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教育新闻网 > 高等教育 > 一线动态 > 详情

2025国际能源环境与先进材料研讨会在长沙举行

2025-09-23 09:17:03 来源:湖南教育新闻网 作者:李佳

湖南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李佳)9月20日至21日,由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山西省化工学会、日本弘前大学、太原理工大学联合主办,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承办的2025国际能源环境与先进材料研讨会(ISEEMS-2025) 在长沙举行。来自中国、日本、加拿大、法国、德国、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余位专家学者、科研人员及企业代表齐聚星城,围绕“能源、环境与先进材料”领域的前沿科学与技术开展深入交流与合作探讨。

微信图片_20250922163001_103_2.jpg

本次大会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吴义强教授,日本工程院院士、日本弘前大学官国清教授,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沈阳化工大学许光文教授共同担任主席。会议聚焦氢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高效利用、环境保护及先进材料研发等前沿热点,涵盖生物质能源转化、先进功能材料、能源转换材料化学、催化转化、化学科学与环境工程、纳米材料与碳中和等多个研究方向。

开幕式上,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校长仇怡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她指出,全球能源转型与环境治理已进入关键时期,科技界应加强跨学科、跨地域合作,共同推进绿色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她诚挚希望与会专家学者充分利用本次研讨会平台,深入交流、碰撞火花、增进共识,加快推动创新成果转化与推广。

太原理工大学郝晓刚教授代表联合主办单位致辞。他表示,山西省化工学会与太原理工大学长期深耕化工与材料领域,期待通借助ISEEMS平台促进国内外学术互动与产学研协同创新。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副校长尹双凤教授主持研讨会开幕式。

在大会主旨报告环节,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带来前沿成果分享。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储富祥研究员做了“木竹产业‘十五五’科技创新的几点思考”报告,分享了关于木竹产业“十五五”科技创新的战略思考,强调以可再生木质纤维资源替代传统化石原料,开发高附加值生物基材料和化学品,是实现林业碳汇和经济双赢的关键。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Orlando Rojas教授做了“人工智能在循环生物经济转型中的作用”报告,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在循环生物经济转型中的关键作用,提出通过机器学习和多尺度模拟优化生物质转化过程。南京林业大学校长勇强教授做了“木质纤维素全组分精炼技术”报告,介绍了木质纤维素全组分精炼的最新进展,强调通过绿色催化与生物技术相结合,实现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高值化利用,是突破生物质资源产业化瓶颈的核心策略。

日本东京大学堤敦司教授(Atsushi Tsutsumi)做了“能源科学与技术展望”报告,展望了能源科学与技术的研究前沿,重点讨论了流态化技术在生物质气化制氢、低碳能源联产等领域的创新应用与工程化挑战。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香港城市大学徐春保教授做了“生物质:在实现循环经济和碳中和方面能够/应该发挥什么作用”报告,分析了生物质在实现循环经济和碳中和中的多重角色,指出生物精炼不仅可生产低碳燃料和材料,还能与冶金、化工耦合集成,形成“碳负排放”工业新模式。

吴义强院士团队以“‘以竹代塑’科学前沿”为主题作报告。报告系统阐述了“以竹代塑”的科学前沿与产业化路径,指出竹材的高效低碳加工和功能化利用是缓解塑料污染、实现碳减排的重要方向,提出构建竹基材料全产业链绿色制造技术体系的新思路。

本届会议设立了六个平行分会场,国家杰青、长江学者等200余位海内外学者,围绕生物质能源转化、功能材料、催化化学、环境工程、纳米材料等主题开展深入研讨,展示最新科研进展与创新成果。此次研讨会的“墙报交流环节”为青年学者和研究生提供了展示研究成果、拓展合作机会的平台,激发了青年科研工作者的创新热情。

会议主办方表示,下一届ISEEMS会议将在泰国举行,持续打造其国际品牌影响力,努力将其建设成为能源、环境与材料领域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年度学术盛会,推动绿色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持续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编辑:余杏

二审:李薇薇

三审:李茂林

热稿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