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苏岩)近日,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大学协同创新中心先进材料加工与成形研究所、航空航天用复杂结构件先进精密成形技术联合实验室与中南大学、湖南科技大学合作,在铝锂合金面内各向异性与高温变形行为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Investigation of in-plane anisotropy in tensile properties and creep aging behavior of largely pre-deformed Al–Cu–Li alloy”为题,发表在材料领域国际权威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Research and Technology》上。
铝锂合金因其优异的比强度和比刚度,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结构件中。然而,其板材在热加工和后续应力处理过程中往往表现出显著的面内各向异性,给实际应用带来一定挑战。如何揭示这种各向异性产生的微观机制,进而优化合金的加工与服役性能,是当前研究的重点与难点之一。
该研究围绕一种高预变形程度(75%轧制变形)的Al–Li合金板材,系统分析了其在不同取向(0°、45°、90°)上的拉伸性能与蠕变时效行为。研究发现,该合金在面内方向上呈现显著的力学性能差异,特别是在90°方向(垂直于轧制方向)上,其蠕变应变与蠕变速率均显著高于其他方向。通过多尺度表征手段,研究揭示了变形织构、位错结构和第二相分布等因素对性能各向异性行为的共同影响机制。
此外,该研究进一步指出,这种显著的各向异性来源于预变形引入的织构取向不均、动态回复/再结晶行为差异以及析出相分布在面内方向上的变化规律。研究成果不仅深化了对铝锂合金微观结构演化与宏观性能之间关系的理解,也为其加工工艺设计与服役性能预测提供了理论基础。
据悉,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大学为该论文第一完成单位,刘晓东博士为第一作者,其指导的该校本科智能制造1班肖佳驰同学为论文第二作者。该研究得到了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和省教育厅优秀青年项目资助。
编辑:黄权
二审:陈文静
三审:倪正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