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教育新闻网 > 要闻 > 详情

【衡阳县站】西渡镇中心小学:从“好奇”到“共鸣”,看学校如何让阅兵式成为生动教材

2025-09-04 17:01:41 来源:湖南教育新闻网 作者:黄梓一

湖南教育报刊集团衡阳县小记者站(小记者 黄梓一)9月3日,北京天安门广场前,礼炮声震彻云霄。同一时刻,衡阳县西渡镇中心小学49间教室里的两千余名师生,正通过直播画面与全国人民共同见证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盛典。

教室观礼.jpg

上午9时,阅兵正式开始。当抗战老兵们出现在屏幕上时,一个个白发苍苍的身影让同学们睁大了双眼。“为什么老兵爷爷要坐轮椅呀?”一年级的小朋友指着屏幕好奇地问。老师解释道:“这些爷爷都是抗战英雄,可能年轻时打仗受了伤,如今他们行动非常不便了。”“那我以后要当医生,把爷爷们的腿全都治好!”小朋友稚嫩的话变成了可触可感的温暖存在。

教室观礼2.jpg

观看过程中,许多细微的瞬间胜过千言万语。有的同学模仿受阅官兵的敬礼动作,虽然姿势不标准却格外认真;有的学生在国歌响起时,不自觉地挺直了小小的身板;还有的同学轻声为受阅方阵的整齐步伐数拍子。这些无声的举动,都是爱国主义教育最真实的回响。

课后,小记者还在校园里看到很多感人的画面。有三五成群的同学们在兴奋地讨论着刚才的阅兵画面;一位五年级的学生拉着同桌比划着正步动作,嘴里还哼着《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老师,明天我们还能看阅兵吗?”一个三年级的女生拉着老师的衣角问道。这个问题,或许就是对这堂特殊爱国课最好的评价。

校长接受采访.jpg

“爱国主义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学校校长唐永福在接受小记者采访时说,“今天,孩子们用最纯真的方式,完成了一次跨越80年的历史对话,也在他们心中点亮了爱国主义的明灯。”

(作者 衡阳县西渡镇中心小学小记者 黄梓一指导教师 易叶)

编辑:李薇薇

三审:李茂林

热稿排行

xt/javascript" src="//moment.rednet.cn/common/js/wxshare.j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