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教育新闻网 > 要闻 > 教育快讯 > 详情

湖南省委书记给全省高校主要负责人上了一堂课

2025-08-26 17:42:06 来源:观潮的螃蟹 作者:

8月25日,2025年全省高校党委书记、校长政治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在省委党校开班,省委书记沈晓明作专题报告。(详见红网时刻新闻《全省高校党委书记、校长政治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开班 沈晓明作专题报告》)

省领导隋忠诚、张迎春、刘红兵,国防科技大学副政委兼纪委书记张战,全省各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参加。

图片

▲8月25日,2025年全省高校党委书记、校长政治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现场。

“在暑假,组织高校主要负责人集中进行培训,这是湖南多年的惯例,但今年的培训班如此高规格,极为少见。”一位参加培训的高校党委书记对观潮君说。

在培训班上,沈晓明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9月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了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属性。“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

如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正确认识和把握教育的本质属性,更好推动湖南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沈晓明在培训班这堂课中,强调了“九要”:

●要准确把握湖南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方位

● 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

● 要主动服务“三个高地”建设

● 要进一步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

● 要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 要加强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

● 要抓好高校党风廉政建设

● 要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

● 要建设政治靠得住、工作有本事、作风过得硬、师生信得过的高校领导班子

从上面的内容可以看出,省委书记这堂课,既是对湖南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认识论的指引,也是方法论的指导。

观潮君检索新闻发现,这也是沈晓明到湖南工作以来,首次就全省高等教育发展作如此系统、全面地阐述。

图片

▲岳麓山下、湘江之畔,高校云集。

经过多年的发展,湖南的高等教育取得了长足进步。

据湖南省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4年末,全省有普通高校128所。全省每个市州至少拥有一所以上本科院校和高职专科院校。

在湖南这块土地上,共有3所985高校、5所国家“双一流”高校。

从学科来看,5所高校15个学科进入全国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序列,位居全国第8、中部第2。

图片

▲中南大学第六届读书文化节现场。

值得注意的是,湖南高校正成为科技创新的关键力量。比如湖南“四大实验室”均是由高校院所牵头组建;依托在湘高校建设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3家。

近年来,湖南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也显著提升。2024年,全省高校技术合同成交额56.80亿元,同比增长56.09%。

图片

▲7月24日上午,湖南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推进大会暨“双高”对接活动在湘潭举行。

教育无小事,“家事”亦“国事”。

教育不是一般的民生问题。

说到民生,大家会不约而同想到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因为这些能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所需,具有明显的保障性、基础性、兜底性等特征。

但教育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供给、智力支持,一头连着每个家庭的未来、每个孩子的命运,不是一般的民生问题。

今年2月7日,新春上班第一周湖南即召开高规格的全省教育大会。湖南上一次召开全省教育大会还是在2018年,距今已相隔近7年时间。

图片

▲2月7日,全省教育大会在长沙召开。(图源:湖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7月中旬,湖南省教育系统举办思政课教师“三高四新”省情集体备课活动。省委书记沈晓明,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分别授课。

加上本次高规格的培训班,湖南省委、省政府对教育之重视,可见一斑。

当下,随着知识、技术、数据等新型生产要素正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引擎,高校传统的知识传授模式难以满足快速迭代的发展需要。同时,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期待较高,学生对教育的需求呈现多元化态势,对高等教育配置的前瞻性、科学性、动态性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图片

▲湖南师范大学低维量子结构与调控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图源:湖南师范大学)

沈晓明强调,要准确把握湖南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方位,准确识变、应变、求变,坚定不移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三个高地”建设需要高校加力。

对湖南而言,“三个高地”建设是全省工作的中心大局。高校服务地方发展,重中之重就是服务“三个高地”建设。

比如,为了引导省内高校专业体系与湖南技术体系、产业体系相适应,2024年,湖南将“构建高等院校及其学科设置调整优化机制”纳入12个首批重点改革事项之一,引导高校聚焦4×4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市州主导产业,增设的理工农医类本科专业就达65个。

在此基础上,湖南省教育厅近日联合多个省直部门,发布《湖南产业发展急需学科专业目录(2025—2026年)》,梳理出70个急需学科,并细化为183个专业。

这183个本科专业,立足湖南4×4现代化产业体系,相当于是湖南给高校人才培养开了新“菜单”,目的是进一步破解专业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不对口”的难题。

图片

▲湘江实验室。(图源: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接下来,需要各高校研究制定增设计划,让“菜单”落地。

当然,高校的作用不仅在于调整专业、培养急需人才,高校还是技术创新的重要策源地,是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的主角之一,应当发挥其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重要结合点的独特作用,更好地服务于湖南“三个高地”建设。

正如沈晓明所强调的,要主动服务“三个高地”建设,紧扣发展需求推进学科专业布局优化,紧贴“四个面向”完善高校科技创新机制,紧盯人才强校创新育才引才模式。

越想后发赶超,越要投资教育。

经济决定今天,科技决定明天,教育决定后天。

尤其在现代化经济体系中,人力资本已逐渐取代物质资本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而教育是积累人力资本的根本途径,因为好的教育能直接为科技创新提供人才支撑,推动产业升级,是经济增长最核心、最持久的引擎。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以前一直是要求“不低于4%”。今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把“不低于4%”变成了“高于4%”。

从“不低于”到“高于”,只有两字之差,但传递的是国家对教育这一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高度重视。

图片

▲岳麓山实验室农科院片区。

强国须先强教,建设教育强国,只有教育事业发展自身强,才能实现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对民族复兴贡献的强。

同样,一个地方发展教育是根本,特别是后发赶超地区,越想翻身越要投资教育。

这是由教育的基础性、支撑性、引领性地位决定的。从我国改革开放进程来看,一个地方的经济腾飞,往往伴随这个地方对高等教育的高强度投入。因为投资教育就是投资未来。

湖湘文化中的这句老话“穷人翻身靠读书”,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编辑:余杏 实习 莫文蝶

二审:李薇薇

三审:李茂林

热稿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