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怎样的“第一中学”
湖南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 夏智伦
建设教育强国强省,基点在基础教育。建强基础教育,必须办强高中教育,发挥好优质高中示范带动作用尤为关键。湖南省内14个市州、122个县(市、区)里,被称为“第一中学”的学校有百余所。它们大多是省示范性高中,其中不少还是百年老校。如果地处县城,它们就是老百姓心中本地的“最高学府”。支持办好“第一中学”,既承载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也是地方党委、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具体体现。
我们需要怎样的“第一中学”?应该如何办好“第一中学”?这既是有分量、有挑战的历史难题,更是很重要、很迫切的时代使命。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作为全省乃至全国基础教育界都颇具影响力的一所百年名校,以穿越时空的深耕细作有力地回答了这两个问题。2024年,由我提议,省教育厅组织相关干部专家,前往学校开展了两轮调研。前不久,《湖南教育》杂志记者也深入该校作了沉浸式采访调查。
在认真阅读了调研报告后,我结合平时的学习实践,对办好“第一中学”的问题有了一些思考。
“第一中学”要办好,必须有坚定的政治定力。长沙市一中自1912年建校至今,已有110多年办学历史。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始终坚定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办学,确立了“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导航”的办学理念。这是长沙市一中办学立校的根基。有了这个根基,学校在面对唯高考论、唯分数论、唯名校升学率论等顽瘴痼疾和不良导向时,才能够确保办学方向不偏航、办学行为不被裹挟。
“第一中学”要办好,必须有强烈的责任担当。当前,基础教育领域的改革已进入深水区,从事关全局的教育评价改革,到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再到普通高中育人方式变革等,长沙市一中都敢于先行先试,并都探索出了切实有效的实施路径,为全省作出了示范。比如,该校以办学思想、大德育、人才培养、教育生态“四大体系”创新构建全面培养体系,打破“育分”与“育人”割裂的困局,为我省普通高中推进育人方式变革提供了鲜活样本。又如,该校大力发掘红色校史故事,着力打造面向全体学生、全学科融合、全过程贯穿的“行走的思政课”,让“家国情怀”成了一中学生的鲜明标识、显性基因。
“第一中学”要办好,必须有开明的育人密码。一中人有一种观点:只有教师实现了专业成长与生命丰盈,才能真正培育出全面发展的学生。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在此背景下,长沙市一中却能做到学生心理健康筛查异常率显著低于同类学校,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发生率数十年持续保持低位。原因何在?其一,他们坚持遵循“教师发展优先”的办学逻辑,从30多年前开始,便不再将考试成绩作为单一指标来评价教师,前瞻性提出“给予教师犯错的机会”并固化为制度。其二,学校秉持“生命至上”的教育理念,将师生身心都要健康明确为目标,崇尚体育、开设心理课、排演音乐剧……这些科学有益的办学实践,学校已然坚持了十多年乃至数十年,是一代又一代长沙市一中人赓续保有的对生命的敬重敬畏,对“教育一定要关注人的全面和长远发展”的笃信笃行。
新时代,如何在每一所普通高中都建立起全面培养体系,更好地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长沙市一中为我们提供了有益借鉴与智慧样板。我们期待,湖湘大地上的每一所“第一中学”,都以自己的担当作为,引领和带动全省700余所普通高中加快育人方式变革,为教育强国、教育强省建设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编辑:王诗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