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读自己
文/郑佳怡(宁乡市职业中专学校学生)
我从未去过离家百里外的风景胜地,惟借书物欣赏一二;我未曾有过刻进心底的隐秘过往,惟三两故事曾让我辗转难眠。有心之人将独特的境遇、万千的感慨、独处的呢喃,收集、浸润,酿造成了韵味丰厚的文字。理解了作者,其实就是读懂了自我。
我看散文里的微风拂面,把树木香气在鼻尖消散;我看“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复苏灵动,我看春色满园红杏调皮跃然墙外,春意盎然,那其实是我读懂了自己内心的雀跃;我看溪水潺潺,树木青青,在“飞燕语,万蝉期”的夏日午后文思泉涌,那是我读懂了自己想要表达的渴望;我看童话中星星闪耀,黑夜的华服上光彩点点,溪水潺潺奏乐,花朵翩翩起舞,那是我读懂了自己内心的和谐温暖。我读了很多书,懂的却是藏于世间万物背后的美好。
我读宿鸟归飞,昏鸦云集,感受的是天涯游子的幽悄感伤;我念“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感受的是断肠人对家的渴望;我想着银装素裹,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观,内心掺杂的却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寂静与孤独。我读了很多书,懂的却是万物对于生命迥然不同的态度。
原来,我读书是想借四季吹来的风,消散孤寂,让我邂逅温暖的自己。
我曾在童年时碰上了高尔基《童年》中的阿寥沙。他父亲早逝,在不得不依附他人的时间里,需得忍受自私的舅舅,爱打骂的外祖父,好赌的继父,他遍尝了人世间的痛苦、丑恶,深陷在残暴和无助的困境中。我在自己的明媚与他的瑟缩里,确定了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有父母的疼爱,一些人看似简单的幸福快乐其实是他人幻想的极尽奢华。而热爱生活的外祖母、纯粹的小茨冈、有着“危险人物”标签的知识分子,会给他讲正义与光明的故事,会帮他分担肉体上的苦痛,会给他理解与包容,我又在这些不曾熄灭的人性焰火里,坚定了“再难再苦,希望永远都在”的信念。
我也曾在青春的当下遇见了金鱼酱与小忽。从稚气到成熟,从校园到婚纱,从偶像剧开始,走向悲情剧的结局。当他的生命开始倒计时,女孩用坚毅创造了永恒。她一笔一画记录下抗癌路上的真实故事,温暖而刺痛,绝望又坚强。书本里日常的点滴,烟火里的细节,在绚烂而又湿润的青春期里,教会了我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并不是只为爱情而来的。我读懂了,对生命的礼赞应高于缠绵的爱情,生命的意义应当落脚在追求奋不顾身后的厚重与全力以赴后的释然。
原来,我需要读书,是把书当作了沿途指路的灯,用来驱散迷茫,坚定地走自己选择的路。
我想在教材中攫取力量,武装我的头脑;我能在专业书籍里深化认知,勾勒我的职业版图;我愿意在人文书籍里找到我想超越的目标,矢志向前;我热衷于在文学书籍里,释放我的热情,找到我的平衡。
我明白了,我读书的甘之如饴是因为人生海海,我不可能尽数体验,但在这一路向前的奔赴里,理想之书会砥砺我的思想、睿智之书会篆刻我的头脑、自省之书会驱逐我的恶念、成长之书会滋补我的耗损。
原来,我坚持读书。是把书籍当成了登山路,当成了渡海船,让我悦纳了自己。
翻一本书,书本里满世界的明媚辉煌,灰暗苍凉都能让你身临其境,那是因为有形的你与无形的你正在现实与文字的重叠里交融。行山踏水,山川湖海它描摹赠我,社会万象是它誊抄予我,无穷无尽的世界,它用文字聚焦于我,它借力使力助我冲破思想的桎梏,尽情地在字里行间里找寻真爱,取悦自我。
以阅读为门,你遇见更多的可能,世间独你,以阅读为镜,你能塑造更好的自己。读的是书,读的也是你自己!
(指导老师/姜柳)
编辑:陈群和
二审:陈文静
三审:倪正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