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教育新闻网 > 职业教育 > 院校传真 > 详情

育人故事|向海琼:三十年如一日,用爱浇灌职教学子“希望的种子”

2025-07-21 10:04:17 来源:湖南教育新闻网 作者:王鸽

湖南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王鸽)没有恒温箱,她将浸泡好的种子用纱布包裹,24小时贴身携带,以体温催芽——这个发生在衡东县职业中专校园里的动人场景,是教师向海琼被学生们亲切称为“种子妈妈”的缘由。在三十载职教生涯中,向海琼始终坚信:“每个学生都是一粒种子,只要用爱浇灌,终会破土而出,向阳生长。”她用温暖的怀抱与坚韧的毅力,将无数职教学子培育成材,在技能赛场与人生舞台上自信绽放。

微信图片_20250720172554.png

“种子妈妈”:用体温催生希望

2016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首次设立蔬菜嫁接项目。面对学校设备简陋、学生基础薄弱的挑战,向海琼没有退缩。她组建蔬菜嫁接社团,带领非专业的学生从零开始。缺乏专业恒温设备,她毅然采用最原始也最温暖的方法——用自己的体温为种子催芽。学生们笑称她的口袋是“魔法口袋”,总能变出希望的嫩芽。“种子妈妈”的称呼由此在校园传开。

训练中,她手把手传授嫁接技术,一遍遍讲解原理,即使手指被划破也未曾停歇。“教育就像育苗,急不得,也慢不得,要把握最好的时机,给予最恰当的呵护。”向海琼如是说。这份执着与爱,最终浇灌出丰硕成果,带领学生在各级技能竞赛中崭露头角。

微信图片_20250720172854.png

“选种培苗”:让每粒种子找到生根的土壤

在向海琼的教育词典里,没有“差生”二字。她笃信:“参差不齐,才是世界的本色。”面对个性迥异、甚至一度迷失方向的学生,她总能以耐心和智慧,引导他们发现自身价值,找到适合成长的“土壤”。

曾经的“问题少女”罗星月,染着五颜六色的头发,对学习毫无兴趣。向海琼没有批评指责,而是带她走进蔬菜嫁接的世界。在一次次实验的成功与失败中,罗星月找回了久违的自信。2020年,这个曾经迷茫的女孩站上了国赛领奖台,并因此被保送至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她感慨道:“向老师让我明白,我不是坏种子,只是需要合适的土壤。”单慧、周子晴、文欢凯等一批批学生,都在向海琼的悉心引导下,或成为技能冠军,或走上管理岗位,或在乡村扎根奉献,书写着各自的精彩人生。

微信图片_20250720172859.png

“静待花开”:三十年的深情守望

三十年扎根讲台,向海琼对教育的热情始终如一。清晨督促学生晨跑,深夜伏案批改作业,寒暑假走访贫困家庭——这些已成为她生活的常态,只为“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她深知,“教育不是立竿见影的事业,而是静待花开的过程。”学生捧回国家级奖项的瞬间,曾经的“问题少年”发来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刻,毕业多年的学生返校深情唤她一声“妈妈”……这些看似平凡的片段,汇聚成她作为教育者最大的幸福与满足。

薪火相传:让职教之树枝繁叶茂

如今,年过半百的向海琼依然坚守在教学一线,并领航省级团队教研项目,致力于培养更多年轻教师。她的教育故事和精神,如同一颗饱满的种子,播撒在衡东职教的沃土中,生根发芽,生生不息。

正如向海琼所言:“教育从来不是精密的仪器栽培,而是一场用体温作注的深情守望。”她用三十年的坚守,诠释了职教工作者的奉献与担当。她谦逊地说:“我不是光,我只是努力让每一粒种子都能找到自己的光。”这朴实的话语,正是她献给职业教育最美的情书,也照亮了无数职教学子前行的道路。

编辑:张叶

二审:陈文静

三审:倪正松

热稿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