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王诗蕾)在“五育融合”与“未来教育”的育人理念引领下,长沙市实验小学新学期积极落实课间15分钟举措,面向师生、家长展开多轮调研与座谈,邀请学校的“小小议事员",围绕"我们想要的课间十五分钟"主题开展了3轮头脑风暴。儿童议事会提出的"增设传统游戏闯关赛道""建立表演区、游戏区"等12项建议被纳入方案设计。
学校创新打造课间15分钟活动体系,打破传统课间活动的碎片化模式,构建起“运动强体、益智启思、艺术润心、游戏促能、阅读培根、放松养性”的立体化育人场景,全面回应新时代对学生核心素养与终身发展能力的培养需求。
体育运动:激活健康基因
学校利用AI技术,组织开展智慧体育活动,如跳绳、趣味体能等,实时记录学生运动数据,科学激活学生的健康基因。此外,学校还设立了飞盘、乒乓球、羽毛球、篮球、攀岩等多样化运动项目,满足学生的个性化运动需求。
艺术表达:唤醒生命灵性
学校通过“荷趣小舞台”与“欢乐涂鸦墙”构建校园美育开放生态。“荷趣小舞台”打破选拔门槛,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才艺的机会;“欢乐涂鸦墙”则提供自由创作空间,去功利化地浸润艺术教育,助力美育升华为生命教育的载体。
益智创造:孵化思维潜能
学校将益智类活动视为“思维的游乐场”,设置了魔方挑战、棋类、酷炫纸飞机、植物观察等活动。这些活动以低结构、高自主的形式,助力学生思维跃迁,践行“做中学”的教育理念。
游戏社交:培育情感能力
传统游戏如跳房子、萝卜蹲、石头剪刀布等在学校重获教育价值。这些非结构化游戏不仅促进学生能力发展,还助力学生的社会化成长,培养其情感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
阅读放松:滋养身心平衡
学校打破图书馆的封闭空间,打造“阅读花园”,将阅读融入自然环境中,通过更新书目和开放座位滋养学生的心灵。同时,“晒太阳地图”与“眺望角”结合知识理念关照学生身心,体现了学校“全人教育”的追求。
“长沙市实验小学的课间15分钟,不仅是休息间隙,更是一个充满教育张力的微课程系统。”学校负责人表示,每个孩子在奔跑、思考、创作与放松中,自然生长出适应未来的关键能力。这一创新实践既是“双减”背景下学校教育生态重构的先锋探索,更是对“儿童立场”与“生命成长”教育本质的深刻回归。
长沙市实验小学的课间15分钟活动体系,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成长空间,也为新时代教育创新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范例。
编辑:王诗蕾
二审:李薇薇
三审:李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