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教育新闻网 > 职业教育 > 师生风采 > 详情

点赞!闪闪发光的“他们”(三)——湖南有色金属职院2025年度思政工作先进个人

2025-07-15 17:06:01 来源: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张洪灿 周四平 张微

湖南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张洪灿 周四平 张微)

人物一|杨萍:深耕课程思政,培育时代新人

在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有这样一名专业教师,她用智慧、热情和担当深耕课程思政育人阵地,为青年大学生筑牢思想根基,助力他们成长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潜心教学,开拓课程思政新航道

作为资源环境系环境工程技术专业的一名专任教师,杨萍非常注重课程思政建设。每一次备课,她如同一位“寻宝者”,深入探寻教材的每一个角落,挖掘其中潜藏的思政教育资源。例如在《环境生态学》教学准备中,她不仅对技术原理和应用实例进行细致梳理,还广泛收集国家环保领域的前沿成就以及科学家们的奋斗故事。课堂上,她向大家分享这些故事,同学们眼中渐渐燃起爱国的火焰,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在专业知识学习中慢慢地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

image.png

《环境生态学》课堂讨论教学环节

为了让课程思政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杨萍大胆创新,积极尝试多元教学方法。案例教学、项目驱动、小组讨论等教学手段在她的课堂上交替运用,学生们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主动的探究者。一段精心剪辑的环保现场视频,瞬间将学生们带入真实的工作场景,那震撼人心的画面让学生们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有了更为直观、深刻的理解,课堂上热烈讨论、学生积极参与互动,成为杨萍课堂教学常态。

她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力量,利用在线课程平台、虚拟仿真实验等,打破了传统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在《数字环保》的教学中,她组织学生开展基于真实项目的团队协作,学生们在攻克难题的过程中,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极大锻炼,更在团队合作中学会了沟通交流、相互包容,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也显著增强。

image.png

杨萍在进行校企合作生产教学

协同育人,构筑全方位思政教育网络

杨萍认为,思政教育应贯穿学生学习生活的始终。为此,她积极与学院各部门、专业课教师和学生家长沟通协作,构建全方位育人体系。

在与专业课教师的合作中,杨萍老师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思政元素巧妙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在与《环境监测技术》专业教师共同备课时,她提出在检测污染水源、大气污染等教学环节中,渗透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科技创新的时代担当内容,实现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在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杨萍老师也时刻关注着他们。曾有学生出现厌学情绪,她及时发现并多次谈心,给予疏导和鼓励,帮助学生重拾学习热情。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她积极参与活动策划,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思政教育的熏陶。

有了杨萍的悉心指导,他的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科技创新活动中屡获佳绩。2022年,她带领的团队在全国高分子材料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发明杯”大赛中均获得一等奖。2024年,她指导团队的包揽首届“环境监测与检测”赛项省级、院级赛事奖项,她本人获评“优秀项目负责人”。许多学生在毕业后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成为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

杨萍老师的辛勤付出和卓越成就得到了学校、同行和社会的广泛认可。连续4年荣膺学生“最受欢迎教师”称号。连续4年在湖南省职业院校思政教学能力比赛中斩获佳绩。她主持的《环境化学》课程荣获全国“互联网+”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大赛一等奖。在科研领域,杨萍坚持“教学与科研双轮驱动”,主编了《人工智能背景下的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等著作,发表了10余篇论文,主持省级3项课程思政课题研究,为学校课程思政工作提供了理论支持。

杨萍用对教育的热爱和坚守,谱写了一曲动人的教育之歌。她的付出与努力,照亮着高职学子的成长之路。未来,她将继续砥砺前行,让思政之光在高职校园绽放更耀眼的光芒,为培养时代新人贡献更多力量。

人物二|张洁:用理论“富矿”激活育人效能

当《资本论》遇上数控机床、选矿场、冶炼炉,马克思主义理论如何赋能大国工匠人才培养?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教师张洁通过创建“科研反哺育人”双螺旋机制,逐步探索出一条马克思主义研究赋能思政工作的创新之路。

image.png

张洁在公开课组织同学们进行成果展示

理论深耕:解锁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密码”

在张洁办公室,一眼就被书架上整齐排列的数十本经典著作吸引,页边密密麻麻的笔记勾勒出一条独特的理论挖掘路径——“三维解码法”。她说:“破除当前思政课‘抬头率低’‘入脑难’的现实困境,首要问题就是提升思政教师的理论功底。”她通过“概念溯源-逻辑推演-语境还原”分析模型,不断提升个人学术素养,拓宽学术思路,进而帮助解决新时代思政工作、思政教育教学痛点问题。

image.png

张洁指导学生研学实践活动

重构课堂:让理论“基因”融入育人血脉

在“中国精神”专题教学中,张洁大胆地让学生参与课堂。学生用AI技术还原《共产党宣言》起草场景,通过角色扮演来理解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诞生逻辑。张洁将当代大学生“躺平现象”拆解为N个理论思考点,用剩余价值理论展开批判,再通过“理论盲盒”游戏,抽取“元宇宙”“AI伦理”等热点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提出解决方案,同学们对理论有了清晰的理解。

“原来《资本论》能解构‘饭圈文化’!”在稀土材料技术专业的思政课堂上,这样的惊叹不绝于耳。张洁创建的“理论活化三部曲”打破了传统思政教学模式,即围绕学生问题清单,设计“理论溯源—问题剖析—价值内化”的渐进式导学模块,推动“知识课堂”向“价值追问”的人生课堂转变。

张洁用理论“基因”融入育人血脉的课堂重构实践路径,让她的课堂教学产生了良好的效用。其主讲的《思想道德与法治》等课程获得同学们的高度认可,参加湖南省高校思政教学数字资源大赛获得佳绩,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级、省市级各类比赛都传来了好声音。

image.png

张洁(左)代表学院与杨开慧纪念馆共建思政教育基地

铸魂育人:让理论之光服务社会

作为一名思政专职老师,张洁积极参加学院学术交流献计献策。在校内,张洁负责组织成立了学生“青马宣讲团”,搭建了第一个校馆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杨开慧思政教育基地,在易班上开设了学院株洲红色故事系列讲堂,获得百万点击。她还充分利用当前传播视频化特点,组织学生录制讲思政公开课在网络传播,反响热烈……

这支由数控、冶金、稀土、储能材料等各专业学生组成的理论轻骑兵,用“车间语言”“乡土话术”诠释马克思主义,让理论宣讲带着金属味、泥土香,飞入寻常百姓之心,推动了“小课堂”与“大社会”的有机融合。

“理论富矿的价值,在于持续释放穿越时空的能量。”张洁说道。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她将继续坚持用“研究-实践—服务”的方式赋能思政创新,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人物三|晏诗洁:走出“文化浸润+国际表达”思政育人新路径

作为一名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晏诗洁秉持“用世界语言讲好中国故事”的教育理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象为青年听得懂的青春话语,把湖湘红色文化与英语教学深度融合,在跨文化对话中传递中国声音,探索出一条“文化浸润+国际表达”的思政育人新路径。

以文化铸魂,创新思政教育模式

晏诗洁始终坚信文化自信是青年成长的根与魂。在英语课堂上,她打破传统语言教学的局限,创造性提出“双语思政”教学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外语能力培养有机融合。她主导开发“英语+湖湘文化”特色课程体系,在《高职公共英语》中嵌入“红色家书翻译”“非遗技艺解说”“传统节日情景对话”等模块,让学生在掌握语言技能的同时感悟文化精髓。

image.png

晏诗洁在校内参与组织的非遗游园活动

她在《中国二十四节气的诗情与烟火》双语课程中,设计“节气里的中国智慧”实践项目。学生用英语撰写节气文化推文、拍摄非遗技艺短视频,并面向学生开展跨文化交流。其中作品《芒种·安仁赶分社》通过动画还原千年药俗,受到了学生的喜爱与传播。学生说:“晏老师的课让我们发现,英语不仅是工具,更是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的桥梁。”

image.png

晏诗洁主持的《中国二十四节气的诗情与烟火》课程发布会

以红色为脉,深挖湖湘精神富矿

“湖湘大地孕育了‘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精神基因,这是最生动的思政教材。”作为Jerry英语社指导教师,晏诗洁带领团队和湖湘红色经典演译社、非遗文化传承社的同学一起,深入中国共产党长沙历史馆、岳麓书院等多处红色教育基地,采集口述史资料、翻译红色故事文稿,构建起“湖湘红色文化双语资源库”。她策划的“译湖湘之红”系列活动,通过英文戏剧排演、红色家书诵读等形式,让青年学子在沉浸式学习中厚植家国情怀。

以传承为责,架设文化传播之桥

面对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传播挑战,晏诗洁提出“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在当下、走向世界”。她牵头负责的教育部“汉语桥”项目,吸引亚非拉164名留学生参与。一名肯尼亚学员在结业视频中说:“通过‘云直播’线上课,体验最美湖南、魅力有色的独特韵味之余,让世界听到多元化的中国声音,感悟中国精神,体验中华优秀文化。”

以育人为本,培植文化传承薪火

“教育的本质是用生命影响生命。”晏诗洁举办“清风润初心 廉洁哺桃李”廉政教育活动,主持撰写的廉政典型案例获“五个一批”廉洁教育品牌;打造节气手工坊、湖湘红色文化展览室,创设沉浸式环境;通过教育部“汉语桥”数字化教学平台、省级精品课程资源库增强文化体验。

image.png

晏诗洁带领公共课部教师表演清廉诵读

依托主持校级精品课程《大学美育》,她创构“非遗”美育特色课程,培育“匠心传艺·一校一品”项目,组织开发“廉亦有节”教师廉政教育微视频24个;联动校外育人基地,组织学生赴湖南党史陈列馆、湖南烈士公园开展实地研学;参加“非遗”馆志愿活动、花神节体验、“非遗”传承讲座,激活“非遗”文化魅力。

以担当为旗,拓展思政教育疆域

作为省级“两优一先”共产党员,晏诗洁将党建与文化传播深度融合。她发起“文化微党课进社团”活动,组织师生党员用中英双语为学生讲述党史故事,组织“国潮文化走进株洲厂BA”,让传统文化在社会各界传播;坚持“内容为王”,立足湖湘文化革命阵地,以开放包容塑造“大内容”,构建“湖湘特色”思政典型案例,以开放共享推动思政资源“破圈”,她撰写的《云上学党史 赓续湖南红》被湖南省列为首批“三十佳”典型案例;建设“党员之家”“红色驿站”“红色宣讲工作室”,打造了“党建+文化”育人平台。

晏诗洁以语言为舟、文化为楫,在思政教育的沃土上耕耘不辍。她以“桥”为志,架起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之桥、中国与世界的理解之桥、知识与信仰的升华之桥。在培养“有中国心、世界眼”的新时代青年征程上,她正以笃行不怠的姿态,书写着文化传承与思政育人的隽永篇章。

编辑:王轶诺

二审:陈文静

三审:倪正松

热稿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