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教育新闻网 > 基础教育 > 教育人物 > 详情

贾代京:坚守瑶乡27年,最珍视“班主任”三字

2025-09-17 09:21:43 来源:湖南教育新闻网 作者:刘春涛

湖南教育新闻网报道 通讯员 刘春涛

在湖南江华瑶乡的教育圈里,贾代京老师有个响亮的称号——“厅级班主任”。这个看似戏谑的称呼背后,藏着27年如一日的坚守:他是正高级教师、兼职教研员、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却始终舍不得放下班主任这个“最小”的官职。

清晨六点二十分,小圩中学还沉睡在瑶山的怀抱里。教学楼走廊上已经响起熟悉的脚步声。“抬头,挺胸!咱们瑶山的孩子,要有大山的挺拔。”贾代京轻轻托起一个低着头走路的学生的下巴,动作轻柔得像在擦拭一件珍宝。27年来,这个动作重复了成千上万次,被他纠正过姿势的学生都说:“贾老师的手有魔法,经他一托,整个人都精神了。”

他的板书是校园里的一道风景。粉笔在黑板上行走,发出清脆的节拍,一个个方正规范的汉字如列队的士兵。“写字如做人,横平竖直是根本。”他总是一边写一边讲解,“这个‘法’字,三点水代表公平如水,去字底象征违法必究。”学生们发现,经他解读的汉字都活了起来,每个字都是一堂微型思政课。

课堂上的贾老师更像一个导演。讲授“改革开放”时,他带来的不是枯燥的数据,而是一沓发黄的粮票、一张老式自行车票,还有如今的高铁模型。“从粮票到外卖,从自行车到高铁,变的不仅是生活,更是一个国家的奋进史。”下课铃响时,教室里静默片刻,突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青年教师小黄回忆说:“那是我第一次见识到什么叫做‘把思政课上到学生心里去’。”

他的办公桌上,最显眼的是那本磨破皮的笔记本。里面密密麻麻记录着每个学生的特点:“小雯逻辑强但怯场,要多鼓励”“小李家境困难但刻苦,需隐性帮扶”……甚至还有“父母离异”“留守儿童”等特殊标记。同事们说,贾老师有个“超能力”:能记住教过的每一个学生的生日,并在当天送上一句祝福。

下午五点的篮球场上,48岁的贾代京是全场最闪亮的明星。胯下运球、背后传球、三分远投,动作行云流水。“老师,您是不是练过专业篮球?”面对学生的疑问,他擦着汗笑道:“我可是马拉松选手转型的。”果然,办公室墙上挂着的广东清远马拉松完赛奖牌透露了答案——43岁开始长跑,五年完成三场全马。

“厅级班主任”的“厅级”二字,更多体现在他的教育视野上。今年春天,他组织城区中学的优秀教师来到小圩中学开展教研活动。那天恰逢大雨,山路湿滑,大家都以为活动要取消。没想到天刚亮,贾代京就带着老师们准时赶到小圩中学,当天下午,他们跋山涉水,走进瑶山深处的崇江书院,在那里开展理论学习和团建活动。“答应老师和孩子们的事,就一定要做到。”他拍着身上的烂泥笑着说。

对学生小军来说,贾代京是照亮人生的一束光。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性格孤僻的小军一度沉迷网络。贾代京发现他对法律感兴趣,就自费买来《法治的细节》送他,周末还带他去露天法庭旁听。如今考上法学院的小军在信中说:“您让我明白,法律不只是条文,更是照亮黑暗的灯火。”

作为教研先锋,他开创的“四主·五环”教学法在全县推广。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合作探究―归纳小结―拓展延伸”五个环节,真正实现“学生主体、问题主线、思维主轴、认知主导”。更难得的是,他的教案完全公开:“教育没有专利,最好的教案就是被更多老师使用的教案。”

2024年春,永州市教育局送来兼职教研员的聘书时,他正在给初三学生讲解“推动和平与发展”。接过聘书后,他随手放进抽屉:“什么头衔都不如‘班主任’这三个字实在。”第二天,人们依然看见他拿着班主任工作手册,逐个检查学生宿舍。

夕阳西下,他站在校门口送学生离校。突然有个女生小声说:“老师,您好像我爸爸。”贾代京愣了一下,随即笑得眼角的皱纹像盛开的菊花。这个被称为“厅级班主任”的人,此刻不过是个普通的瑶乡教师。

夜幕降临,他的办公室又亮起灯光。窗外瑶山寂静,室内键盘轻响——明天要给青年教师做培训,他正在修改课件。电脑旁贴着一张便签:“厅级是虚名,班主任是实责;职称是过往,育人是永恒。”

二十七载春秋,青丝渐染白霜,但他守护的那盏灯,愈发明亮温暖。在瑶山的教育图景里,贾代京就像一座连接城乡的桥,一头连着山外的广阔世界,一头连着瑶乡孩子的梦想。而这座“桥”最珍视的身份,永远是那个每天最早出现在教学楼走廊上的“班主任”。

8d59dde5a932de1e33257520419471c0.jpg

编辑:曹鑫宇 实习 曾令怡

二审:李薇薇

三审:李茂林

热稿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