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石鼓区金源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 王振华
度过一个充实、愉快的暑假,我们再次相聚在熟悉的校园,共同开启新学年的征程。首先,我代表学校,向全体教职工致以新学期的诚挚问候!欢迎大家回到我们这个奋斗的大家庭!
每次开学,都意味着新的希望、新的挑战。今天,我想和大家聊的,不仅仅是新学期的常规工作,更想结合我们正在亲身经历的教育大变局,谈谈我们的责任、机遇与未来。
一、清醒认识:我们身处怎样的时代?
各位老师,大家或多或少都感受到了身边的变化。我们的教育生态正在经历一场深刻而广泛的变革。
生源之变: 人口结构的波动,直接影响到学龄人口的数量。不再为“大班额”困扰,但很快要思考如何应对“小班化”甚至“精致化”教学的新要求。这意味着传统“规模化”的教育模式必须调整。
编制之紧: “教师缩编”“教师分流”不再是遥远新闻,而是许多地区正在发生的现实。这传递出一个强烈信号:教育的“铁饭碗”思维正在被打破,逐渐将让位于“能者上、庸者让”的机制。国家对教师队伍的要求不再是“数量”,而是“质量”和“效益”。
竞争之烈: “考编百里挑一”“一岗难求”的现象,大家都有耳闻。这背后,是全社会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极致渴求,同时也对我们每一位在岗教师提出了无声的拷问:我们自身,是否配得上这份“稀缺”?我们是否具备了不可替代的竞争力?
这些变化,不是寒冬,而是教育的“供给侧改革”。它倒逼着我们必须要从“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变,核心就是提升教育质量,而提升质量的关键,在于我们——每一位老师。
二、深刻反思:时代需要我们成为怎样的教师?
挑战总是与机遇并存。压力之下,唯有“能者”才能不仅“留任”,更能“出彩”。这个“能”,体现在哪里?
1. “能”在坚守初心,立德树人。 越是变化,越要稳住根基。我们的根基就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我们要做学生思想的引领者,用高尚的师德感染学生,用正确的价值观塑造学生,这是教师最根本、最重要的“能力”。
2. “能”在深耕教学,技艺精湛。 “双减”背景下,课堂主阵地作用更加凸显。我们要努力成为“研究型”“专家型”教师,不仅要教知识,更要启智慧、育能力。要主动拥抱新技术、新方法,让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
3. “能”在关爱学生,因材施教。 学生越来越少,意味着我们对每个孩子的关注必须越来越多。要用心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尊重个性,开发潜能,提供最适合他们的教育,这才是未来教育的核心价值。
4. “能”在终身学习,自我革新。 过去“一本教案用十年”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我们必须保持开放心态,持续学习新知识、新理念、新技能,不断刷新自我、提升自我,才能跟上时代步伐,满足学生和家长对优质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
三、同心奋进:我们如何携手向未来?
同仁们,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唯有顺应者才能乘势而上。新学期,我希望我们全体教师能达成共识,携手做到四个“珍惜”:
一是珍惜岗位,心怀敬畏。 要看到我们身后是无数渴望加入这个行列而不得的优秀人才。我们的岗位来之不易,它既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荣光。
二是珍惜学生,全心投入。 每一个来到我们身边的孩子,都是一个家庭的百分之百。我们要用百分之百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去浇灌这些成长的幼苗。
三是珍惜团队,协同共进。 未来的教育更强调协同与合作。教研组、备课组、班级教师团队要更紧密地团结起来,资源共享,智慧碰撞,形成育人合力。
四是珍惜时光,提升价值。 把每一次备课、每一次上课、每一次与学生谈心都视为提升自我价值的机会。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成就更优秀的自己。
老师们,教育是一场温暖的修行,也是一场智慧的探险。当前的变化,不是要让我们焦虑,而是要催我们奋进。它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教育的真谛在于“人”,在于我们每一位教师自身的光芒。新的学期,既是学生们的新起点,也是我们职业生涯的新篇章。让我们收起假期的闲适,整装待发,以最饱满的热情、最专业的素养、最奋进的姿态,迎接每一个挑战,关爱每一个孩子,上好每一堂课,共同书写属于我们、也属于这个伟大时代的教育新辉煌!
最后,祝愿全体同仁新学期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家庭幸福!祝愿我们的学校在新学年里蒸蒸日上,桃李芬芳!
编辑:曹鑫宇
二审:李薇薇
三审:李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