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汨罗江畔人文深厚,素以“素质教育”闻名。在素质教育综合改革进程中,汨罗市涌现出一批无私奉献勇于创新的教育工作者。为此,中国教育报刊社湖南记者站、湖南教育新闻网联合汨罗市教育体育局特别推出“立德树人 躬耕教坛”系列报道,深入展现汨罗教育人如何传承屈子求索精神,如何在平凡岗位上践行师德规范、创造不凡业绩,如何用爱心和责任点亮孩子们的未来,同时激励广大教育工作者坚守教育初心,恪守高尚师德,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投身教育事业,汲取前行力量,共同谱写汨罗素质教育的新篇章。
湖南教育新闻网报道 通讯员 谭雄虎 谭思远
批改完最后一本数学课堂作业,何桂揉了揉眼睛,又翻开了自己班主任手册,准备晚上的家访提纲。这是她从教的第25个年头,25年来,她始终站在教育第一线,却从未言倦。

“教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传递方法、点燃希望。”何桂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她注重在课前、课上、课后构建系统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钥匙,而不只是得到答案。在“双减”政策背景下,何桂没有降低教学要求,反而更加注重因材施教。她推行作业分层设计,将题目分为“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和“求索创新”三个层次,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挑战自我。“不做统一要求的‘机械作业’,要做能激发思考的‘智慧作业’。”她这样说道。令人欣喜的是,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主动钻研高难度的“求索创新”部分,甚至自愿走上讲台当起“小老师”,课堂气氛活跃而有序。
何桂尤其重视班级建设。她推行“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班级管理制度,让每个学生都担任职务,参与班级管理。她相信,责任感是在实践中培养出来的,自信心是在成功中建立起来的。她所带的477班,从前成绩年级垫底,如今已跃居全年级前三,变化的不仅是数据,更是每一个孩子的精神状态。每当谈起班级的进步,何桂总是由衷地说:“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我们所有科任老师一起努力的结果。语文老师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帮孩子们巩固基础,英语老师总自创口诀帮学生记单词……没有他们的支持和付出,477班走不到今天。”她始终认为,班主任是桥梁,更要懂得感恩团队中每一位老师的默默奉献。
她从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学生小华(化名)入学时语文数学两科总分不到50分,几乎没有班级愿意接收。何桂却毫不犹豫地接纳了他。“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只是还没被看到。”她耐心辅导、不断鼓励,如今的小华,不仅成绩有了起色,更重要的是,他变得健康、自信、有担当。
班主任、两个班数学教学、一周20课时……尽管工作压力大,何桂却始终乐观从容。“我师傅刚毕业参加工作时就身兼数职,连轴转却乐在其中。我常常想,如果我能把最忙的阶段处理好,将来还有什么可怕的?”她笑着说,“办法总比困难多,要向前看。”她还寄语年轻教师:“多看、多学、多做,最后要做成自己的样子。”她带过的实习老师后来都成长迅速,在各个岗位游刃有余。“踏实做事、讲奉献、养成好习惯——这些都是我们从何老师身上学到的最宝贵的东西。”一位曾经的学生、如今的同事这样评价。
廿五载春秋,何桂始终站在三尺讲台、学生之间,用责任与爱守护着一届又一届学生的成长。她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却用日复一日的坚持,诠释着“教师”两个字的重量。正如她常说的一句话:“教育是一场温暖的守望,我愿做那盏灯,照亮他们前行的那段路。”
编辑:余杏 实习 胡芸帆
二审:李薇薇
三审:李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