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教育新闻网 > 职业教育 > 师生风采 > 详情

“数控刀锋”上刻写“师者担当”——湖南网络工程职业学院教师谭赞武的教育故事

2025-09-02 16:11:43 来源:《湖南教育·职业教育》 作者:王轶诺 田泉 谭茸

湖南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王轶诺 通讯员 田泉 谭茸)湖南网络工程职业学院(湖南开放大学)数控实训室里,机床轰鸣不息。一墙之隔,是学校教师谭赞武的工位。让人讶异的是,这些年来,即便没有课程安排乃至假期时,他仍习惯在此“坐班”。

“我始终认为,教师应该站在离学生最近的地方。”谭赞武这样解释他的坚守,“我在这,学生有疑问,推门就能得到解答。”

从教三十余年,他早已将这份坚守融入点滴日常。从湖南省职业院校数控技术教学的第一批“拓荒人”,到行业标准制定的“引领者”,行走在“数控刀锋”上,谭赞武不仅仅练就一身本领,为众多青年教师树立起专业标杆,更以一片赤诚之心,为上千名技能学子铺就通往职业理想的道路。

锻造一把“技能利刃”

时间回到1998年,这是谭赞武站上讲台的第四个年头。凭借在湘潭大学模具专业求学时打下的扎实基础,和对新兴技术浪潮的敏锐嗅觉,他毅然闯入数控技术教学这一当时“没人会、没人教”的“无人区”,成为湖南省职业院校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为了尽早摸清楚这一陌生领域,谭赞武主动走进各大企业的培训班,与企业职工一起学习、跟岗操作,并暗暗给自己立下“必须比企业职工学得更透”的学习目标。当时,数控领域主流的Pro/E三维造型软件、Mastercam软件均由国外公司开发,市面上基本没有中文产品说明书。谭赞武南下广东等代工企业聚集地区,寻找相关书籍、技术手册,像淘金似的把各类资料搜集起来。他一面将学习成果、实操经验融入教学,一面策划编写出当时国内最早的一批三维软件教材,该教材后来被列为国家级规划教材。就这样,谭赞武从二维CAD起步,到逐步攻克三维建模、自动编程与机床调试,硬是蹚出了一条技能进阶路。用学校智能制造学院院长许孔联的话来说:“那几年,他除了上课,几乎天天都泡在实训室里。”

当时,面对学生基础相对薄弱、空间想象力差的问题,他从“机械制图”这门课程大胆破局,将企业真实生产案例引入课堂,融入二维CAD绘图与三维建模软件内容,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克服短板,这种教学方式让课堂活跃度大幅提升。

image.png

谭赞武指导学生开展实训

2002年,湖南省人社厅组织新兴技术培训,谭赞武应邀成为三维CAD应用的主讲教师。培训现场,台下坐满了来自全省各职业院校的教师。看完他的技术操作,众人直竖大拇指:“这老师,手上有真功夫!”

凭借过硬的技术实力,他成为湖南省数控领域最早的一批职业鉴定专家,更通过参与行业标准制定、企业技术攻关等项目,将教学触角深深扎进行业土壤。2010年,浏阳一家小型烟花企业面临产线自动化升级改造的难题,谭赞武得知后,带领团队主动上门。针对企业产品手工装填效率低、安全隐患大的问题,团队为企业设计出了一整套全自动环保型组合烟花底座生产线。惊喜的是,产线投入使用后,企业年产值突破百万元。

这些年来,对这类中小型企业的技术改造求助,谭赞武不但来者不拒,还坚持分文不取:“能够用所学技术为企业解决问题,本身就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竖起一根“专业标杆”

“在个人事务和学校工作之间做选择,他永远优先学校工作。”这是包括学校智能制造学院党总支书记蒋慧平在内的众多教师对谭赞武的一致评价。

作为学校数控专业教研室负责人,谭赞武不仅承担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实训条件建设、课程体系重构的大量工作,还负责学校开放教育的部分课程。与此同时,他还在思考,如何突破校企合作瓶颈,为专业发展赢得新机遇。

2020年,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因开展1+X“数控车铣加工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制定工作寻求合作学校,谭赞武及团队成员主动出击,无偿为企业开展标准起草工作,并火速交出了一套完整的方案。这种“埋头做事,不讲条件”的务实作风,让企业看到了学校在数控车铣方面的教学实力和项目攻坚能力,为学校顺利赢得了后续省级数控车铣加工证书考核管理权限。也是在这一年,学校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获评湖南省高职高专院校优秀等级,专业技能考核标准与题库双双斩获省级优秀认定。

夯实专业基础的同时,谭赞武将更多精力投向专业青年教师培养。1+X平台开放现场、教材编写会议、课程资源讨论会上……人们总能看到他为青年教师答疑解惑的身影。

让青年教师赖颂记忆犹新的是,入职初期因不熟悉职教特点和学生学情,她在课堂上屡屡“碰壁”。谭赞武主动邀请她到自己的课堂跟岗听课,要求她全程参与并完成学习任务。从课堂节奏把控到分层教学实施,赖颂在沉浸式跟岗中系统掌握教学要领,迅速站稳讲台。

“对年轻人来说,想要取得成绩,关键是脚踏实地去做。”鼓励青年教师深耕讲台的同时,谭赞武同样不遗余力地支持他们站上更大舞台。学校青年教师孙中柏在备战湖南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增材制造赛项期间,作为指导教练的谭赞武不但全程陪伴,还从技术方案、软件应用熟练度以及训练方法等方面给予了细致的指导。最终,孙中柏摘得该赛项银牌,获评“湖南省技术能手”。

在谭赞武这根“标杆”的辐射引领下,专业发展驶入快车道——数控技术专业群在2022年入选省级“双高计划”,其领衔的“楚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打造了2门省级一流核心课程与1门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在线课程,三年间承接企业横向课题10项,编著教材3本,成为全省职教领域一支不容忽视的“生力军”。

铸就一抹“育人暖色”

“你们的学生沉得下心,留得下来。”每到毕业季,谭赞武总会亲自将一批又一批毕业生送到企业。华为机器有限公司等大企业更是主动向学校发起了订单班的合作邀约。在制造业人才流动频繁的背景下,他的学生何以成为企业争抢的“香饽饽”?答案藏在他领衔打造的“小老师+工作室”双轨育人模式中。

在他的课堂上,总能看到这样的画面——学生四人小组分工协作,组长刚完成零件建模,立刻转身指导组员操作。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让学得快的学生通过教学深化理解,让“后进生”在互助中突破学习障碍,真正实现“不让一个人掉队”。

2020年秋季,25名调剂而来的文科新生让谭赞武犯了难—这群学生均为女生,缺乏理科基础,如何帮助她们在工科领域找到一席之地?谭赞武多次组织教研室商议人才培养方案,为她们锚定了三坐标检测这一特别要求细心特质、体力要求更低的工作岗位目标。2022年下半年,实习季到来前,谭赞武主动牺牲所有休息日,为这群学生义务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岗前特训:通过“小老师”分层教学课堂,每两周组织一场PK赛,帮助她们提升专业技能。让谭赞武欣慰的是,她们中有近20名学子毕业后入职了省内外大型工业企业。

为了给更多学子提供“定制化”成长服务,谭赞武带领团队成员在校内设立数控工艺、机械设计、3D打印、技术服务等工作室,带动学生参与社会服务与技能竞赛,累计斩获省级奖项10项、国家级奖项2项。

image.png

谭赞武与学生在省赛现场合影

几年前,2020级学生王磊和李飞在“楚怡杯”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中获奖后,被谭赞武推荐进入华为机器有限公司实习。然而没过多久,国赛举办的消息传来,二人不得不面临一个艰难抉择——是代表学校继续冲击国赛,还是接受企业的转正“offer”?在与他们进行一番深入交谈后,谭赞武决定支持他们放弃参赛资格,入职企业。

“放弃比赛固然可惜,但好的工作机遇不等人。”谭赞武表示,“作为一名老师,能够看到学生们站稳脚跟、走稳前路,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编辑:张叶

二审:陈文静

三审:倪正松

热稿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