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刘振林 董伟媚)近日,2025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争夺赛“财经赛道”高职组比赛落下帷幕。“四流融合”首批试点的5所院校表现抢眼,一举斩获5个金奖、1个银奖。其中,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独揽2个金奖,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淄博职业技术大学各摘1个金奖,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收获1个银奖。
这份亮眼的成绩单,不仅是试点院校新质财经人才培养改革的阶段性成果,更标志着业财融合新质财经人才培养体系,已实现与国际赛事标准、产业发展需求的深度契合。
锚定“四流融合”:重构财经人才培养体系
数字经济时代,企业对财经人才的需求早已突破“单一记账核算”的传统定位,转向“懂财务、通业务、会运营、精技术、善管理”的复合能力要求。为破解传统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中“业务与财税脱节、数据与知识割裂”的问题,2021年,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牵头,依托全国业财税融合服务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联合湖南中德安普、中联重科等50余家企业,以及深圳职业技术大学等100余所高职院校,共同实施“四流融合”新质财经人才培养改革。改革以“业务流为基础、财税流为主线、数据流为纽带、知识流为目标”为核心逻辑,引导试点院校打破专业壁垒,重构财经类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过去教学生‘算税’,只讲税率和公式;现在要先让他们懂‘业务’——比如这笔税款对应的是跨境电商的哪笔订单、物流环节包含哪些成本。”湖南财工职院会计学院负责人表示,学校联合20余家企业,开发了《业财融合采购管理》《业财融合综合分析》《数字技术在业财融合中的应用》等课程,并配套编写10部新质财经教材。这些课程与教材将“采购-生产-销售”的业务流程、“发票-核算-报税”的财税逻辑、“数据采集-建模-应用”的技术方法深度融合,让学生在模拟企业真实场景中,掌握“1人多岗、1岗多能”的复合技能。
直击企业痛点:实现赛场与职场无缝对接
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选题设计,聚焦国家顶层战略和区域产业布局,以“企业真实需求”为核心,尤其注重考察选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次获奖的师生团队,将项目视角从“我们有什么技术”转向“产业面临什么痛点”,把“企业痛点”转化为“训练重点”,通过数字孪生还原企业业务场景,实现赛场与职场的无缝衔接——这正是“四流融合”新质财经人才改革的核心所在。
在本次湖南财工职院获奖的两个项目中,一个基于新能源电池行业“业务在断供恐慌中,盲采囤积高价库存;财务在数据孤岛中,盲算掩盖真实成本;管理层在信息断层中,盲决触发合规损失”的“三盲”困境,参赛团队构建出“数字孪生诊断—业财联动分析—控本模型构建—价值验证—逆向优化”的五步闭环体系,为锂电池行业成本管控难题提供了破局之策。另一个是针对变压器出口企业面临的“海外风险高、报价不合理、平均毛利率低”三大问题,参赛团队通过业务数据分析开展成本核算与科学报价,借助供应链调度规划进行产能评估与物流优化,并依托跨境风控机制实施信用风控与跨境决策,最终构建起基于AHP(层次分析法)的风险调整定价模型,为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提供了坚实支撑。
这些项目不仅有效解决了企业实际运营难题,也实现了参赛学生“从赛场中来、到职场中去”的能力转化。
深化教学实践:数字信息技术强力赋能
“四流融合”新质财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落地,离不开数字信息技术的强力赋能。试点院校在教学改革中,始终将数字信息技术作为“数据流”贯通“业务流”“财税流”的关键纽带,系统构建了“采集—治理—分析—洞察—行动”的全链条教学闭环。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试点院校积极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与财经领域的深度融合,通过实战化教学让学生掌握数字化财经工具的应用逻辑。如学生依托物联网设备采集企业真实业务数据,借助AI工具开展财税风险分析,运用区块链技术实现交易溯源与自动理赔等。“数字经济时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特别重要,数据的分析、流程的优化和风险的规避等企业业务都需要数字信息技术作辅助。”湖南财工职院获奖团队相关指导教师一致认为。
同时,试点院校还注重“竞赛项目”的经验与成果转化,将获奖项目的技术方案和实践经验开发为课程资源、应用产品,赋能更多学生成长成才,助力更多企业降本增效。这种“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教学机制,有力回应了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所强调的“应用价值”要求,也扎实践行了职业教育“技术赋能教学 教学反哺产业”的产教融合导向,实现了技能培养和价值引领的双重目标,为职业院校提供了新质财经人才培养范式。
本次5金1银的佳绩,是“四流融合”在新质财经人才培养中落地生根的生动体现。下一步,湖南财工职院将联合其他试点院校,紧密对接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需求,进一步深化业财融合改革,以“世赛标准”引领“育人标准”,以“人才质量”赋能“产业质量”,为数字经济时代培养兼具扎实实操技能、敏锐创新意识与卓越职业素养的高技能财经人才,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专业力量,切实推动人才培养与行业技术变革同频共振。
编辑:王轶诺
二审:陈文静
三审:倪正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