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香中的温暖
文/王欣(永兴县职业中专学校2205班学生)
燥热褪去,凉意袭来。松柏依旧葱郁,丛生的杂树高低错落,枝叶随风婆娑,沙沙作响。我漫步在无垠的田野之上,于阵阵稻浪中,细品缕缕稻香,突然想起了关于“稻香”的趣事。
那天阳光透过层层叠叠的树叶洒落在餐桌上,丰盛的菜肴散发着诱人的香气,我们一家人都在享用着妈妈准备的午餐。就在我以为吃得差不多的时候,突然听见“砰”的一声,一只大手重重地落在的饭桌上,紧接着便传来一句:“你怎么能这么浪费粮食。”吓得我差点就没握住手中的饭碗,这动静打破了原本温馨的气氛。爸爸生气地指着我倒在垃圾桶里的小半碗米饭,责怪我浪费粮食。面对着突如其来的指责,我委屈地跑进房间,埋头大哭,不明白爸爸为什么那么生气。
过了一会儿,妈妈走进了我的房间,坐在床边轻声安抚我,跟我讲了一个故事。她说在爸爸小时候家里穷,只有半亩地,种不了多少水稻,一年的温饱都难以解决,全家人经常是用一小撮米熬一大锅米汤吃一整天。尽管家里经济困难,可是爷爷仍然没有放弃,在艰难困苦中他觉得只有读书才有出路。于是他在丰收时节挨家挨户地讨要打完的稻壳,在稻壳里细细地翻找遗漏的稻谷,攒着它们拿到集市上换钱,供爸爸读书。在回家的路上,路过稻田,拾到一些稻子,爷爷也会小心地包在布袋里,紧紧地攥在手心。
后来我也踏入了学堂。我记得是在一次语文课上,学习了一篇文章——《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在一次演讲中,袁老吐露他一生追逐两个梦想: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普及全国梦。他目睹过老百姓在无收中的饥肠辘辘,于是暗下决心,要奉献自己的一生来换取祖国牢牢地握住自己的饭碗。他说:“我的毕生追求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在杂交水稻培育路上并非风顺,恶意与质疑化作满布的荆棘,挫折与失败垒起厚重的高墙,但袁老的信念始终没有动摇,坚持分秒不辍,在无数个日夜,用汗水耕种出金黄的稻穗,点亮了他的这两个梦想。
又是一年秋,田野间可见农民忙碌的身影,他们或弯腰割稻,或挥汗如雨地耕作。妇女们在院门前晾晒稻子,邻里间传来的欢声笑语,耳边是微风拂过稻穗的沙沙声,鼻尖萦绕着稻香的清新气息,村子充满着丰收的喜悦。我于稻浪中细品稻香,忽然明白了爸爸严厉的责怪,爷爷攒稻子的行为。稻香的背后是袁隆平及科研人员无数个日夜努力的结果,是使人民不再挨饿的希望,更是让祖国变得强盛的愿望。
金秋十月稻穗黄,田野飘香丰收忙。时隔多年,我已不再是当初无知的孩童了,再次咀嚼着碗中的米饭时,我仿佛能闻到混杂着泥土气息的稻香,一股暖意涌上心头。
(指导老师/张秋霞)
编辑:王溶
二审:陈文静
三审:倪正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