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教育新闻网 > 先声 > 先声杂谈 > 详情

【教育故事】十一年,我在乡村的教育时光

2025-03-28 16:24:59 来源:湖南教育新闻网 作者:曾英

2013年,那个酷热难耐的暑假,我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憧憬,通过特岗教师招聘,踏入了湖南省怀化市最西边的一个小镇上的中心校,就此开启了我长达十一年的农村教育旅程。接到上班通知的那一刻,阳光格外耀眼,满心的期待与憧憬,让我迫不及待地盼望着开学。

当我提着行李迈进校门的瞬间,眼前的景象让我有些诧异。校园中央,两架破旧的篮球架孤独地立着,操场的缺失使得地面满是石子,每走一步,脚下都会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学校的简陋。校门两侧,两栋教学楼静静伫立,岁月的痕迹在它们身上清晰可见,斑驳的墙面、掉漆的门窗,无一不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就连师生宿舍也未能幸免,陈旧之感扑面而来。国道上,一旦有大卡车爆胎,那震动仿佛能直接传进教室,让人心头一惊。师生的宿舍条件也十分简陋,卫生间也是公共的,这与我想象中的工作环境有着不小的差距。

然而,艰苦的环境并未让我却步。同事们大多是热情好客的侗族人,他们的关怀如同冬日暖阳,迅速驱散了我初来乍到的陌生与不安。记得刚到学校时,一位年长的侗族老师主动帮我搬行李,还细心地为我介绍学校的情况,教我如何适应这里的生活。在他们的帮助下,我很快融入了当地的生活。

在这里,大半的孩子都是留守儿童。那时还没有校车,他们每天天不亮就得起床,摸黑赶路,只为了能按时到校上课。寒冷的夜晚,有的寄宿生会被冻得难以入眠,哭着想念外出务工的爸妈。看到这些,心里满是心疼,我会拿出自己的棉袜送给他们,还找来矿泉水瓶自制暖水瓶,塞到他们的床尾用来暖脚。每当这时,孩子们总会羞涩地向我道谢,那纯真的模样让我倍感温暖。

1.jpg

白天的校园,满是学生们嬉笑打闹的身影,热闹非凡。而当晚自习结束,喧嚣渐渐散去,整个校园便沉浸在一片静谧之中。我的家在市区,距离学校有一百多里路,平日里都住校。在那些宁静的夜晚,我从不曾让自己闲下来,而是寻找能充实生活的事情。在农村任教的这十一年间,每个夜晚,我都沉浸在书法与艺术的世界里,练习《曹全碑》,钻研剪纸技艺,临摹国画作品。这些爱好不仅丰富了我的生活,更让我在不断学习与实践中,自身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我还会把自己的书法和剪纸作品分享给学生们,贴在学校的文化墙上,看着他们眼中的好奇与羡慕,我感到无比满足。

2.jpg

去年夏天,我离开了那所我奋斗了整整十一年的学校——新晃侗族自治县鱼市镇中心小学。离别之际,万般不舍涌上心头,往昔的点点滴滴如潮水般在脑海中翻涌。这几年,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校的环境有了质的飞跃。曾经破旧的教学楼焕然一新,取而代之的是崭新漂亮的建筑,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还有体育明星捐赠的足球场,绿茵茵的草地犹如一块柔软的绒毯,让孩子们在上面尽情奔跑嬉戏。原先,学校里是一支粉笔、一张讲台,老师就那样开启一节课的知识传递,一方小小的黑板,承载着有限的内容。随着信息技术2.0的大力推进,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学校迎来了新变化,一体机走进了教室。这不仅是硬件的升级,老师也跟着蜕变。不再局限于一支粉笔的单调板书,轻点屏幕,便能展示大千世界,从静态的文字到动态的视频,教学素材丰富多元,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师生互动也更加频繁,知识的传递跨越了旧有的边界。近几年学校的教学成绩也是一年上一个台阶。看着学校从之前的破旧到如今的繁华,就像见证自己的孩子从蹒跚学步到茁壮成长,心中满是欢喜。

这里承载着我的青春岁月,留存着我拼搏努力的痕迹,更有一群如同家人般的同事和学生。在我心中,它永远是最特别、最好的学校,是我教育梦想启航的港湾,那些美好的回忆,将永远珍藏在我心底。还有师傅当年的那句教诲——我们要教良心书,将伴随我的整个教育生涯。

(作者:中方县中兴学校 曾英)

编辑:王诗蕾

二审:李薇薇

三审:李茂林

热稿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