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谭连海 陈曙霞 欧阳向前)对于衡阳县金溪镇登山小学的易稳来说,今年的教师节令她印象深刻,她作为全县优秀教师代表接受采访,“原来乡村教师同样能够大有作为,也可以被大家关心关注。”
坐落在山区的登兴村登山小学
从衡阳县城驱车向西北方向的金溪镇出发,前行一个小时,翠竹绿山映入眼帘,沿着盘旋的山路继续前行,登兴村登山小学就位于两山之间。
这是一所不完全小学,学校有从一年级到五年级共27名学生,5名女老师,她们年纪最大的出生于1987年,最小的甚至是00后。而这个年轻的群体的到来,为这所乡村小学带来了蓬勃的朝气。
因为年龄相近、性格相同,由5个女老师组成的教师队伍,她们如同一个小家庭,大家齐心协力,负责着学校里里外外的事情。
登山小学的5位老师
中午时分,在学校的简易“食堂”内——十几张课桌拼凑的餐桌,老师与学生们坐在一起,同餐同食。简单的三菜一汤,学生们却吃得津津有味,不少学生还主动加菜。
2020年9月,毕业没多久的易稳来到这里任教后,便一直扎根在此。因为能吃苦,有担当精神,各方面很努力,她从2022年新学期开始接任校长。
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校长,易稳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当时,她最先解决的难题——买柴。原先用作柴火的竹子价格涨幅大,而学校经费紧张,一时捉襟见肘。
老师与学生在吃中饭
“易老师,你别着急,村里面有这么多竹子,我帮你们把那些都拉过来。”登兴村村民来接孩子放学时得知情况后,便主动开车把竹子送到学校。一车足够用一个多学期,只花费300元。
金溪镇境内山地为主,素有“三十六弯”俗称,通往学校的山路曲折,出行不便。于是,每个老师每周轮流到十多公里外的集镇上采购食材,一来一回就是1个多小时。
易稳正在六年级教室上英语课
85后教师邓晓思是郴州人。2017年,她和王倩倩通过招考来到登山小学,两人是那时学校最年轻的老师。她仍记得刚到学校时的场景:学区领导从县城接送到校,因为不熟悉山路,开车用了近两个小时,当时心理落差很大。
2021年元月,大雪天气导致学校停电,也封住了进校的道路。学校原来的退休教师担心她们的生活情况,晚上走山路把大米、菜和木炭送到学校来。此外,每个学期开学都会邀请她们到家中吃饭。
离家近300公里的邓晓思逐渐适应了这里的生活,感受到如家人般的温暖。“她们对我们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帮助我们渡过难关,于是我们也将这份爱传递给学生。”
当时,用水是学校亟需解决的问题。水质浑浊,冬天水压不足,每个人只能每天轮流洗澡。“如果水管坏了或者停电,报备至少需要一周时间才能解决,由于没有男老师,我们便自己动手。”王倩倩则承担着学校修水龙头、换灯泡等的事情。
00后的蒋思雨是今年9月从金溪镇隆兴完小到登山小学任教。“这里虽然条件艰苦,但大家像一个‘小家’,老师们‘传帮带’,让我很快适应了新环境。”
如今,学校的用水用电、基础设施和教学环境在镇、村两级以及社会爱心人士的关心与帮助下,有了较大改善。同时,许多爱心人士还与品学兼优的困难学生一一结对帮扶,帮助他们完成学业梦想。
“因为山村孩子更能体会到父母的不容易,把学生代入家长的视角更能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易稳介绍说,学生既要学习好,思想品德也很重要。每年都有许多学生走出大山,在教师节向她们发来节日祝福。
去年国庆节后,教三年级的谢思龙发现班上的一名学生因为假期作业没有按时完成,第二天没来上学,独自躲到山上,家长报警后才找回。深入了解后发现,这名学生的父母对孩子很溺爱,被捧成手心里的“小公主”。
于是,老师们开始利用周末时间家访,主动走进孩子的家庭,拉家常、聊在校表现。通过认可式教育,让这名学生参与班级的管理,在课堂和作业中多夸奖表扬,课后主动谈心,纠正孩子观念。
每年5月至6月是最忙的时候,为了吸引、留住学生,老师们白天上课,晚上家访,蜿蜒的山路留下了她们每个人的足迹。课余时间,她们经常坐在一起,探讨交流教育学生的方法。
“虽然乡村教育资源比不上外面的学校,但我们还是想尽自己的爱心与努力,把这所学校继续办下去,托举乡村的孩子走出大山。”易稳说。
编辑:吴瑞
二审:李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