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李海)八月,长沙理工大学交通学院“路养兴村”实践团深入湖南省郴州市永兴县油麻镇,以专业视角聚焦乡村道路病害治理,将工程实践与研学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永兴县内的454乡道是串联周边6个村4000余名村民赶圩、就医、销售农产品的“生命线”。队员们顶着烈日,沿乡道长达3.4公里道路展开“地毯式”勘察,精准测量裂缝宽度、沉陷深度,记录错台、唧泥等病害。队员们发现,124条裂缝中,最长的一条横贯车道,长度达14m;23处沉陷里,最深的点位差达12cm,还有错台、唧泥、板角断裂……绘出整条道路的病害图。
“水泥板与沥青层弹性模量相差一个量级,交界处如同‘斧头劈竹子’!”团队技术负责人杨子孺蹲在刚柔路面交界处说道。车辆荷载下,水泥板“顶得住”而沥青层“往下陷”,剪应力集中导致裂缝犬牙交错。团队成员胡晓宇补充道:“纵向接缝嵌缝料完全脱落,形成1.5-2厘米宽‘空槽’,雨水渗入将加剧基层损坏,修复行动刻不容缓。”
实践前,团队做好了扎实的前期准备:提前对接永兴县交通局,分析全县2530公里公路网结构及年均超2200万人次的客运数据;制作交通流量图,捕捉早晚高峰规律;结合气象局资料,研究暴雨、大雾对山区道路的影响机制。实地踏勘中,队员们徒步检测标志标线、驾车测试路面抗滑性,还与村民深入交流。“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情况有所改善,但养护不及时会加剧破损。”油麻镇村民的话成为优化方案的重要参考。
“精准捕捉交通‘痛点’,助力村民过上更舒适便利的生活,是我们的专业使命。”实践团成员郭子瑄说道。
编辑:余杏 实习 杨欣
二审:李薇薇
三审:李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