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教育新闻网 > 职业教育 > 院校传真 > 详情

深耕企业实践 锻造双师素养——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25年教师 企业实践锻炼活动纪实

2025-09-20 11:23:57 来源: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李燕 廖杏元

湖南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李燕  廖杏元)2025年以来,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发展中心统筹各二级学院(课部),扎实推进教师企业实践锻炼活动。组织近100名教师暑假深入50余家行业企业参与实践,以“强化技术能力、赋能教学提质”为目标,着力推动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精准衔接,为打造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筑牢实践根基,构建产教融合育人新格局。

实践期间,教师们暂别“讲台身份”,以“企业员工”的角色深入项目现场,参与技术工作,通过岗位实操、技术交流、项目参与、专题研讨等多种形式,全面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产业发展趋势以及对人才素质的最新要求。同时,教师们主动挖掘企业真实案例,将其转化为教学资源,为后续课程改革、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奠定基础。

——工程管理学院舒灵智老师说:

通过暑假1个月时间在长沙精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的企业实践,我收获颇丰。一个月的兼职实践中,我围绕项目现场施工管理、房屋检测和危旧房屋加固三个方向展开工作,参与房屋结构检测,掌握了回弹仪等设备的使用及安全性鉴定流程;深入施工现场,学习了进度、质量与安全管理要点;熟悉了粘钢、碳纤维等加固方法的施工工艺,达成了掌握鉴定步骤、加固设计及全过程管理理念的预期目标。

这让我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对房屋结构安全鉴定步骤、各类加固设计及施工管理要点有了更直观深入的掌握,也深刻体会到行业对专业技能的实际需求。此次实践不仅提升了我的专业实操能力,更为日后教学中更好地结合行业实际、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积累了宝贵经验。

工程管理学院舒灵智老师在项目现场进行房屋检测

——工程建设学院刘兆民老师这样说:

本次企业实践聚焦专业转型、技术更新与校企合作。围绕建筑智能化设备安装与调试方向,通过调研访谈、现场观摩,系统梳理了岗位能力要求,为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提供依据。在企业实践中,深度参与工程管理部的质量周报处理、竣工资料归档及施工方案审核,并在项目部协助技术交底、施工巡视及迎检工作,掌握了质量管理流程与现场关键技术应用。同时,积极推动校企合作,落实在校生企业实习,指导学生开展BIM建模,并与企业探讨党建联建、课题合作及实训基地共建,初步达成多项合作共识,为产教融合深化奠定基础。

在中核二十五建设有限公司系统工程事业部的实践,让我感受到一线工程人的坚韧,更深刻认识到,专业转型亦如企业发展,需主动破局、敢于担当。将核工业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玉汝于成精神融合企业实践中,将“强核报国”的精神转化为“匠心筑城”的育人实践,为培养适应行业变革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贡献力量。

工程建设学院刘兆民老师在中核二十五建设有限公司进行脱产实践

——信息工程学院吴杰老师这样说:

本次下企业实践在瑞森可公司完成机器人项目开发,内容包括场景应用需求分析,地图绘制,开发环境布置,传感器检测,语音人机交互,机器人定位与导航,目标物体识别与跟踪,机器人手臂轨迹规划,基于视觉的单双臂定位、抓取、协同,移动视觉抓取,项目测试,故障诊断和排除等。

通过本次下企业实践,深刻感受到了企业员工的工匠精神,认识了企业机器人应用开发项目实现的全过程,促进了自身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融合,为今后机器人应用开发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推进提供有力的支持。

              信息工程学院吴杰老师正在进行机器人项目开发

——工程设计学院袁依老师这样说:

在深瞳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的暑期实践,让我切身体会到理论与实践融合的必要性。作为大学教师,平日里专注于教学与科研,而此次企业实践则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产业前沿的窗口。公司浓厚的创新氛围、高效的团队协作以及对技术细节的极致追求,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通过参与实际项目开发,我不仅更新了对行业发展趋势的认知,更将企业的真实案例转化为教学资源,为今后的课堂注入了鲜活素材。这段经历让我明白,只有保持与产业界的紧密联系,才能培养出更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也让我对“产教融合” 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与思考。

工程设计学院袁依老师在深瞳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实践 

——现代经贸学院殷爽老师这样说:

暑期我前往长沙市清秋燕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实践学习。我聚焦外贸业务岗位,深入其业务流程一线。

实践期间,我系统地观察和参与了外贸业务员的核心工作:从利用网络平台和工具(如谷歌搜索、国际社交媒体)进行精准客户开发,到筛选与研判询盘价值;从研习产品知识整理与标准化目录编制,到学习不同情境下的报价策略及形式发票(PI)制作;特别是亲身体验了与潜在海外客户的英语邮件往来沟通全流程,深刻感受到当前外贸环境下高效、专业的商务沟通能力的重要性。同时,对常用贸易术语(FOB,CIF)的实操应用、基础订单跟进流程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此次实践收获颇丰,不仅零距离把握了当下跨境电商中小企业的实际运营模式和人才核心能力需求,更深刻体会到课本理论与企业实务间的衔接点与差异点。这为我今后的课堂教学提供了鲜活案例,也对修订教学大纲、优化实训内容、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提供了宝贵的一线依据。未来,我将继续深化此类实践,努力在产教协同育人道路上迈出更坚实步伐。

现代经贸学院殷爽老师正在与海外客户进行线上交流

——工程管理学院贺志刚老师这样说:

2025年7月,我在湖南湘实科技有限公司参与房屋检测鉴定实践工作。这段经历让我走出理论课堂,投身真实项目。在现场检测中,每一处裂缝的测量、每一组数据采集,都让我对专业知识有了新的理解。原本抽象的建筑结构知识,在实地操作中变得真实具体。我深刻认识到,房屋检测鉴定需要严谨的态度和扎实的技能,容不得半点马虎。这让我反思教学中,应更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

实践期间,我与企业工程师交流协作,收获颇丰。他们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高效的工作方法,为我树立了前行的标杆。尤其在探讨“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与解决问题”时,我深刻领悟到,教学绝非单纯的知识灌输,而应聚焦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思维的启迪,助其成长为独立思考者。

此次实践也让我清晰看到行业对专业人才的新需求。未来教学中,我会将实践中接触到的新技术、新规范融入课堂,进一步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比重,并采用项目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社会输送更符合行业需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工程管理学院贺志刚老师正在参与房屋检测鉴定

——信息工程学院阳小丽老师这样说:

在长沙优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为期一个月的软件技术前端技术实践中,我深度参与了该企业自主研发的AI美工智能工具开发项目,了解了项目开发流程,系统学习了Vue3+TypeScript的前端架构设计,掌握了智能算法与前端交互的融合技巧。这款AI工具通过机器学习自动生成UI设计稿代码,将美工效率提升60%以上,其智能组件库和自适应布局算法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实践中发现,企业更注重技术实用性与用户体验的平衡,这与高职教学中强调的技能训练形成互补。作为教师,我计划将AI辅助设计、低代码开发等企业真实案例引入课堂,通过“项目驱动+工具实战”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提前适应行业需求。同时,此次实践也让我意识到产教融合的重要性,未来将加强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具有行业前瞻性的教学资源。

信息工程学院阳小丽老师正在参与企业自主研发的AI美工智能工具开发项目

——工程管理学院赵磊军老师这样说:

在湖南兑辰驻长沙项目部参与管道基建工程的实践,让我对职业教育与行业需求的衔接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初到工地时,面对复杂的管道敷设图纸和现场施工流程,理论知识与实操的差距直观显现。跟着工程师学习预制管道加工、运输、敷设、土方回填等工艺时,才发现课本里的参数标准在实际作业中需结合地质条件动态调整。参与沟槽开挖的旁站监督后,对“管道基础处理”“管节预制加工”“预制管节吊装运输”等教学重点有了新定位--应强化学生对场地布置、现场勘探、边坡支护、降水措施等安全细节的掌握。

这段经历让我明白,高职教学不能局限于教材案例。后续会将项目部的施工日志、质量验收单等素材融入课程设计,增设“工程突发问题处置” 模拟环节,让学生提前接触真实行业场景,真正实现 “教

、学、做”一体化。

工程管理学院赵磊军老师正在参与管道基建工程的实践

——生态文旅学院丁峒月老师这样说:

2025年7月,我来到湖南游学少年旅行社有限公司,开始为期一个月的企业实践,这段实践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产教融合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在这里我全程参与研学方案设计、课程设计、课程筛选及研学团队带团操作,相较于课堂教学,真实行业环境对综合素质要求更高;在跟团的过程中,我亲自实践自己设计的课程项目,感受合理性和可实施性,完成整条课程线路闭环。这些经历让我对研学旅行这门课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反思,为将来课程的建设打下很好的基础。

在这里也可以了解行业前沿动态,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这些都为我在将来的教学改革中提供了很好的依据。实践中收集的典型案例、岗位标准,也将成为我新学期项目化教学的重要素材。

生态文旅学院丁峒月老师正在参与研学方案设计

——马克思主义学院刘艳梅老师这样说:            

这次暑期企业实践,使我对“知行合一”有了更为深切的体悟。深入项目现场,企业在建设进程中所秉持的“工匠精神”与“责任担当”,正是思政课堂上“实干兴邦”理念的生动体现与实践诠释。参与项目策划咨询工作期间,工程师们对待每一份数据的严谨校验,让我看到专业素养背后蕴含的职业操守与精神内核。

通过这次下企业实践,我深刻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深深植根于社会现实的沃土。未来的教学工作中,我将积极把企业实践中的鲜活案例融入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从真实可感的故事中体悟初心与使命的深刻内涵,进而将个人成长轨迹与国家发展大局紧密相连。

马克思主义学院刘艳梅老师正在参与项目策划

——基础课部肖英老师这样说:

暑假在湖南至诚田径俱乐部实践的这段日子,让我对高职体育教学与行业需求的衔接有了新认知。

俱乐部以“兴趣驱动+科学训练”为核心的模式令人启发。他们将体能训练拆解为游戏化模块,用心率监测等设备量化效果,这种“趣味+数据”的方式,比传统课堂的单纯示范更易激发主动性,值得融入高职体育课设计。与职业教练交流中,发现企业更看重学生的运动安全防护能力和赛事组织思维。这提醒我,教学中需增加运动损伤应急处理、小型赛事策划等实用内容,让学生既会技能,又懂应用。

实践让我明白,高职体育教师不能只守着课堂,要常下企业“充电”,才能把行业前沿的理念和需求转化为教学内容,培养出更贴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基础课部肖英老师正在带学生训练

为确保教师在企业实践中“学有收获、练有成效”,学校创新构建“校-院-企”三方联动保障机制,学校高度重视教师企业实践工作,校领导带队,教师发展中心、教务处、实习实训中心等多部门协同,不定期深入各实践企业开展走访调研,持续关注教师在企业的工作内容、实践进展与生活保障情况,及时解决教师们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并为企业送上感谢与慰问;各二级学院(课部)领导则通过“线上沟通+线下走访”结合的方式开展巡查,主动与企业对接,帮助实践教师梳理、转化实践成果,推动实践与教学深度融合;合作企业也积极参与保障,专门指派技术骨干担任教师“实践导师”,结合岗位实际需求开展针对性指导,助力教师快速提升专业技能。

在多方合力下,学校教师的实践表现赢得企业高度认可。企业相关负责人普遍表示,教师们快速适应企业工作节奏,展现出爱岗敬业、善于协作、勤学善问的优良作风,不仅高效完成岗位任务,还能结合教育教学视角为企业生产运营、技术优化提出建设性意见,实现了“实践学习”与“价值贡献”的双向赋能。不少企业主动表达深化合作的意愿,期待未来与学校联合开发教学案例、协同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等方面开展更多合作,同时将持续为我校教师企业实践提供优质平台与资源支持,共同推动校企协同育人走深走实。

下一步,学校将以此次实践为契机,聚焦长效化、常态化,持续完善教师企业实践机制,着力构建“实践赋能教学、教学服务产业”的闭环生态,让“实践反哺教学”成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路径,为培养更多“懂理论、通实践、善创新”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编辑:王轶诺

二审:陈文静

三审:倪正松

热稿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