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教育新闻网 > 职业教育 > 职教观察 > 详情

长沙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打造多专业协同发展体系:“师范转型”下的“从容应对”

2025-07-18 16:07:00 来源:《湖南教育·职业教育》 作者:谭尔豪 阳艳波 黄丽辉 彭美兰

湖南教育新闻网讯 (记者 谭尔豪  通讯员 阳艳波 黄丽辉 彭美兰)师范类高等院校作为给学前教育培养师资的重要力量,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具有独特的地位。但近年来,随着新生儿数量下降以及教育机构对从业者学历要求提高,这类高校的生存与发展面临新的挑战。

2024年11月,湖南出台《湖南省高等院校布局优化实施方案》和《湖南省高等院校学科专业优化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整合优化一批师范类高等院校,同时督促指导省内师范类高等院校优化调整专业结构,举办非师范类教育。

当很多师范类高等院校陷入“转型困境”时,长沙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却能“从容应对 ”。“一直以来,学校以服务国家和长沙市重大战略需求为牵引,持续推进专业结构优化,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长沙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肖思源解释道。

主动破题,布局专业矩阵

众所周知,出生人口数量的变化会对教育领域产生较大影响,而首先影响到的就是幼儿园。

教育部公布的《202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自2022年起,我国幼儿园数量已经连续三年减少,2024年幼儿园数量比2022年减少近3.6万所。

随着幼儿园“关停潮”袭来,很多幼儿教师不得不离开原岗位另谋出路,以学前教育为代表的幼师专业也成为很多家长口中的“天坑专业”,相关院校面临招生困难。

重重难题之下,长沙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从容”的底气从何而来?

“一直以来,学校不断优化专业布局,师范类专业在校生约占学生总人数的30%,学校的专业布局紧密对接长沙市产业布局与‘强省会’战略。”‌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李毅告诉记者。

自2020年起,学校陆续撤销学前教育、早期教育、现代教育技术等专业。学校学前教育学院新增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医学营养等专业,学校艺术学院新增视觉传达设计、动漫设计、艺术设计(儿童产品设计)、音乐表演(音乐治疗)等专业,学校信息技术学院新增云计算技术应用、电子商务、人工智能应用技术等专业。

以学校学前教育学院为例,该院紧跟“健康中国行动”“托幼一体化”等国家战略,紧扣长沙市“普惠托育示范城市”建设目标,瞄准社会0—6岁儿童教育养护需求,设置了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医学营养、体育教育等新兴专业,标志着学校从单一的幼儿教师培养基地,向服务于0—6岁儿童早期发展全过程的综合性人才培养高地转型。

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仿真实训.jpg

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仿真实训

“当下,湖南省正聚力打造文化新质生产力培育示范区,为此,学校不断探索如何培养服务文创、文旅、文艺产业发展的高技能人才。”学校艺术学院院长李伟强介绍,为了避免专业同质化,学院动态调整专业方向,研制专业特色岗位人才培养方案。如动漫设计专业分为二维、三维、UE引擎等方向,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分为文创、品牌、新媒体等方向,艺术设计(儿童产品设计)专业分为产品设计、工艺等方向。2023年,学校创新开设了音乐表演(音乐治疗)专业,分为幼儿、老年、特殊群体等方向,将艺术疗愈与心理健康服务结合,回应社会对多元化健康服务的需求。

为精准对接长沙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岳麓山大学科技城等重点产业平台的用人需求,学校信息技术学院构建了“云物大智”(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新兴专业集群,助推《湖南省数字经济“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数字长沙”建设目标实现。

“专业数量不求多,力求‘强而精’。”李毅告诉记者,随着专业调整的不断深入,学校对专业“取”与“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就是要立足学科专业特色及优势,以‘服务民生筑基、数字技术领航、文化科技融合’为发展路径,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精准育人,紧贴产业需求

2022年,北京冬奥会在国家体育场鸟巢开幕。这场举世瞩目的盛会背后,来自学校信息技术学院的杨宽、王博、彭相玉3名学生分别参与了冬奥会期间不同场馆的设备运维工作。其中,杨宽负责五棵松竞赛馆的日常运维。“作为一名职校学子,能参与冬奥会的志愿服务让我感到非常自豪。我们团队主要负责场馆内打印机、电脑以及服务器的运维部署,保障网络设备的正常运行。”杨宽坦言,他是通过联想集团的面试最终成为冬奥会志愿者,这段经历让他受益匪浅。

“杨宽的脱颖而出得益于学校云计算技术应用专业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学校信息技术学院院长吴佳蒂介绍,该专业与联想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组建了联想现场工程师示范班,精准对接产业需求,打造了真实工作环境,让学生提前进入企业化培养模式,毕业生可在互联网、金融、医疗、教育等众多行业从事云运维工程师、云开发工程师等岗位的工作。

此外,学校软件技术专业与湖南强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湖南厚溥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截至今年6月26日,学校软件技术校企合作班44名学生中,已就业36人,就业率达82%。

学生志愿者们与大黄蜂机器人合影留念.jpg

学校信息技术学院学生志愿者与机器人合影留念

随着互联网、游戏、影视及虚拟现实产业的迅速发展,市场对数字媒体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学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与湖南辉弘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等行业头部企业合作,打出“线上招聘拓渠道、跟踪回访解难题、二次推荐保兜底”的就业“组合拳”,构建“服务—反馈—提升”的促就业闭环体系,为学生职业发展搭建坚实的服务保障平台。

学校信息技术学院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是学校深化产教融合的缩影,学校各专业通过与企业紧密联系,真正实现教育教学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如今,社会对3岁以下儿童托育的需求不断增加,‘托幼一体化’已经成为学前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学校学前教育学院院长阳艳波介绍。目前,该学院的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已经与300余家幼儿园、托育机构共建实践基地,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整合多方资源建成全国领先的婴幼儿照护实训室与智慧托育实验室,培养高素质幼教人才。同时,学院积极推进“访企拓岗促就业”工作,精准定位每名学生的就业需求,助力学生高质量就业。临近毕业季,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30名学生已被深圳爱帝宫母婴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深业托育(深圳)有限公司、武汉盘小宝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提前录用。

学生参加2024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演出1.jpg

学生参加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长沙分会场演出

学校艺术学院舞蹈表演专业依托“岗课赛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实践能力与艺术素养的双重提升,毕业生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突出、职业素养优良,得到行业广泛认可。该专业与湖南华夏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多个文化企业、文艺团体开展合作,师生多次赴国外开展文化艺术交流,百余名学生参加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长沙分会场演出。2021级五年制舞蹈表演专业48名学生中,有26人被湖南华夏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录用,进入该公司重点打造的 “江天暮雪”项目组。

成长赋能,畅通发展之路

近日,湖南省第十六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在邵阳市火热开启。在现场所有展位中,长沙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参赛项目“非遗手工艺赋能高职女生情绪调节的路径研究——基于四大湖湘项目的实证分析”受到格外关注,项目融合长沙剪纸、沩山制香、传统插花等技艺,通过“非遗+心理健康”的跨界组合形式为人们缓解压力,受到专家一致好评。该项目从现场417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得二等奖。“从萌发想法到站上决赛舞台,我们历经300多个日夜,团队成员深入乡村实地考察湖湘非遗项目,寻访非遗传承人,这个过程让大家收获良多。”项目负责人文伊朵告诉记者。

文伊朵团队获得该项荣誉,得益于学校营造了浓厚的育人氛围。项目诞生于学校打造的“融传”非遗美育工作室。“踏入工作室,便能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这里陈列着学生亲手制作的精美作品,扎染、编织、盘扣等应有尽有。”工作室负责人戴蔚蓉告诉记者,学校还聘请了多位非遗传承人作为校外导师,让学生在掌握技艺的同时了解技艺背后的历史与艺术价值。

在育人环境方面,学校通过改善办学条件,增强学生的学习幸福感。2022年9月,学校搬迁至新校区,新校区占地600亩(每亩约等于666.67平方米),打造了省内一流的实训室500余间,其中包含大型剧场3个、直播实训室2间、音乐治疗实训室2间、专业录音棚1间、虚拟仿真及智慧教室31间。

微信图片_20250717135551.jpg

校园环境

有了“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共同支撑,学校的办学质量在学生技能竞赛成绩中得以体现。2025年,学校学生参加省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共获得奖项31项,其中一等奖6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11项,获奖总数与一等奖数量均创学校历史新高。

学校这些职业素养高、专业能力强的学生走出校园,往往成为企业争抢的“香饽饽”。

2023年,学校在全省同类院校中率先开设医学营养专业。“医学营养专业是一门新兴专业,主要培养从事营养研究、营养评估与指导、营养配餐的医学专业人才。”医学营养专业带头人姚双灵介绍,“学生毕业后,可以入职医疗卫生机构、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学校等单位,从事膳食营养的研究、评价、咨询等方面的工作。”当很多高校毕业生面临就业难题时,姚双灵却频频接到企业求聘人才的电话。“你们的学生正是市场上紧缺的人才,有多少我们招多少。”湖南艾荻迩医疗科技有限公司、长沙仁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湖南华迪营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负责人甚至纷纷上门排队“预订”学生。“还没走出校园,我便收到长沙仁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入职通知书。现在,我将被派驻到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营养科实习。”面对即将到来的实习生活,学生邝利平兴奋地说。

在创新创业舞台上,同样活跃着学校学子的身影。喻婧怡是学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她深入乡村调研,发现性教育在乡村学校几乎处于空白状态——家长羞于谈、教师不懂教、孩子缺乏认知渠道。于是,喻婧怡创立“幸会·性会”公益项目,结合专业所学,以漫画形式制作了分性别、分年龄的《青春期成长守护指南》,并开发智能化IP,为孩子们开展科普教育。“你们的课程填补了我们的教学盲区,现在班会课有了更系统、更专业的素材。”不少学校反映。如今,喻婧怡被多所乡村小学邀请入校开展心理辅导。

“近年来,学校年均向社会输送2000余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毕业生以托幼融合的普惠教育能力、数字技术的产业适配能力、文化科技的创新转化能力作为核心竞争力,成为支撑区域发展的生力军。”肖思源介绍,2024年,学校毕业生就业落实率达90%,其中“留长”就业率超过60%,学校被授予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就业创业工作“一把手工程”优秀单位荣誉称号。

(原文刊发于《湖南教育·职业教育》2025年7月D刊)

image.png



编辑:黄佳莉

二审:陈文静

三审:李茂林

热稿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