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教育新闻网 > 要闻 > 详情

【望城区站】科技强军,使命在肩

2025-04-09 18:41:14 来源:湖南教育新闻网 作者:陈姿羽

2025年3月29日上午八时,随着窗上凝结的水汽渐渐褪去,我以小记者的身份走进了国防科技大学。这是一次深入落实思政教育,深入了解历史和科技的实践,于我而言,意义非凡。

对于国防,傅老师是这样说的:“国之所以能成为国,是因为有人用兵器来保护它,不然,非国。它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安全保障,是确保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保卫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它包括我国960万平方千米领土,473万平方千米领海,领空,制天,以及网络安全。”

我们之所以说制天权而非领天是因为太空属于我们每一个人,而不属于任何国家,但同时,它又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生死!美国总统肯尼迪曾说过谁掌握着太空,谁就控制着地球!信息传输的快慢决定着是否能夺得战争中的主导权,同时也决定着战略方案。一个惊人而又确切的实例便是美国——从1991年海湾战争的四小时通讯到现在的实时传输,科技的发展使得美国在许多战争中紧握主动权,而一些落后的国家就只能挨打,人民流离失所,国破家亡。

在傅老师生动地讲述中,我走进了国防,明白了“国防”不只是纸上二字、不只是脑中兴起!1940年,常乾坤和王弼同志在探访苏联后写下的《建设中国红色空军计划》“如果国内国外环境之准许……”“如果第一个六年计划完成了……”“如果上述两个六年计划都顺利地能够完成了……”文件中一个又一个“如果”如尖利的刀刃,极大地震荡了我的内心,我感到深深的无力,恍然国防的重要!我真正读懂了“国无防不立,民无防不安,国防之盾是人民之安”。

维护国防要靠我们每一个人!

走进国防科技大学校史馆,仿佛踏入了一部浓缩的中国国防科技发展史。从2012年辽宁号航母正式列装到2024年辽宁舰与山东舰的编队演练;从首颗微纳卫星“天拓一号”到被誉为现代高精度武器的“火眼金睛”——激光陀螺;从1978年艰难起步的银河项目到逐步超越,2019年引领全球的高性能计算机系统“天河三号”……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科技强军”的深刻内涵。不仅让我对国防科技有了更直观地认识,更让我深刻体会到“国之重器”背后的艰辛与辉煌。 一代代科研工作者将“卡脖子”清单转化为“攻坚清单”。这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令人肃然起敬。

我站在北斗卫星轨道模型前,看着遥感影像,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国防科大不仅是技术的摇篮,更是精神的熔炉。国防科技不是冰冷的仪器与代码,而是热血的使命与担当!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或许无需亲历战火,但应铭记:今日的教室与学识,就是未来的战场与防线。唯有将个人理想融入强国强军事业,才能不负时代所托。

离开前的最后一眼,我望向那面英雄墙,科大的校训深深烙印在了我的心中——“厚德博学,强军兴国”,那是梦的方向……

(长郡斑马湖中学 )

编辑:熊姗姗

二审:李薇薇

三审:李茂林

热稿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