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石鼓船山实验中学党总支书记 贺建成
今天,我们相聚在这方充满朝气的校园,既是迎接新学期的序章,更是站在历史与时代的交汇点上,探寻“从何处来、向何处去”的答案。下面,我与大家分享三点思考,共同锚定前行的方向。
一、以史为鉴,在“三个维度”中读懂初心的分量
初心从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扎根在历史土壤里的精神坐标。我们要从“校史、党史、文明史”三个维度,读懂初心的温度与力量,让前行的每一步都有历史的回响。
从校史看,我校虽仅建校3年,却始终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初心,在这片土地上书写着年轻的奋斗故事。三年来,我们见证了首届学生从懵懂入学到自信毕业,见证了课堂从“知识传授”向“素养培育”的转变,更见证了“努力创造奇迹”的校训在每一个人心中扎根。年轻的校史告诉我们:初心无关校龄长短,关键在于把“学生成长”放在首位。
从党史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正是我们理解“初心”与“担当”的最好教材。80年前,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捍卫国家主权、守护民族尊严;80年后的今天,从“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戍边战士,到在科研一线攻坚克难的工作者,他们身上延续的,正是抗战精神中“不畏艰难、勇于担当”的内核。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传承这份精神,让学生在课堂上读懂历史的厚重,在成长中学会责任与坚守;作为新时代青少年,你们要接过先辈的接力棒,把“爱国”融入日常,是为未来报国积蓄力量。
从文明史看,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浸润着“石鼓文脉”的书香,激荡着“船山精神”的力量。这份文脉与精神,正是我们办学育人的根基——教育的初心,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传承文明火种,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二、以行践心,在“三个聚焦”中筑牢前行的根基
历史的智慧终究要转化为当下的行动,初心的坚守最终要靠实践来证明。新学期,我们要聚焦“育人质量、学生成长、校园发展”,让成长的每一步都扎实有力。
聚焦育人质量,教师要当好“引路人”。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希望老师们以“大先生”为追求,不仅要把知识点讲准讲透,更要把知识背后的文化与精神讲活,让课堂真正成为“有温度、有深度、有广度”的成长空间。
聚焦学生成长,同学们要做好“追梦人”。成长没有捷径,唯有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初一新生,要尽快适应初中生活,把“养成好习惯”作为首要目标;初二的同学们,要警惕“成长分化期”,不浮躁、不松懈、敢攻坚;初三的学长学姐,要树立“冲刺意识”,用“全力以赴”的行动,为初中生涯交上满意答卷。
聚焦校园发展,我们要当好“建设者”。新学期,学校将围绕“石鼓文脉、船山精神”升级校园文化建设。校园的美好,需要每个人的呵护:老师们要自觉维护教学秩序,同学们要爱护公共设施,共同把校园建成“有文化、有活力、有温度”的家园。
三、以志领航,在“三个担当”中开启时代的新程
“启新程”,不仅是开启一个学期的新旅程,更是开启我们与时代同行、与文化共生的新征程。我们要以“教育担当、职业担当、成长担当”书写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答卷。
学校的教育担当,是“传承精神文脉,培育时代新人”。我们要始终把“石鼓文脉、船山精神”融入办学的每一个环节,以“四自五会”为育人抓手,既促学生夯实知识、涵养文化自信,又引导其做到“人格自尊、生活自理、学习自主、灵魂自省”,练就“会生活、会学习、会交往、会健体、会创造”的能力,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少年。
教师的职业担当,是“做文化的传承者、学生的引航灯”。要保持对教育的热爱、对文化的敬畏,不断提升专业能力与文化素养,用自己的学识与情怀,帮助学生解开成长的困惑,指引他们在文化的滋养中找到人生方向,成为学生记忆中“温暖的光”。
学生的成长担当,是“学好知识、传承文化、未来报国”。当下,要认真学习每一门课程,把“石鼓文脉”中的崇文精神、“船山精神”中的实干精神融入日常;未来,要带着这份文化自信与实干能力,以“少年之力”为时代添砖加瓦。
老师们、同学们,校史的故事虽短,却孕育着无限可能;抗战的精神虽远,却始终激励我们前行;石鼓与船山的文脉,更让我们的每一步都有根可寻。新学期,让我们以史为鉴,守住教育的初心、成长的初心;以行践诺,用每一堂课、每一次努力夯实脚步;以志为帆,在传承中创新,在奋斗中成长,共同开启属于我们、属于学校、属于这个时代的崭新征程!
最后,祝愿老师们工作顺利、幸福安康,祝愿同学们学有所成、向阳生长!
编辑:曹鑫宇
二审:李薇薇
三审:李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