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钢一中教育集团校长 王军
春回大地,万物竞发。在这生机勃发的时节,我们以山河为卷、以理想为墨,在此举行2025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共同开启2025年的崭新征程。今天,我们“以青春之名点燃星辰大海,用奋斗之姿赓续时代华章”,在此与大家探讨新时代青年应当如何以担当之志回应时代召唤。
首先,青年当以创新为刃,劈开未知的迷雾。
百年前,梁启超曾言:“惟进取也故日新。”今天的中国青年,正在用智慧与勇气重新定义“创新”的边界。去年,一支名为深度求索的年轻创业团队震撼科技界。他们平均年龄仅26岁,他们没有一个有海外留学历史,却以“让AI技术像呼吸一样融入生活”为使命,在人工智能领域实现突破。面对技术瓶颈时,他们连续三个月驻扎实验室,用数百次失败换来了多模态大模型的革新;当外界质疑“年轻人难担大任”时,他们用全球首个人机协作教育系统的落地,让世界看见中国青年的硬核实力。而在今年1月,DeepSeek再次以它的实力让全球震撼,让美国人震惊,让中国人振奋,成为首个同期在中国和美区苹果应用下载市场占据下载量第一位的中国应用。DeepSeek创业团队怀揣着对科技的热爱和对创新的追求,在人工智能领域不断探索、不断突破,凭借着扎实的技术和不懈的努力,为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争得了一席之地。正如团队创始人梁文峰所说:“创新不是天才的专利,而是平凡者以非凡毅力书写的答案。” 同学们,DeepSeek团队的故事绝非个例,它是时代浪潮下中国青年创新力量的生动注脚。创新,从来不是高悬云端的缥缈概念,更不是专属于天才的特权,它就隐匿在我们每一次对常规的大胆质疑、每一回对未知的勇敢探索之中。在日常学习里,当你打破常规思维,找到那道数学难题的独特解法时,创新的火花已然点亮;在社团活动中,你奇思妙想提出新的活动策划,创新的种子便已种下。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微创新”,实则是我们迈向更大突破的坚实阶梯。它们汇聚起来,终将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照亮时代前行道路的磅礴力量。
其次,青年当以责任为锚,扎根家国的土壤。
DeepSeek团队在获得首轮融资时,曾面临重要抉择:是专注商业变现,还是投入资源开发普惠教育产品?他们毅然选择后者,将技术用于偏远地区教育公平项目。同学们,这让我想起作家路遥的话:“只有扎根土地,才能触摸星辰。”在时代的土壤中,无数年轻人以“家国所需即吾志”的信念深深扎根,用智慧与汗水点燃星辰大海:中科院26岁博士王秀杰扎根西北荒漠三年,提升光伏发电效率至国际领先水平;华为“天才少年”稚晖君放弃海外高薪,带领团队研发全球首个全场景AI机器人;而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更以“让机器人替人类奔赴险境”的信念,带领平均年龄24岁的团队,在四足机器人领域打破西方十年技术封锁,让机器人跨越火焰与废墟,成为消防员、地震救援队的“钢铁战友”。当海外巨头高价求购技术时,王兴兴坚定回应:“中国青年的智慧,要用来守护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如今,这些印着五星红旗的机械生命,已穿梭在30国灾害现场,用科技的温度诠释何谓“虽千万险,吾往矣”……而你们作为高中生虽然现在还不能直接参与到这些伟大的事业中,但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自己的担当意识和责任感。当我们遇到困难和挑战时,不要畏惧,要把挑战当作成长的机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锤炼自己的意志品质,积累宝贵的经验,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同学们,真正的担当,是将个人理想嵌入国家发展的坐标系。当我们把诗篇写在祖国大地,将创业热情注入伟大复兴,用新技术让古老文明焕发生机,就是在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少年中国说》。
最后,青年当以韧性为翼,跨越山海的重峦。
同学们,翻开人类文明的史册,所有伟大的突破背后都刻着同一个关键词——韧性。古人以“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喻示坚持的力量,而今天的青年,正在科技攻坚、产业变革的“山海”之间,以百折不挠的韧性开辟新路。华为“鸿蒙”团队平均年龄28岁,在美国技术封锁的至暗时刻,他们用2000天夜以继日的攻坚,让中国操作系统撕开“缺芯少魂”的困局;嫦娥六号青年工程师为攻克月球背面采样难题,在地面模拟舱重复试验137次,最终让五星红旗在38万公里外的月背闪耀……但韧性从不是莽撞的固执,而是智慧与信念的共振。就像“哪吒”系列动画电影的导演饺子,他怀揣着对国漫崛起的强烈信念,面对技术瓶颈、资金短缺、外界质疑等重重困难,未曾有过一丝退缩。为了打磨每一帧画面,他和团队反复修改,无数次推翻重来,从角色建模到剧情编排,从画面色彩到特效制作,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在漫长的创作周期里,熬过一个又一个通宵,用无数个日夜的坚持,终于让《哪吒2》在今年春节以惊艳的姿态呈现在观众眼前,登顶中国影史票房冠军,成为中国电影新的里程碑。 同学们,当面对学业压力时,请一定记住——山海未必拦路,拦路的往往是对困难的畏惧。愿你们以韧性为翼,在试错中迭代,在跌倒后重启,因为青春最壮美的风景,永远在翻越下一座山脊的路上!
同学们,站在2025年的春天眺望,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的浪潮正重塑人类文明。这既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需要担当的时代。而你们将用知识、品格与情怀,接过时代的接力棒。让我们铭记:每一份对未知的探索,都是对“卡脖子”难题的宣战;每一次对弱小的扶助,都是在筑牢文明的基石;每一滴坚持的汗水,终将汇成推动民族复兴的洪流。
愿各位永葆探索的热忱,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
编辑:曹鑫宇
二审:李薇薇
三审:李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