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教育新闻网 > 职业教育 > 师生风采 > 详情

楚怡读写基地作品展 | 桥

2025-01-02 18:33:46 来源:湖南教育新闻网 作者:周沛

正文第一张.png

文/周沛(长沙财经学校高二年级2321班学生)

我,一座普通的桥,傲然屹立于苍茫壮阔的黄土高原之上,年复一年静静守护着母亲河。每当河水轻轻掠过我的胸膛,一股自豪感便油然而生,仿佛是大自然赋予我的无上荣耀。

回望历史长河,我的家族源远流长。隋朝闻名遐迩的赵州桥以石为骨,屹立千年而不倒,无疑是中国古代桥梁建筑的璀璨明珠。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我们的民族历经风雨洗礼,桥梁建设领域也不可避免地遭遇低谷。

茅以升先生,杰出桥梁工程师,以非凡的才华修建了钱塘江大桥——我国第一座完全自主设计并建造的现代化大铁桥。然而,大桥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我的伙伴在建成之初便不幸遭遇了日军的战火。1937年12月23日晚,大桥不得被引爆,成为抗战时期的牺牲品,成为民族之殇。

新中国成立后,人们奋起直追。长江,自古以来的天堑。从宋代起,历朝历代都想在这里修桥,但没有一个成功。1927年,美国桥梁专家华特尔曾实地勘察,留下一句话:在南京造桥,不可能。然而就是在这个“不可能”的地方,新中国第一代桥梁工人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建起了一座争气的大桥。截至今年,长江江苏段主航道已建成16座长江大桥,可提及江上的桥梁,人们不约而同地想到同一座——南京长江大桥。它的建成开创了中国自力更生建设大型桥梁的新纪元!

如今,新时期已至,经济蓬勃发展,国力日益强盛,桥梁建设事业更是突飞猛进。2018年投入使用的港珠澳大桥是目前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被誉为桥梁界的“珠穆朗玛峰”。在大桥的建设过程中,科学家、工程师们创造了多项新专利、多个世界之最,多领域填补了行业标准的空白,形成了走向世界的“中国标准”。

曾有人这样描绘我:上可承载车马行人,下能疏通流水航船。在词典里,我常被喻为沟通心灵的使者或连接两端的媒介,然而,我深知自己的意义远不止于此。从春花到夏蝉,从秋叶至冬雪,我见证了中华大地的沧桑巨变,见证了国家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

我是一座桥,更是历史的见证者,我的意义,早远远超出了简单的通行功能……

(指导老师/邓王涛)

正文最后一张.png

编辑:陈群和

二审:陈文静

三审:倪正松

热稿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