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兴方竹:山谷中的神秘相遇与启示
文/许铄(永兴县职业中专学校园林专业2204班学生)
在时光长河里,万物如繁星闪烁,或璀璨或黯淡,或转瞬即逝或永恒常驻。而我与永兴方竹的相遇,恰似一颗璀璨之星,在我生命的苍穹中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记,开启了一段奇妙非凡的旅程。
那是去年秋日,阳光如金缕,洒在我们前往永兴县湘阴渡镇龙角山的路上。车至龙角山上公路的尽头,眼前之景仿若画卷的残篇,秃树野草肆意生长,断壁矮棚在风中沉默,衰败之气弥漫。然而,那座玉泉古寺宛如沧海遗珠,寺前的千年银杏树,金黄的叶片似蝴蝶翩翩起舞,年复一年吸引着无数游客的目光,成为这荒芜中的一抹亮色。
再向前几步,是一片正在兴建寺院基础的平地,像是大地上的拼图碎片,等待完整。平地之后,竹山宛如一位风姿绰约的佳人,在微风中轻摇身姿。一条三四米宽的路如丝带般从平地延伸至竹山,我们怀揣着期待与好奇,沿着这条路前行,仿佛是踏上通往神秘宝藏的征途。永兴方竹映入眼帘的那一刻,我心中的好奇之花瞬间绽放。
占住龙角山的是大面积高大的毛竹在享受着暖阳的轻抚,而永兴方竹却独自挺立在两山夹一沟的狭长凹地中,那地方宛如冰窟,寒冷而孤寂。这里鲜有人至,它们像是被大自然藏于深山的神秘礼物,等待有缘人揭开面纱。
我走近它们,像是赴一场约会。仔细端详,那四方形的竹竿犹如大自然亲手雕刻的艺术品,每一条棱边都诉说着神秘的故事,似乎在向我展示着大自然那不为常人所知的法则。翠绿的竹叶在微风中轻舞,像是在演奏一首无声的生命之歌,展现出蓬勃的生机,那是对生命的礼赞。
我们像是探索未知世界的冒险家,拿出手机,首次测定了永兴方竹的经纬度分布范围,又拿出温度、湿度、肥力三合一的测定仪,小心翼翼地插入土壤,那一刻仿佛能听见大地的心跳。我们测定出其生长的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光照强度。这些数据,就像是打开永兴方竹神秘之门的钥匙。
我们数着方竹的数量,它们总共约 150 株,像是 150 来个绿色的精灵。用卷尺量得面积约 60 平方米,这小小的一方天地,却是它们的世界。我甚至大胆地咬了一口鲜嫩的方竹,那微苦的味道在舌尖散开,像是大自然给我的一个独特的药用提示。这次初见方竹意义非凡,填补了永兴方竹研究的空白,如同在黑暗中点亮了一盏明灯,让我们更加坚定了让它走出深山的决心。
永兴方竹,它不只是一种植物,更像是一位智者。它“外方内圆”的形态,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代表着一种精神境界与人生态度。宋代张咏的《方竹》中盛赞其品格节操:“笋从初箨已方坚,峻节凌霜更可怜。为报世间邪佞者,如何不似竹枝贤。”与它的相遇,就像是灵魂接受了一场传统文化的洗礼,让我们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到为人端方的真谛,如同一股清泉,涤荡着我们的心灵。
传说永兴方竹的形成与资兴来的寿佛有关,他云游四海至此龙角山,吃完饭后把筷子倒插在地上,于是便长出了这奇特罕见的方形竹子,人们称它为“寿佛筷竹”。而且它神奇得如同被施了魔法,一旦移植到别处,便无法成活。这传说为永兴方竹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也让我深刻领悟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在这神秘的大自然面前,我们唯有不断创新,运用新的技术和方法,才能突破永兴方竹传统生长的局限,为永兴方竹的栽培和产业化发展开辟新的道路,让这神奇的植物在更广阔的天地展现风采。
这次与永兴方竹的初遇,是大自然的馈赠。它让我领略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那是一种超越人类想象的力量。同时,也让我看到植物对于人类生活的价值,它们不仅是环境的美化者,更是我们发掘和利用自然资源的关键,为人类生活创造出无限可能。永兴方竹,它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恩物,是文化传承的使者,也是我们梦想的寄托。
我深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的科研之路就像追逐繁星的旅程,虽充满挑战,但必将结出丰硕的成果。永兴方竹将不再是山谷中的孤独精灵,它会在更多地方生根发芽,绽放出独特的光彩,为人们带来实惠和健康。而我,将在这条充满希望的道路上,如夸父逐日般坚定前行,不断探索,在与永兴方竹的故事中持续成长,书写属于我们的精彩篇章。
(指导老师/曹秀博)
编辑:王溶
二审:陈文静
三审:倪正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