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熊思思 刘东芝)“好作品应该被看见,非遗值得被更多人关注!”国家级非遗长乐抬阁故事会正通过青春镜头焕发新生。近日,长沙理工大学研究生暑期专业实践团拍摄的纪录片《一场抬阁,一段传承》上线,在各大平台引发热议,观众纷纷留言点赞。片中记录了多个场景,引发观众对文化传承的共鸣。
纪录片以细腻镜头和清晰叙事,展现长乐抬阁故事会的坚守与新生。片中不仅记录了小演员张茜梦、黎壮壮等人训练与表演的精彩过程,还有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陈意清等人的独家访谈,探索古老艺术在新时代的生命力与挑战。
起于隋唐,盛于明清,长乐抬阁故事会由元宵闹花灯习俗演变而来,以“惊、奇、险、巧”的独特风格闻名,孩童需要立于数米高台演绎历史人物。每逢新春,长乐人便化身传奇人物“登阁”竞赛。2011年,长乐抬阁故事会被正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仍面临传承人老龄化、年轻学徒流失等困境。
为了解传承现状,实践团拜访了汨罗市文化馆馆长周海燕与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陈范兴。周海燕坦言,老一辈艺人年迈、年轻劳动力外流导致如今传承遇瓶颈。陈范兴进一步解释:“抬阁表演要掌握高跷、锣鼓、戏剧等多种技艺,至少要三年才能出师。加上收入不稳定,很多年轻人刚了解就打了退堂鼓。”
尽管前路艰难,仍有人在默默守护这份文化遗产、让技艺在代代相传中延续生机。陈意清的孙女自3岁便随祖父练习,如今已能踩着一米高跷灵活表演。长乐镇中心小学更是将抬阁艺术纳入课后服务课程,组建起“小小抬阁表演队”,让非遗走进校园。“我最喜欢演孙悟空,踩在高跷上特别威风!”小演员黎壮壮说。
纪录片上线后,不少观众被这份坚守与热爱打动。“之前完全不知道抬阁是什么,看完纪录片才明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非遗传承真的太不容易了”“看完更想带孩子去看看真正的抬阁”……一条条评论,彰显出观众对非遗的热爱。
“这部纪录片不仅记录抬阁技艺,更承载着文化精神。”实践团负责人表示,团队将继续以镜头为笔、光影为墨,将青春热情融入文化传承,助力抬阁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光彩。
编辑:曹鑫宇 实习 李典茜
二审:李薇薇
三审:李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