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教育新闻网 > 职业教育 > 院校传真 > 详情

以职普双向融通构建人才培养“立交桥”

2025-05-15 11:15:14 来源:湖南教育新闻网 作者:丁维

职普融通是为满足学生全面发展诉求、回应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呼唤以及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2017年秋季开始,醴陵市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根据上级文件开展职普融通试点工作,深化育人方式改革,从单向融通逐步走向双向融通。

微信截图_20250516105534.png

一、融通通道“更宽阔”

自2017年秋季至2024年春季学期,学校的职普融通工作以职高融普高的校际融通为主。2024年秋季,醴陵市第八中学(由醴陵市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托管)恢复办学后,学校在校际融通的基础上,着力探索普高融职高的校内融通路径。

一是校际融通。学校与省示范性高中醴陵市第四中学共建的职普融通班计划招生100人,两校组建录取工作小组,划线择优录取,学生录取后注册中职学籍,在醴陵市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就读。第一学年开设普高语、数、外、政、史、地课程,辅以每周2—4课时的专业课程。第一学年结束后,以学生高一学年每学期期中、期末共四次考试成绩折算,在总融通人数不超过醴陵市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当年招生人数1%的基础上,按照分数从高到低排名,通过审核且公示无异议,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后,保留学生中职学籍转至醴陵市第四中学就读,学习普高课程,参加普通高考。其他学生学习中职课程,参加高职单招、对口高考。校际融通阶段,醴陵市第四中学曾选派历史、地理学科教师在醴陵市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任教。醴陵市教育局曾每年拨专项经费支持试点工作,重点支持试点学校深化师资共享互动、课程建设、教学研究等工作。

二是校内融通。学校托管的醴陵市第八中学2024年秋季招生200人,注册普高学籍。为推进校内融通,学校将醴陵市第八中学4个普高班与原隶属对口升学部的2个职普融通班划归新成立的职普融通班,在醴陵市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本部办学。目前的教学组织参照校际融通阶段,并在第一学期开设了专业、文体类等9门课程(每周2课时),供6个班的学生选修。计划第一学年结束后,在与醴陵市第四中学实施职普融通的同时,重点引导醴陵市第八中学普高班不适应普高学习的学生转入职普融通班,转为中职学籍,学习中职课程,参加高职单招、对口高考。醴陵市第八中学恢复办学后,实行独立法人、独立财务核算。学校新调入教师12名,语、数、英三门课程选聘中职教师担任;政史地课程由醴陵市第八中学新分配的免费师范生教师兼任,师资力量较以往有明显提升。

二、办学质量“大提升”

试点以来,无论是学生的“入口”还是“出口”,教师的教学态度还是业务素养,学校的办学内涵还是办学质量,都有了明显的提升。

一是生源质量越来越优。与醴陵市第四中学开展校际融通试点以来,职普融通班报名人数由2017年的41人增加到300余人,其中包含不少醴陵市以外区县的学生,随之而来的是划线录取分数线的提高。2024年职普融通班的88名新生中,有43人分数超醴陵市第八中学录取分数线。

二是升学情况越来越好。2020年至2024年,学校学生对口升学本科上线共211人,其中来自职普融通班的学生为121人,占比57.3%。目前学校对口升学本科上线率为35%—42%,远高于全省10%的升学率,稳居株洲市第一。

三是师资队伍越来越强。试点双方共享教学资源、共建师资队伍、共同开展教师培训等,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了全校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近3年来,学校教师获湖南省职业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奖项共13项。

四是品牌越来越响。经过研究实践,学校摸索出一条职普融通的发展之路,打破了职、普学校长期割裂的现状,为学生架起成长“立交桥”,让学生拥有更多选择机会,有效促进了教育公平,得到家长的普遍支持,获得同行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2022年,学校获评湖南省楚怡优质中职学校和优质专业(群)建设单位A档。

三、改革提质“新思考”

针对试点过程中政策引领、制度保障、管理机制、教师成长、社会舆论等方面的不足,笔者建议从五个方面提升。

一是完善职教高考制度。推行与现行高考体系相协调的职教高考制度,是实现职普融通的关键。《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了中职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基础地位。然而中职、高职、职业本科之间的接口缺失,考核“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职教高考尚未推行,中职学生与普高学生在同一赛道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中职学生的升学机会。建议加快完善职教高考制度,并逐年提高高职、职业本科甚至普通高等学校中职毕业生的招收比例(含对口高考),使中职学生充分享有公平的升学渠道,提升中职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和吸引力。

二是出台项目管理办法。可借鉴《河北省职普融通实验班项目管理办法》,及时出台湖南省职普融通工作的指导方针或管理办法。对职普融通工作的办学要求、招生政策、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学生管理、师资队伍、评价体系、资金保障等方面进行规范,促进该项目遵循明确的指导原则,朝着科学化办学的方向推进。此外,针对职普融通中学生流动面临的多重障碍,制订包括生涯指导、学业辅导等在内的个性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支持措施。

三是赋予学校更多办学自主权。职普融通的管理机制既不同于普高,也不同于中职,再加上目前校内融通尚处在探索阶段,实际情况和学生需求难以预知。当前过于集中统一的管理导致学校在课程设置、人事编制、职称评定、经费使用等方面面临诸多制约,建议给予学校更多的办学自主权。

四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通过区域层面的统筹规划,加大对职业教育师资的培训力度,与省示范性高中建立教学教研帮扶计划,采取职称评定等激励措施促进教师双向流动,充分利用其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促进教师、课程深度融合。

五是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培育多元传播主体,构建立体传播渠道,扭转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改变家长对职业教育的误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营造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

(作者系醴陵市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

微信截图_20250512140704.png


编辑:谭尔豪

二审:陈文静

三审:倪正松

热稿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