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李立财)5月8日下午,涟源自然教育学习共同体首次联席会议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娄底高新区小学举行。会议由娄底高新区小学副校长史燕主持,九所成员校的校长、教师代表及教育专家共聚一堂,共商乡村教育创新实践大计,标志着涟源市城乡教育协同发展迈入新阶段。
活动上,牵头校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娄底高新区小学校长朱胜伟宣读了《涟源自然教育学习共同体倡议书》,强调以“自然教育”为核心,整合湄江地质公园、龙山森林公园等在地资源,开发乡土课程,破解乡村教育同质化难题。首批8所乡村学校校长现场签署《成员校申请表》,递交加盖公章的正式文件,共同承诺履行协作义务。
九校校长逐条审议《涟源市自然教育学习共同体章程(草案)》,全票通过“联席会议制度”“轮值校制度”“三级协作机制”等核心条款。
活动中,发起人涟源市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刘喜平向慈善组织资助评审团汇报项目进展,重点阐述“自然教育+乡村振兴”融合路径,获专家“理念前瞻、实践扎实”的高度评价。
各成员学校分别介绍了前期自然教育实践成果。桥头河镇中心小学依托“全国蔬菜小镇”开发劳动课程,学生种植成果获省级表彰。枫坪镇中心学校将非遗“傩狮舞”融入课堂,实现跨学科融合教学。湄江镇长春联校结合湄江地质公园资源推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石头上的植物园》,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热情。
发起人涟源市教师进修学校岗培处主任谢学文总结指出:“自然教育是一场乡村教育的生态革命。我们期待通过共同体协作,让教师在乡土中成长,让学生在自然中成才。”
近期,涟源市还将举行涟源自然教育学习共同体成立大会。涟源自然教育学习共同体的成立,是乡村教育从“单校突围”到“协同共进”的创新尝试。其以乡土资源校本课程开发为纽带、以教师专业成长为引擎的模式,为破解乡村教育困境提供了可复制的“涟源样本”。
编辑:吴瑞
二审:李薇薇
三审:李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