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教育新闻网 > 基础教育 > 市县联播 > 详情

衡阳县:戏曲文化进校园 梨园艺术放异彩

2025-01-16 09:41:22 来源:湖南教育新闻网 作者:唐力 欧阳向前

湖南教育新闻网报道 通讯员  唐力 欧阳向前

近年来,衡阳县各级各类学校持续开展戏曲文化进校园活动,逐步实现了县里有示范,乡镇有特色,剧目有亮点的工作目标,取得了从“进校园”到“在校园”的阶段性成效。

党政引领强举措

实验.jpg

衡阳县“送戏曲进校园”实验学校活动现场。

衡阳县党委政府、县文旅广体局等部门,深入开展“送戏曲进校园”活动。在实验学校,衡阳县花鼓戏剧团的艺术家们为师生带来了精彩的戏曲艺术盛宴。其中《一根扁担长又长》,讲述了“中国好人”衡阳县曲兰镇前进村的邹玉祥老人守亭挑水的义举;花鼓戏《还有后来人》,演绎了夏明翰烈士视死如归的英雄形象。既让学生更加了解传统美德和革命精神,又让曲艺之花在校园绽放。

衡阳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炳辉表示,中华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要从娃娃抓起,用雅俗共赏的戏曲课堂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凝聚校内与校外、教学与宣传的合力,形成全域关心支持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良好氛围。

社会支持强阵营

皮影.JPG

“非遗小小讲解员”在讲解“衡阳皮影戏”。

一直以来,衡阳县非遗中心不断推进非遗进校园,在衡阳县2024年小学教育教学开放日活动中,“衡阳皮影戏”、“衡阳渔鼓”、“衡州花鼓戏”等本土戏曲展台前,“非遗小小讲解员”详细地向观众介绍衡阳优秀传统文化。这一创举,有效地拓展了学校戏曲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厚植了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在界牌镇、溪江乡等乡镇学校,经常可以欣赏到“小戏迷”在操场上有板有眼地为同学们表演。各乡镇本土戏曲演员定期到校园进行戏曲表演和讲座,既培训了更多教师走向专业化,又带动了更多学生热爱戏曲。“我从一个‘门外汉’到‘专业户’,既是自己不断研修的结果,更是本地戏曲演员给了我的成长机会和奋进信心。”在2024 年衡阳县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竞赛中,荣获小学组戏曲课堂一等奖的界牌镇银瓷完小钱艺芳老师感言。

示范辐射传帮带

彭玲.jpg

西渡镇中心小学彭玲老师授课现场。

“我们坚持育人宗旨、遵循教育规律,将戏曲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地在审美愉悦的艺术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同时发挥西渡镇中心小学等示范校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开展集中培训和送教活动,已累计培训教师70余名,培育出1100余名小演员。”县教育局体卫艺股负责人介绍。

示范课上,彭玲老师通过视图欣赏、基本功教学、互动表演等形式,向学生讲解京剧的起源、角色行当、四大基本功等,使学生深刻感受到京剧的韵味与魅力。许琴老师的《京调》侧重于唱、念、做、打基本功和手、眼、身、步的代入感,让戏曲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百花齐放梨园春

集兵.JPG

集兵镇“六一”文艺汇演曲目《女驸马》表演现场。

衡阳县注重从幼儿园开始推进戏曲进游戏、进课堂,并充分利用文艺汇演、家长会等形式,大力宣传戏曲艺术。集兵中学286班学生麻溪惠在“六一”文艺汇演中扮演“女驸马”一唱成名,字正腔圆的唱功、板正流畅的动作,赢得了现场和直播间观众的赞誉。“‘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从上幼儿园开始就学习戏曲,今后我会继续陪爷爷奶奶一起听戏、唱戏。”麻溪惠说。

金兰镇中心小学戏曲社团,通过课后服务活动、社团培训、示范观摩等多种形式,将经典名段欣赏和戏剧曲艺学习结合起来教学,至今已有45人能熟练参演京剧《包公铡美案》、豫剧《花木兰》、花鼓戏《刘海砍樵》等6个选段。

校品特色硕果丰

合顺.png

合顺幼儿园在衡阳县首届“少儿春晚”上获奖。

在2024年衡阳县首届“少儿春晚”中,合顺幼儿园的小朋友们一曲《小花旦》,轻歌曼舞,萌翻全场,荣获优秀组织单位奖。衡阳县英南学校张雅雪,岣嵝乡神皇完小阳茂芳等6位教师,在衡阳市第四届小学戏曲课堂教学竞赛中载誉而归。

2024年衡阳县中小学生艺术节暨第二届体艺教学成果展示会上,金兰镇中心小学的《最美中国戏》,县职业中专融合戏曲、武术、朗诵为一体的《满江红》等多个戏曲节目,呈现出一批质量精美、表演上乘的文艺作品,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金兰.jpg

金兰镇中心小学在艺术节上表演花鼓戏选段《刘海砍樵》。

下一步,衡阳县将积极探索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持续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新时代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新的智慧和力量。

编辑:余杏

二审:李薇薇

三审:李茂林

热稿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