩影,也是她沟通协调智慧的结晶。

“教育是一场温暖的修行,是用生命影响生命,用心灵唤醒心灵的过程。”吴柳说,“我愿继续做这场修行中的沟通者与协调者,为师生搭建理解的桥梁,让教育的阳光照亮每个孩子的未来。”

在任弼时红军学校,吴柳继续书写着一个个温暖的教育故事,践行着“不抛弃、不放弃、不嫌弃”的教育承诺。她的故事,不仅是一位教师的日常工作,更是一种教育理念的生动实践,一种教育情怀的真切表达。

编辑:余杏 实习 胡芸帆

二审:李薇薇

三审:李茂林

热稿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