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刘志武 王一蓉 魏华祝)为响应湖南省体育局全力备战第十五届全运会号召,湖南体育职业学院作为湖南省运动队的坚实后备保障,践行我校“根植行业、育人为本、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协同湖南省体育科学研究所及各运动管理中心,为备战全运会献策献力,积极为湖南省竞技体育服务。体育健身与健康促进学院(以下简称“体健学院”)派出刘志武、陈轲、黄威昊、梁家侨、王一蓉、魏华祝等6名老师及23级体能训练专业部分学生组成全运会体能保障团队,以科技为翼、匠心为舵,为羽毛球男一队、女一队、花样游泳队等三支全运会重点运动队构建起全周期体能保障体系。经过系统性科学训练,三支队伍在体能储备、技术发挥、伤病防控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效果。
黄威昊老师指导省羽毛球男一队进行FMS筛查
梁家侨老师指导省羽毛球女一队训练
陈轲老师与花游中心教练沟通训练计划
自2024年12月29日进入湖南省羽毛球女一队、男一队带训以来,针对队员的基础体能和专项体能测试发现体能短板问题,教师团队创新采用“阶梯式负荷调控”训练模型。通过周期性安排大重量下肢训练、离心肌肉控制训练和上肢爆发力训练,队员力量显著提升,全队深蹲最大负荷量(1RM)平均提升20%,从初测50-80kg区间跃升至70-90kg;4000米跑成绩半数队员进步超45秒。技术动作方面,经身体功能性筛查与专项矫正,深蹲膝盖内扣、卧推肩胛松散等常见问题改善率达85%,动作经济性显著提升。
面对省羽毛球队训练强度大、伤病风险高的挑战,团队建立“训练-恢复-再生”闭环体系,采用动、静态拉伸和筋膜放松等手段,使队员周训练负荷提升30%的同时,急性损伤发生率下降40%。目前全队已进入赛前体能储备关键期,队员体能储备量已达峰值。
与此同时,团队运用FMS功能筛查系统,为花样游泳队12名队员建立“身体运动功能数据库”。针对筛查发现的肩髋灵活性不足问题,设计“三维激活训练法”,配合水中核心稳定训练,取得显著成效:FMS评分平均从14.2分提升至17.8分(满分21分),优秀率由25%跃至66.7%;垂直倒立水中平衡时间延长4.2秒,双人托举动作同步率从82%提升至91%;通过运动链代偿模式矫正,肩部过劳性损伤发生率降低75%,各项动作衔接流畅度显著提升。
带训过程中,体健学院教师团队展现出非凡的敬业精神。在备战全运会的日日夜夜里,体健学院教师团队用行动诠释师者担当。王一蓉、魏华祝、刘志武三位骨干教师在管理和教学工作的重压下,始终坚守训练一线;梁家侨、黄威昊、陈轲等专任教师将课余时间全部投入体能保障,训练计划本上密密麻麻的修改痕迹,见证着他们对每个训练细节的极致追求。
随着全运会战鼓渐密,体健学院已全面启动赛前保障方案。教师团队也始终牢记“服务竞技体育、培育体育精英”的使命,这次保障任务既是对我们实践能力的检验,更是体育人精神的传承。我们将以科技为锚守护运动员的每一滴汗水,用专业作帆托举三湘体育的荣耀未来。期待湖南健儿在全运赛场演绎“羽动星河、花绽盛世”的壮美画卷,让湖南体育职业学院的使命之光照亮中国体育的奋进之路!
编辑:王轶诺
二审:陈文静
三审:倪正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