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桥
文/李文畅(郴州综合职业中专学校学生)
“摇啊摇,摇过十五春分就是外婆桥……”儿时的歌谣在耳畔回响,将我的思绪拉回到村口那座石拱桥。这座桥虽然没有名字,但见证了我与外婆相处的温馨岁月,连接了我和外婆甜蜜的亲情,给予了我爱的回忆。
这座桥在村口站了多少年,外婆也说不清。桥的两边没有护栏,侧边的石板上苔藓斑驳,还有不知名的花草倔强地扎根在石缝隙中。桥上的青石板被人踏得失去了棱角,像抛了光一样的滑溜。我家在桥东,外婆家在桥西,桥西有个菜市场,小时候,每天清晨外婆会牵着我的小手穿过石拱桥,有时她会给我买一串糖葫芦,有时她会为我讲述有关古桥的趣事,还有时她还会教我唱童谣“摇啊摇,摇过十五春分就是外婆桥……”外婆说古桥不仅连接了两个村庄,更是勇敢和智慧的象征,是连接现实与希望的通道,每个敢独自过桥的小朋友都是真正的男子汉。长大一点,外婆就让我一个人过桥,起初她总是站在桥的那头不断地鼓励我:“好孩子,加油!勇敢点,你是最棒的。”外婆的话语就像拂过桥面的清风,温柔而有力,让我觉得桥下的流水不是那么恐怖,便欢快地向桥的那头跑去。就这样,在外婆的教导下,我学会了独自过桥,独自去外婆家,也学会了坚强、独立和自信。
大雨过后,桥面变得湿滑。一次放学路上我与同学嬉戏打闹,不小心踩空,坠入了湍急的河水中。冰冷的河水拍打着我,我紧紧地抓住河边的一根树枝,不知过了多久,哭尽了力气,四肢开始僵硬,眼睛困乏得闭上了……恍惚中我听到岸上呼喊救命的声音,而后我被紧紧搂进了一个温暖的怀抱。似乎做了一个长长的梦,醒来发现躺在床上,只有妈妈陪在身边,却不见外婆的身影。原来,外婆听到同学的呼救声,气喘吁吁地跑来,不顾自己的哮喘病,直接跳进了冰冷地河水中救我。我安然无恙了,她却高烧不退,住进了医院。我抓住树枝求救,是求生欲望的本能;外婆不顾一切跳进河里救我,除了深深的爱,还会有别的吗?
岁月无情,外婆的白发越来越多,行动也变得不利索了;人有情,在外婆的精心呵护下,我快快乐乐地长大了。后来,我随父母从小镇搬到了城里读书,与外婆见面的时间越来越少,但外婆对我的关心丝毫不减,经常打电话问我的学习、身体、生活等情况,一再叮嘱我要好好读书,听老师的话,做个有出息的人。隔三岔五她还会捎来亲手做的糕点、酥饴糖、糍粑等,满足我的口腹之欲。每次回到小镇,看到外婆日渐衰老,我就不禁感叹岁月的无情,它偷走了外婆的满头青丝,在她脸上留下了深深的皱痕。虽然外婆身体没有以前那么硬朗,但她总会陪我在桥上走走,祖孙一起听流水潺潺的絮语,看夕阳将天边云朵晕染成橘红的丝绸,回忆我儿时的点点滴滴。当说及我的溺水,她就像个哲人一样告诫我:“人生的路很长,行走要多留神,不要踩空了!”
之后的日子里,我因为学业繁忙,到小镇看望外婆的时间越来越少了。但是每次通话她都给我带来好消息,说乡村振兴是好政策,山村的变化越来越大,石拱桥要翻修了,会建成双行道的大桥等等。没想到外婆是报喜不报忧,其实她的哮喘病越来越严重了。有时我说想去看望她,她却要我以学业为重。最终,她永远地走了,我都没有见上最后一面,这是多大的遗憾呀!当时我正在中考,家中的长辈认为我的学业更重要,便把消息隐瞒了下来。
如今,回到山村,再也看不到外婆的身影。但我站在桥的这头,会依稀地感到外婆就站在桥的那头,她挥舞着苍老的双手,鼓励我勇毅前行……
确切地,未来的日子里,无论走过多少路,跨过多少桥,我依旧会思念家乡的古桥,因为那是我成长的起点,那里有外婆的恩情。
(指导老师/李桂女)
编辑:刘静澜
二审:陈文静
三审:倪正松