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教育新闻网 > 职业教育 > 院校传真 > 详情

匠心耕耘人事沃土 情系职教立德树人 ——记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肖紫微

2025-07-15 16:48:48 来源:湖南教育新闻网 作者:王懿 吴尚忠

湖南教育新闻网讯  (通讯员 王懿 吴尚忠)近日,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肖紫微带领生态文旅学院 “旅承者” 文化振兴实践团,奔赴湘西龙山县惹巴拉古寨开展暑期 “三下乡” 社会实践。团队深入大山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对话,聚焦数字时代非遗推广困境,以青年智慧与新媒体技术为古老技艺注入活力。他们协助省级木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彭茂森开通直播,让深山非遗之音借数字浪潮传向远方;为当地孩童开展民族团结宣讲,为乡村带来青春活力与实用知识,诠释着职教人的社会担当。

自 2020 年入职以来,肖紫微始终心系职业教育与社会民生,在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中履职尽责,积极参与事业建设,为教育发展建言献策,努力成为 “懂教育、会管理、善服务” 的优秀教师。

精准对接社会需求 赋能人才培养提质增效

以新时代教育家精神为引领,肖紫微深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国家培养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的战略需求与职教改革背景,紧扣高职人才培养定位,指导学生开展深度社会调研,精准捕捉社会需求,推动理论向实践高效转化。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语境下,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深度融合,是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的核心使命,也是提升育人质量的关键。肖紫微聚焦这一目标,通过优化师资建设、完善评价机制等,推动学校人才培养体系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 在人事岗位时,参与引进的博士、教授多为学科急需的专业骨干,为专业建设注入力量;在劳资岗位推进绩效工资改革,将服务学院发展的教育教学标志性成果纳入考核,引导教师注重培养契合社会与行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这种需求导向的育人模式,践行了 “精准对接社会需求、赋能人才培养提质增效” 理念,实现人才供给与社会需求的无缝衔接。

紧扣国家战略,肖紫微锚定高校 “双师型” 教师队伍建设与社会服务的结合点,牵头立项省级协会课题《社会服务视角下高职院校 “双师型” 教师队伍建设高质量发展研究》。该课题探索 “双师型” 队伍服务社会的实践路径,为深化产学研合作、构建 “产教融合” 新格局提供了有价值的成果,推动教师在服务社会中锤炼 “双师” 素养,以科研反哺育人,形成 “队伍建设 — 社会服务 — 人才培养” 的良性循环。

深度投身社会服务 彰显师者育人情怀

为发挥人事政策引导作用,肖紫微扎根志愿服务一线,开展 “我为群众办实事” 党员服务活动,围绕教职工关心的人事政策进行一对一咨询答疑,以耐心与专业化解疑虑,获广泛认可。在 “教育阳光服务大厅” 组织的人事部政策解读专场中,她将复杂制度条款转化为通俗表达,让教职工清晰理解政策,感受组织关怀。

怀着强烈职业使命感,肖紫微致力于培育青年爱国情怀。她带领学生开展“爱我国防” 等微宣讲活动,引导学生挖掘湖湘发展案例与红色故事。学生在准备中直观感受时代责任,激发 “以吾辈之青春,建吾辈之湖南” 的担当,从 “旁观者” 变为 “参与者”,将个人成长融入地方发展。她创作的《强国有我 请党放心》获学院红色微宣讲三等奖。

关注民族团结,肖紫微走访联点村庄,带领学生开展 “童心共绘中国梦” 公益宣讲。结合当地土家族聚居特点,用各民族互帮互助的鲜活案例,阐释 “三个离不开” 道理,让民族团结种子在孩子心中生根,获村民好评。她撰写的 “校村协同 劳动育人” 建议,获湖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社科专家金点子” 荣誉。

结合育人实践,肖紫微撰写《湖湘文化融入湖南高职院校的价值与路径研究》,提出将英雄精神教育与湖湘文化、地方特色结合,建议利用湖湘红色文化沃土,讲好红色故事,让革命文化教育更具地域感染力与时代生命力。

作为一名优秀党员,肖紫微以行动践行立德树人初心。未来,她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在职业教育沃土上深耕,为教育发展与社会进步贡献更多智慧力量。

编辑:谭尔豪

二审:陈文静

三审:倪正松

热稿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