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教育新闻网 > 基础教育 > 三湘校园 > 详情

新学期书记说 | 长沙市明德天心中学康菲:让教育温度成为成长的“温暖光芒”

2025-09-02 17:21:19 来源:湖南教育新闻网 作者:康菲

8367f6d84d7bf7c7eee9829afc774b23.jpeg

长沙市明德天心中学党委书记 康菲

九月的风拂过明德天心的校园,香樟树影斑驳地落在崭新的课本上,孩子们清脆的笑声裹着晨光,漫过刻有“坚苦真诚”的校训石。站在这方承载着百年文脉的土地上,看着一张张带着憧憬的少年脸庞,我总想起胡元倓先生“磨血育人”的初心——教育从来不是冰冷的知识传递,而是用温暖的手,牵着少年们从文化的根系里汲取力量,在时代的土壤中长出属于自己的枝芽,新学期,我校将缵绪启新,踔厉奋发。

一、赓续“明德”文脉,筑牢育人根基

赓续“明德”文脉,是教育守正的深刻体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源于千年文脉,植根湖湘沃土。自胡元倓先生1903年创立明德学堂,“磨血育人”的精神与“坚苦真诚”的校训,便如璀璨星辰,照亮了一代代学子的前行之路。明德天心中学,作为明德教育集团的一员,深谙守正之道。

初中学生正值“心理断乳期”,既渴望独立又需情感依托。此时,“文化认同”便是构建学生安全感与归属感的基石。当学生漫步校园,随处可见的校训、校徽,以及那份传承百年的精神记忆时,学生内心会产生强烈的“归属感”,这种“归属感”将成为他们应对学业压力、人际关系挑战的“心理支撑”。守正,非但非停滞不前,而是教育之基,是确保教育航向不偏的定海神针。我们坚持传承明德文化,不仅让学生“知其然”,更让他们“信其道”,以“坚苦真诚”为人生底色,于磨砺中成长,于求真中前行,筑牢育人根基,让明德之光,照亮学子前行的每一步。

二、立足“天心”实际,以创新之笔谱写华章

若将“明德文化”喻为明德天心中学的精神之根,那么“天心特色”便是滋养成长的活力之叶。作为扎根长沙市天心区的初中学校,我校深谙:唯有以创新破局,方能突破传统教育的窠臼,让每一株幼苗都能在独特土壤中绽放异彩。

课程创新:构建“生长型”课堂新生态

我校以天心区教科中心提出的“三问导学”理念为引领,聚焦课堂核心要素,打造AI赋能的、注重“真实情境创设”“进阶问题链设计”“有效多元互动”的“生长型”课堂新样态,学生只有通过主动参与、亲身体验,才能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这种“体验式学习”比单纯的课堂讲授更有效、更持久。这种创新不仅契合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知识需在真实情境中动态生成,更呼应了“双减”政策对课堂提质增效的核心诉求。

服务创新:打造“4+”课后服务新范式

我校深刻把握“课后服务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的定位,创新推出“固本+提升”“必修+选修”“常规+特色”“线上+实践”的“4+”课后服务课程模式,既夯实学生知识基础,又满足个性化成长需求,让课后服务成为“提质增效”的重要阵地。此外,学校还通过“阅读+朗读”双轨并行,让经典阅读与表达训练相辅相成,使课后服务从“时间延伸”升华为“质量跃迁”,让“书香”成为课后服务的独特印记。这种创新印证了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教育应尊重差异,让每个孩子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赛道上奔跑。

评价创新:重构“多元成长”评价体系

面对初中生兴趣特长萌芽的关键期,我们坚决摒弃“分数唯一论”,构建起“社团课程+成长档案+星级评价”三维体系。科技创新社里,学生体验机甲对抗、活字印刷等;艺术体育社中,非遗湘绣与街舞创意碰撞;人文社科社内,青少年模拟政协提案直指社区治理痛点。当“自信”取代分数成为核心评价指标,当每个孩子的独特光芒都能被看见,教育便真正回归了“立人”的本质。

三、浸润文化底蕴,滋养生命气象

新学期的钟声已经敲响,这不仅是一个新的开始,更是一场“逐梦之旅”的起点。作为党委书记,我常常思考:我们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在我看来,答案很简单——我们要培养“心中有光、眼中有活、手中有技、脚下有力”的少年。

教育是一场“双向奔赴”的旅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在新学期,我们将继续以“明德精神”为引领,以“天心特色”为抓手,以“教育温度”为纽带,与各位家长携手,与各位老师并肩,与各位同学同行,让每一位明德天心的少年都能在这里“快乐成长、全面发展、个性飞扬”。

编辑:曹鑫宇

二审:李薇薇

三审:李茂林

热稿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